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与传承

2017-01-28 05:07:01
北方音乐 2017年8期
关键词:音孔竹管民族乐器

陈 朕

(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54)

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与传承

陈 朕

(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54)

笛子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之后,笛子艺术已经成为民族音乐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笛子具有明亮圆润的音色,再加上笛子演奏中的丰富独特的技法,笛子演奏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在源远流长的民族音乐发展史中,笛子的发展与传承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因此,本文从笛子的基本属性出发,分析了笛子的演奏技巧,并重点阐述了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与传承,以期让公众更加清晰地认识和了解笛子艺术,做好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与传承。

笛子;民族音乐;发展;传承

在众多民族传统乐器中,笛子的发展几乎与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相一致,笛子艺术的变迁和演进同样具有历史悠久性、广泛性,并且与群众精神娱乐生活紧密结合着,成为了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博大浩淼的民族音乐文化海洋中,笛子艺术具有极大程度的代表性,笛子不但是一种演奏乐器,更包含着中华民族音乐中的文、史、哲、声、律、美等多种学科内涵。据研究,笛子已经存在了八千年,其圆润明亮的音色和丰富独特的演奏技法深刻地影响了民族音乐的发展[1]。在众多诗词歌赋中,都可以寻觅到笛子的身影,可见笛子对文学艺术的影响。“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从诗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我们就能深刻地感受到笛子的无限魅力。

一、笛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

(一)笛子的基本结构

笛子的基本结构较为简单,就是一段去节中空的圆柱形的竹管,在这段竹管上,有包括吹空和膜孔在内的八个孔,其中有六个是音孔,一般来说,在竹管的尾端,还有基音孔和助音孔各两个。一段完整的笛子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结构:

一是笛塞,是一个采用软木制作而成的木塞,与竹管的前端保持一定距离,位于吹孔的上端。二是吹孔,是竹管上最靠近左侧的音孔,从吹孔将气体吹入竹管中,产生的冲击波会震动笛膜和竹簧,进而发出声音。三是膜孔,也就是从竹管左侧数第二个音孔,通常膜孔是由芦节膜制成的,它的主要作用是改变音色。其实,不用笛膜,也能吹奏,但笛子不具有圆润优美的声音。四是音孔,演奏者用手指将音孔打开不同程度的空间,就能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一根笛子共有六个音孔[2]。

(二)笛子发展的历史

笛子的历史悠久,但其具体的起源时间却尚不明确,国内外的学术界对中国竹笛的起源时间都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在河姆渡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有一种骨笛,与现在流行的六孔笛具有众多相似的特点,而这次出土的文物已经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其中的骨笛也是我国现今出土的最为古老的笛子[3]。此外,在罗泊湾出土的文物中也发现一支以二节竹制作而成的笛子,这个笛子的横吹和按指孔多达七个。另外,早已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笛子文物,也充分说明笛子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已充分深入到百姓群众的生活和娱乐之中,是一种伴随中华民族音乐发展和传承的重要乐器。根据现存的文献,在古代黄帝时期,就已经有用竹子制作而成的笛子,到了宋朝时代,竹笛的演进已经高度先进,其形制几乎与现在的六孔笛相似,这说明宋朝时期,竹笛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到蓬勃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各个地区的戏曲艺术也开始进入繁盛阶段,在戏曲表演中充当伴奏的乐器中,就有竹笛的身影,并且竹笛在其中承担着难以替代的角色,逐渐迎来了自身发展的全盛时期,更加深刻地影响着民族音乐的发展。

二、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的发展与传承

(一)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

在中华民族音乐的浩瀚海洋中,笛子的乐声响彻久远,具有宽广音域和明亮音色的笛子已经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成为大众精神娱乐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回望笛子的自身属性,我们也会发现,历史悠久的笛子具有众多品种,而最为常见的品种主要是曲笛、梆笛、定调笛这三种[4]。

曲笛的得名源自于其最早是专门为昆曲伴奏,且常见于苏州一带,使用极为广泛,因此也常被称为“苏笛”。曲笛虽然管身并不小巧,但音色细腻,一般是C和D调,这种细腻的音调刚好适合演奏悠扬细腻的曲目,因此,与江南水乡的意境极为相配。另外,曲笛在乐器合奏中也能扮演好自身的角色,例如昆曲演奏,曲笛的作用无法取代,能够有效地衬托出乐曲所表现的气氛和人物的特点。

梆笛则是一种音色较为高昂激越的品种,相对于曲笛来说,梆笛的音域较为宽广,笛身则相对小巧,适合演奏豪放和轻快的乐曲,因此,常见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伴奏和独奏中,一般来说,梆子用于伴奏常出现于北方的吹歌、二人台、梆子戏等。

定调笛则是一种最适合于独奏或者参加乐队演奏的笛子品种,每支定调笛固定在一个调子上,每套共有6支、7支或者12支。定调笛的演奏可以变换不同的指法,但要使用与乐曲相应的调笛,对演奏者来说较为方便。在定调笛笛身的吹孔和音孔之间装置铜制的插口,可以适当调节吹孔和音孔的距离,进而适应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笛子音准变化的问题。定调笛对于竹笛的命名也具有一定的作用,这是由于定调笛是以第三孔的音高命名,使笛子不再有曲笛和梆笛的区别,并且符合民间演奏的习惯,方便演奏者记谱和演奏。

(二)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传承

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音乐伴随着百姓的生活变迁,一点点渗透进人们的日常中。不管是普通百姓的众多娱乐文化活动,例如过年过节、婚丧喜庆、迎神庙会等,还是宫廷官府的礼仪活动,或者宗教活动,每一场群众活动或集会都离不开民族乐器的演奏,民族乐器演奏可以烘托出当时人们心中的思想情感,反映特定时期人们的内心世界和行为特点。另外,歌舞、说唱、戏曲等艺术活动,也促进民族乐器的发展。在我国众多地区和文化中,民族乐器的发展与歌舞难以相分。与众多中华民族乐器的发展和传承相似,经过能人异士的深层次加工和升级,笛子在作为伴奏之后逐渐发展为能够独奏的乐器,呈现出自身特有的艺术特点,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着笛子特有的艺术魅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受到美的情感和思想。

[1]李林育.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与传承[J].现代交际,2011(04):114.

[2]王宇安.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与传承[J].黄河之声,2016(15):69.

[3]徐宗科.当代中国竹笛音乐发展脉络[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02):219-226.

[4]唐俊乔,陈超.竹笛演奏技法的源与流[J].音乐时空,2015(06):21-28.

J632.11

A

猜你喜欢
音孔竹管民族乐器
论阮音孔的改制与变迁(下)
乐器(2022年12期)2022-03-14 13:32:28
探究陶笛发音频率与开放音孔组合总面积的关系
物理通报(2018年7期)2018-07-13 08:51:32
永州市蓝山县竹管寺土话亲属称谓探析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五)笙
音乐生活(2015年3期)2015-12-19 13:24:55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四)雷琴
音乐生活(2015年2期)2015-12-19 13:23:19
明清时期民族乐器发展略览
中国民族乐器(之九)二胡
音乐生活(2014年9期)2014-09-04 09:29:36
浅谈红河州哈尼巴乌的制作
戏剧之家(2014年2期)2014-02-11 21:45:15
浅谈红河州哈尼巴乌的制作
戏剧之家(2014年1期)2014-01-13 09:15:12
土豆“气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