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栋 袁辉钟
(石家庄学院音乐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音乐视听觉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郭 栋 袁辉钟
(石家庄学院音乐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时代在发展,音乐也在发展,各种新技术的产生让音乐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它把人们的听觉、视觉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彩色音乐”,这是一种艺术与科学的结晶,是人们艺术文明发展的产物,本文就针对此做出浅析。
音乐色彩;视听觉理论;发展
音乐传统的认知和听觉有关,人们靠听觉去感受音乐带给的心灵享受与共鸣,而色彩则是属于视觉的,可是人们总是希望能把自己视觉感受到的美好与听觉感受到的声音进行有机融合,用色彩来表达这样的情感,而现在计算机技术就实现了人们的这种愿望,在音乐中去体现色彩,在色彩中去感受音乐的情感。
在生活中,色彩往往是自然美、艺术美以及人们视觉体验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色彩的研究,通过对色彩的辨认和运用,也不断随着人类社会在发展和进步。而人们对于色彩的感受,在不同的环境与个人情感之下,会产生较大的感受差别。1866年,物理学家所进行的光学实践之中,首先发现了太阳的色散及光谱。最初认为,太阳光主要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单色光聚合而形成。但是后期通过研究发现,蓝色处于青与紫色之间,并没有独立的意义。作为宇宙中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光由于具有不同的波长和不同的性质,对人的视觉能够引起较大的感觉即“可视光”。而在可见光的视觉范围之内,不同波长的光感能够使人获得不同的色彩体验。所以,总的来说色彩的本质就是具有一定波长的光波运动形式。其不仅仅是依赖于人视觉的物质的实际运用。差别较大的受光体,其能够对不同的单色光进行反射与吸收。而人对于色彩的视觉体验,其实就来自于光源或者在物体上所形成的反射光。因此,人就能够通过双眼获取千差万别的视觉体验。
在音乐艺术中,音乐家也对音乐类型进行了色彩的划分,其中古典音乐代表黑色,严肃。乡村音乐代表绿色,轻快。摇滚音乐代表红色,热情。电子音乐代表蓝色,现代。重金属音乐代表黄色,激情。所以在音乐艺术的世界中,音乐家往往对于色彩会十分的重视和关注。因为在音乐的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将色彩理论充分应用在音乐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不仅是将视听进行融合,音画合为一体的艺术表达形式,同时也能够为受众提供一种十分美好的视听体验。
音乐家对于音乐艺术的追求是多样的,他们在音乐的实践与欣赏中去寻求新的感悟,而这就很讲究音乐的色彩。在不同的音乐发展时期,音乐的色彩所代表的含义也是不同的,这些不同让时代的痕迹变得明显,也因此在时代的发展中成为了色彩鲜明的经典。为了加强色彩在音乐中的表现形式,就需要对音乐美感与形象进行色彩划分,这成为了音乐对色彩的重要手段。音乐作为反应人类现实生活中情感的一种艺术,它可以分为声乐与器乐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在音乐的形态上则是划分为古典音乐、民俗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等,这些音乐形态在色彩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而每一种色彩都能体现出其音乐风格,也就是说带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需要听觉来进行感受,因此音乐也被称为听觉艺术。音色从理论上讲就是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人造就了不同的音色,不过音色在实际的概念上来讲属于比较单一的,例如人声音色、器乐音色等,这些就是音色比较侠义的解释。在色彩上来说,音色的含义就比较广泛,它可以有调性色彩、调式色彩等各种不通过类型的色彩性乐器。对于音乐家来说,色彩其实也是一种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与形式,用不同的色彩去描述音乐家眼中的世界,当然这也是客观世界的另一种呈现。比如说对自然现象的描述,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的歌剧《圣诞节前夕》中,就是用弦乐与大鼓中的颤音来描绘风声与欢乐气氛。
对于音乐家来说,色彩在其作品中就是一串串的音乐符号,这些符号构成了一幅彩色的画卷,用不同的音色去描绘它、表达它,这样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就是五彩的、有声的世界,这样的色彩运作让音乐变得更加丰满。在音乐家的作曲中,每一种情感都是有其固定色彩的,这样让音乐的表达更加具体不混乱,也就是说听到一个曲调就能直观地呈现出一种色彩,而这种色彩就代表了一种情感,比如说英国作曲家勃里斯创作的《彩色交响曲》,其第一乐章是《紫色》,代表紫水晶,象征高贵、死亡等,在他的这部作品中用不同的色彩描述出了不同的自身感受,也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去感悟作曲家心中的色彩。
