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燕
(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211)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刍议
朱 燕
(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2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新媒体时代信息裂变式的传播,社会的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不可能独立成为一个孤岛,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从构建全新的思政教育体系、加强网络阵地管理、强化意识形态责任制等角度着手研究,提出高校的对应措施,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新媒体;意识形态;高校
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到:“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①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新媒体时代信息裂变式的传播,社会的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不可能独立成为一个孤岛,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信息量超载和信息生成过程中道德维度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认识浅薄。本文从构建全新的思政教育体系、加强网络阵地管理、强化意识形态责任制等角度着手研究,提出高校对应的措施,更好地维护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在高校的稳定性。
在传统媒体时代,意识形态的传播渠道主要由政府把控。意识形态遵从严格、完整的审核机制,具有强大的控制力和较高的权威力,且传播过程以单向为主,缺乏双向交流和反馈机制,受众在接受意识形态影响时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新媒体互动性、参与性的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由政府主导的中心化局面,每个人能自由发布言论,他们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个体之间相互影响,形成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去中心化系统。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一个中间节点,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心节点,这种传播模式重构信息传播过程,增加审核监管的难度。此外,新媒体的即时性、自由性、跨文化和跨时空等特点,直接导致了传播的信息海量、多元、松散,这些未经审核的信息中混杂了各种力量和不法组织的政治主张,形成当下“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的时代特征,最终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网络时代,“感性化和娱乐化的传播可以扩大意识形态工作参与的广泛性;高频率的信息更替提升了参与的及时性;信息传播的重复性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接受提供了心理暗示”①李萍.钟明华.文化视野中的青年道德社会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新媒体凭借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影响着个体价值观的形成、意识形态的构建。市场社会,大众传媒在娱乐化和逐利化趋势的运作下,各种思想言论泥沙俱下,各种“恶搞”、恶俗现象极易传播流行。大学不再是守着一方净土的象牙塔,意识形态全新的栖息环境,使得昔日的“把关人”失去原有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权,那些夹杂着多元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无形中不断地向高校渗透,冲击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个人情感受到社会规则的限制不能无拘无束地表露,而在网络中却可以得到实现。趋利避害的心理驱动下,原有的书信交流、面对面谈心、电话聊天等情感交流方式逐渐被新媒体的互动社区、微博、微信等替代。通过新媒体,大学生的个人情感能够自由地表露和释放。久而久之,大学体对新媒体便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淡化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感受;同时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在负面信息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道德判断力(即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一定的事件或行为进行对与错、当与不当的判断的能力)逐渐下降,辨别事物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片面观点和消极情绪。
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渠道,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目前高校思政课程侧重理论讲授,缺少实践互动、缺乏创新意识,这种教学形式无法对接现实生活,大学生的困惑、疑虑得不到满意解答,就会觉得理论和现实是脱节的,从而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无意义感,最终降低甚至失去对思政课程的认同感。②朱孔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同时在新媒体中公职人员贪污腐败的现象时有曝光,一定程度挫伤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原本代表国家社会正能量的群体,却发生了形象颠覆,使得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产生疏离,形成认同危机。
当下高校很多运用新媒体开设政务微博、微信,发布工作信息、扩大影响力,这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但由于新媒体工作队伍人手有限,又迫于信息发布时效性的高要求,部分信息未经审核,便匆匆发布,没有意识到新媒体是开放应用平台,内容一经发布就面向全网传播,影响巨大。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对于自媒体喜欢贴标签、扣帽子、故意放大局部细节和刻意制造对立面等的问题,高校缺乏有效性管理。一旦新媒体阵地管理的失守和高校自媒体管理的失效,那么随之而来的肯定是意识形态安全的失控。
在全球化和开放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然面临国内、国际各种势力的博弈与竞争。高校意识形态在新媒体这块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就必然会被他人占领。或者我们已经占领,但稍一松懈,也有可能被别人占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以新媒体为抓手,制定先发优势的策略方案,从思想政治课教学、宣传阵地、舆情监管等三个方面搭建平台、做好预防性工作,在问题爆发之前,先发制人,切实维护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各种互动就是交往,不管何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在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①金生鈜.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25.。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运用新媒体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以此来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感染力。首先要了解“媒介环境”建构的过程和“事实真相”的加工过程,掌握信息“把关人”、“知沟理论”、“议程设置”等媒介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只有熟练掌握媒介传播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才能运用新媒体平台,和学生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教于乐,让学生一听则明、一见则清,印象深刻、入耳入脑,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采取的教育形式越隐蔽,就越能被教育对象所接受,然后进一步内化为教育对象的内心需求。”新媒体时代,改变了说教的传统形式,将教育内容完美地隐藏在新媒体介质中,实现无意识教育,让受教育者消除逆反、抵触、戒备的心理,于无形中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输和巩固,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高校确保意识形态网络阵地的安全,首先要搭建并强化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实现媒体的融合发展模式。近几年,高校校院两级新媒体矩阵正逐步形成,涌现了一大批深受师生和社会各界喜爱的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他们坚持方向指引,坚持内容建设,坚持独立创作,通过专业、权威、及时的报道满足师生和社会各界对高校信息的需求,充分发挥新媒体引导校园舆论的主体作用。
其次高校要重视新媒体组织机构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强化网宣、网管、网评等职能。落实责任机制,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进行校园新媒体管理。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校院两级新媒体要整合资源、协同策划、一致发声,完善校园舆情处置机制。
最后要打造一支强有力地新闻宣传队伍。他们既懂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又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既主管意识形态工作又负责意识形态网络阵地管理,并在现实工作中形成合力,不断在网络阵地建设中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服务,从而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尽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②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光明日报,2016-02-20:(1).的要求。
高校要加强网络监控和舆情研判,完善网络舆情处置机制,落实网络舆情阅办制度,提高网络民生服务水平。建设一支为我所用、一呼百应的具有较高网络媒介素养的网评员队伍,做强校园网络正能量,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同时高校要出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办法,明确高校内各单位部门、各级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按照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要求贯彻落实上级重大方针政策,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
[1]朱孔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
[2]李萍.钟明华.文化视野中的青年道德社会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3]吴铸新.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冲击及干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154-155.
[4]李辉.论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逻辑起点[J].学术论坛,2015,(6):167-171.
[5]林钰华.“微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研究——以微信为例[D].泉州:华侨大学,2016.
[6]张春静,张国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网络阵地建设的策略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7,(2):41-43.
[7]李磊,李永端.张艺妍.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J].艺术科技,2007,(2):424-425.
【责任编辑:黄素华】
声 明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编辑部上述声明。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y Secur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 New Media Era
ZHU Yan
(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rapid transmission,there exist diversified ideas and values.Ideology work remains to be improved.This paper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a ne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management of network and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
new media;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eology
G641
A
1671-9565(2017)03-044-04
2017-08-25
2016年度宁波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媒体融合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编号SGXSZ16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朱燕(1980-),女,浙江嘉兴人,宁波大学宣传部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教育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