张力心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古琴音乐的艺术特征探究
张力心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古琴音乐是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在其不断地发展过程当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音乐形成了独特的、区别于其他音乐形式的艺术特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古琴音乐中独特的艺术特征进行初步的探究,在对其艺术特征的初步研究中,简单分析其自身的形制以及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观念对古琴音乐中艺术特征的影响。
艺术特征;音色特点;线性旋律
古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人阶层音乐的代表,必然有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本文分别对古琴音乐中音色、旋律、节奏,这几个基本的艺术特征作初步的探究。
古琴在整体上来看呈扁长型,琴弦、琴首、琴尾、琴腹等结构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象征,也正是因为古琴其独特的形制,使古琴在演奏当中有着独特的基本音色特征。首先,古琴的弦长比较长,所以在弹奏时,琴弦振幅较大,时间较长,这使古琴产生的余音悠长,绵延不绝,令人回味。另外,琴弦振幅大,所产生的音频也就相对较低,因而古琴的音域大多处在中、低音区。古琴的琴腹由面、底板合成,形成的共鸣腔较小,腔壁也较厚,这些结构特点使得古琴的音量小,给人以抑制、浑厚的感觉。声音发出后,振动随着古琴的各个部位而传播开来,给人以缥缈朦胧、虚幻丰富的感觉,其音色具有一种特殊的意境美。
除由自身形制的影响所具有的音色特点之外,古琴在演奏中的三种指法分别对应了泛音、散音以及按音三种不同的音色,这三种音色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泛音是由左手轻触琴弦,右手拨动琴弦所发出的声音,这种音色音域较高,但音量较小,给人以虚幻缥缈的感觉;散音是仅由右手拨动琴弦所发出的空弦音,这种音色让人有一种空灵的感觉,音量在三者之中是最大的,音响时间最长;按音是左手按弦至琴面,右手拨动琴弦所发出的声音。按音这种音色的音域和音量在三者中都是居中的。这三种音色在琴曲当中,可以根据情感的变换而交替进行使用,并配合着颤音、滑音等技巧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在演奏中不断地丰富着乐曲的旋律表达和感染能力,以达到抒发情感、追求意境的目的。独特的音色特征也是古琴音乐中最基本的艺术特征。
在古琴音乐的乐曲当中,旋律大多是呈单声部线性发展的。笔者认为,这一艺术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了两方面原因的影响。一是受到中国古代社会环境,历史发展观念以及“礼乐”思想的影响。我国自古代社会开始,就主张国家的统一而反对分裂,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和”的思想。这在中国古代人们心中乃至现在人们心中,都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作为古代正统思想的象征,古琴音乐旋律也就不太可能分化出两条或多条旋律线条来。二是琴身如人身。在古琴音乐中,琴歌这种音乐形式更多的是强调乐曲与人声之间的融合,通常以一字配一音的方式来进行演唱,人自身所能唱出的旋律是单声部线性的,单声部线性的古琴音乐旋律与之相结合,二者之间的情感可以更好地融为一体,再配合古琴音乐中三种独特的音色的交替使用,给人一种立体感以及虚幻的空间感。这些都使古琴音乐在符合正统的哲学思想的同时,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旋律艺术特征。
古琴音乐区别于其他音乐形式的一点在于,古琴音乐的节奏是不固定的,随着演奏者或演唱者气息变化而变化。减字谱所记载的古琴音乐曲谱,只对其旋律的指法音高进行了记录,但并没有标记所需的节奏。在琴曲的演奏和琴歌的演唱过程中,通常都是以“句”为基本的节奏单位,配合唱词的呼吸以及旋律的顿挫。与已经被固定的节奏相比,古琴音乐中更注重的是歌唱性、流动性和情感的表达,强调琴乐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美就要求琴乐节奏与呼吸之间的配合,而不是以固定的节奏去约束和破坏自然的美。情感状态的变化影响演奏者或者演唱者的气息变化,而不同的气息所呈现出来的琴乐节奏和感觉也就不同。这一艺术特征主要是受到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中道家思想的影响,体现了古琴音乐中注重对“神”的追求,也就是人的风神、气韵等精神气质。
从上面看来,由于独特的节奏艺术特征,古琴音乐每一次演奏或者演唱的过程,都可以说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不同的人会根据自己不同的先前经验来解读乐曲,人的理解各有异同,使得各自的表现也不一样;同一人演奏同一首乐曲,由于弹奏或演唱时的心境的改变,效果也不会完全相同,这些都会导致乐曲最呈现出与之前不同的或者相差甚远的风格。西方固定节奏的音乐形式,则要求演奏者要完全按照乐谱,精细地重现和演奏出谱中所标记的全部内容,包括节奏、速度、力度等等,相比之下,古琴音乐更在乎的是音乐所想要表达的内涵,也就是对“意”或者说是“意韵”的追求。关于这一艺术特征,古琴音乐与西方音乐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由于其音乐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在这不同环境当中所产生的思想观念和追求的价值观的不同所造成的。由此看来,节奏的不固定性这种个性艺术特征的存在,也就具有一定必然性了。
通过笔者对古琴音乐三个艺术特征的探究,可以看出古琴音乐中的各个艺术特征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依托,相互联系。其独特的艺术特征的产生,主要受到自身的形制、我国古代社会环境以及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也正是由于这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古琴音乐艺术不单单作为一种音乐艺术形式而存在,内含的文化价值决定了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象征。笔者认为,古琴音乐是我国文人音乐的代表,要以文人作为枢纽,研究其文化内涵和文人阶层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文人艺术与古琴音乐之间的联系。要以对古琴音乐艺术特征的初探为基础,进一步对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做深入的研究。
[1]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 [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2]魏圩.古代文人修身四课为何以琴为重[J].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04):116.
[3]傅暮蓉.古琴音乐文化的独特性[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01):111.
[4]马凌.中国古琴艺术论析[J].艺术百家,2013(06):271.
[5]章华英.文人阶层与当代古琴人文精神之缺失[J].艺术评论,2013(09):26.
[6]郭芳.古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3(11):23.
J62
A
张力心(1992—),女,汉族,研究生,就读于聊城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艺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