通过音乐的听觉有机结合视觉色彩,属于创新型审美观的实践及运用。经过色彩乐器,促使色彩和美妙的音乐产生持续性变化,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并且这些色彩可以经过色彩音乐反射出来,这便是色彩在音乐表现中的独特作用。
我们必须对色彩音乐理论的历史进行研究。在西方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创作了《感觉》,逐渐呈现出色彩音乐理论,迫切希望将音乐的听觉密切联系音乐的色彩视觉。伴随时代的发展进步,通过大量实践性理论,在十七世纪阶段,相关学者结合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天体运动和声学”理论,阐述了彩色音乐的构想。在十八世纪阶段,诞生了色彩钢琴,在设计色彩钢琴过程中,借助键盘可以操纵钢琴,然后在演奏音乐时,可以根据乐曲内容展现出五颜六色的场景。在1725年,法国牧师路易·卡斯泰尔初步设计了色彩钢琴,他针对牛顿音乐七大音阶和光谱颜色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制作了首架视觉钢琴(Clavecin Oculaire)。在应用该钢琴演奏过程中,便于人们观赏魔术变幻,但是缺乏艺术价值。在1735年,路易斯·伯特伦德·卡斯图(Louis “ Bertrand”Castol)设计出视觉古钢琴;在1791年,卡·翁·爱卡特沙森(Karl“Von” Eokartshausen)制造出相似的视觉古钢琴。在1877年,美国著名作曲家瓦夏普发明了彩色钢琴,在1895年,英国学者吕敏顿(Rimington )也创作出了彩色钢琴,在1912年,英国学者海克多也制作出彩色钢琴。上述这些创新型审美理念的实践及运用,曾经引发了诸多著名作曲家的高度重视,如德国作曲家泰雷曼(Telemann),还有法国作曲家鲁赛欧(Rousseau)。另外,激发了很多德国作家的学习兴趣。例如,德国有名文学家霍夫曼9E·T·A·Hoffmann),通过利用调性形象化表现出书中人物的穿衣颜色,克莱斯勒身穿升C小调色彩的上衣,佩戴E大调色彩的领子。在1844年,由詹姆斯设计了特色型房间布局,有效利用丰富的颜色来装饰房间,同时融入音乐时间要素。此外,法国著名音乐家贝拉尔德(Berard ),他发明了大量彩色乐器。在1925年,匈牙利学者拉斯洛研制出现代彩色钢琴。
伴随浪漫主义音乐思潮及象征主义流派的发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彩色音乐的发展加强深化,有了全新的启示。但是,由于不同的作曲家及音乐家,对于“彩色听觉”的审美,有不同的判断标准,观点迥异。特别是有些评论家针对彩色音乐,保持否定的态度且产生不良的情绪,严重制约了彩色音乐的发展,导致新型的音乐类型在当时发展艰难。
色彩对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绘画,它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在绘画的操作原理上一直都是用音乐的术语来完善自己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一种绘画的特殊语言表达。在绘画中美术家们在音乐色彩中找灵感,用旋律的意义来对其进行线描,这样的线描在整个绘画的创作中是一种对主题的渲染。艺术都是相通的,灵感的迸发也是类似的,因此无论是在音乐中找绘画的灵感还是在绘画中寻找音乐的色彩,都是一种对艺术的再追求。音乐中和弦就是对色调的一种明暗调配,也就是说对于音乐中的各种冷暖色调在音乐的表达上就是情感的一种宣泄方式,而这就需要音乐的表演者对其进行理解与感悟。音乐是要靠听觉与视觉的结合来让作品中的情感直达人心底,而绘画则需要对各种色彩进行协调来完成美术家眼中的世界,这些都是对艺术的一种更深层次、超脱语言范围的追求与变革,让色彩产生音响的效果,在观众中产生心灵的激荡。外界的各种刺激对于艺术家来说就是一种内心世界的碰撞,它们在其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记,这种印记就需要一种艺术来表达,不只是语言才能描述,有时更多的是一种抽象的描述,而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印象派。色彩,它不只是对绘画家有吸引力,对于音乐家同样有着不可描述的吸引力,也因此他们把旋律、节奏、和声这些音乐独有的要素与色彩进行强化结合,让色彩的各种明暗度来表达音乐的节拍强弱,这样的高低反复其实也就是情感的不同感悟。
综上所述,在音乐发展史上,对于色彩与音乐之间的探索研究一直都未停止过,也因此让音乐变得更加有活力,将色彩融入到音乐中,用音乐的手法来表达各种各样的色彩,它可以让音乐的发展更加的广阔,也因此才提出了音乐的视听觉理论,用这样的理论去诠释色彩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与可塑性,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马东风,鲍艳敏.瓦伦汀的《实验审美心理学》对我国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启示[J].人民音乐,2010(08).
[2]马东风.欣赏音乐的理论与方法[J].大众文艺(理论),2009(03).
J611
A
郭栋(1986—),陕西省渭南市,大学本科,助教,石家庄学院音乐学院,音乐类作曲与作曲技术;袁辉钟(1973—),河北枣强,大学本科,硕士,讲师,石家庄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