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中的古琴艺术研究

2017-01-28 03:30宋博媛
北方音乐 2017年2期
关键词:古琴道教艺术

宋博媛

(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道教文化中的古琴艺术研究

宋博媛

(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尽管在不同的地区,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在我国各个地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都体现了军民和官兵之间不断地融合,由此也真正形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由此,本文主要是对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研究,以此促进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之间的结合,让古琴的传说在人们生活当中继续传承。

古琴艺术;道教文化;研究

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发展历程中,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之间的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传说开始一直到后续人们对此传诵,都体现了人们生活和宗教以及艺术之间的有效结合,并且这对人们的内心以及追求真善美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对金州地区以及金州古琴进行分析研究,对道教和金州古琴的渊源做进一步的分析,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顺承,让人们对此之间的关系有更多的了解。

一、关于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的具体分析

(一)古琴艺术的由来

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在历朝历代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地域性的文化,官兵文化和地域文化之间的不断融合,形成了宗教文化的特殊氛围。在当时特殊的军事与人文环境影响下,此种宗教文化圈的位置十分重要。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的结合也逐渐体现出来,并且也从道教音乐中产生了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例如大家所熟知的:《诗经》、《尚书》、《风俗通》、《琴操》、《江河水》、《高山》、《流水》、《雉朝飞》、《阳春》、《白雪》、《相和歌》、《清商乐》《广陵散》、《大胡笳鸣》、《小胡笳鸣》、《广陵散》、《长清》、《短清》、《长侧》、《短侧》、《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酒狂》、《乌夜啼》、《碣石调幽兰》、《夜琴》、《船夜援琴》、《琴诀》、《大胡笳》、《小胡笳》、《相和歌》、《清商乐》《潇湘水云》、《泛沧浪》、《秋鸿》;《忘机》、《吴江吟》;《渔歌》、《樵歌》、《佩兰》、《山居吟》、《楚歌》、《胡笳十八拍》、《泽畔吟》、《古怨》、《醉翁吟》、《琴史》、《二十四琴况》、《秋鸿》、《平沙落雁》、《渔樵问答》、《良宵引》、《水仙操》、《鸥鹭忘机》、《龙翔操》、《梧叶舞秋风》《五知斋琴谱》等等。

(二)关于古琴的发展与传说

中国的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其中,江西古琴艺术在中国古琴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认真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明代有一位了不起的江西籍琴人叫做宁王朱权,他编著了现存中国最早的琴曲谱集——《神奇秘谱》是研究古代音乐作品的重要文献。江西的古琴艺术分别经历了东晋时期的文化典故“江西籍诗人陶渊明弹无弦琴的故事”;到了宋代又形成了“与京师、两浙三足鼎立的江西琴派”。到了唐代和宋代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杰出琴人代表,如王维、李白、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文天祥等等。其中江西琴派与其他琴派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江西派以琴歌为主,琴歌与古琴演奏相互配合,也特别强调琴乐与唱词一字一音的结合。江西琴人在整理琴曲谱、创新琴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江西谱”。

关于古琴的传说,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民族异域特色。民间有一种传说,即瑶琴女使用古琴降服了龙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安全感,改变了民众受龙妖折磨,给地区人民消除灾难的故事。类似于这种带有神话般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在我国有很多。古琴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希腊有神话“竖古琴圣手奥菲尤斯感动冥后”;古时有“极乐世界华胥氏国伏羲”;近代有“虞和钦抚琴掩护撤军”;现代有“叶诗梦第一快事”、“裴铁侠引凤”等等。

(三)对古琴艺术的分析

古琴也被称为是瑶琴、七弦琴以及素琴等等,在中国文化当中属于非常古来的一种弹拨乐器,关于古琴最早的记录是在距离今天有三千多年历史的西周时期。在孔子时代当中,琴就被百姓称为是文人们所修的乐器种类,在经过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琴和文人以及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性的联系,在我国的古代,琴被成为四大文艺之一,赞美一个人才学兼备,一般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来形容。历史上的很多文人都对古琴就具有非常深厚的情感。

二、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的历史发展

(一)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的渊源分析

古琴艺术在历史上源远流长,尤其是在最近几年,民间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的发展,让人们对古琴的研究兴趣渐长。很多学者都证明了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的融合研究价值非常大。近代关于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的演变代表性人物有清末时期的响水道士杜教仁,他们在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的演变、发展和传播以及后续传承中有历史启程性作用。在经历百年风雨的基础之上,古琴研究和传承先后又有李东园、王永江以及刘心田、李永志、方丽佳、严元壮、姜宗珍等等七代在古琴方面有研究的艺人。对古琴的传承,涉及到多个流派,因此也形成一种蕴气,对人心和人的生活都有促进性作用,古琴不仅仅具有人性性格之中的阳刚之气,并且也成为古琴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分支结构。在近代,关于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演变和发展的主要人物就是杜教仁,也称杜国盛,早年曾出家,在同治年间,他到山东的云蒙山去云游,因此在清虚观当中,和当时的主持朱本欲开始学习古琴。朱本裕是道光年间的著名道士,并且对道家的丹术有非常大的研究,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其著名的著作有《黄庭经》、《素书》,他精通剑术和古琴,把古琴音乐艺术传输给曲阜后人。明清时期,山东地区就保存了很多的古琴资料,也有非常多的弹琴高手,因此对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有非常大的传承性,这就是古琴发展的起源。自古代发展以来,齐鲁大地就是礼乐之邦,是人文鼎盛时期的音乐形式,当时著名的琴家主要有齐威公、师襄、孔子以及赵耶利等等。早在1585年期间,当时的皇帝就赐予了《道藏》,由此古琴在崂山地区开始发展起来。在明代的崇祯期间,孔子的后代,成为古琴的传承人,记载有成百上千的人学习;康熙时期,有叶太恩,他是道长,经通医学和古琴,这些都是当时崂山一带非常有名的古琴家。发展到清朝的中期阶段,古琴流派产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王氏琴家发展起来的琅琊派。杜教仁和朱本裕学习的时间比较长,琴艺也比较突出,后来杜教仁在崂山一带修道,也对古琴的弹奏知识进行了整理,其中出了很多关于琴曲学习的典籍。

(二)杜教仁:关于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的演变

杜教仁在探寻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结合研究的艺术道路上游走了国内很多地方,在晚年时期回到辽东半岛,并在此修缮庙宇,进一步深入研究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的融合。当时响水地区早年修缮的庙宇已经不能使用,杜教仁就在就在附近的山洞之中炼器舞剑,在经过洞穴时,有一股清泉流过,景色非常优美,这道河流一年四季都处于流动的状态,潺潺流水,泠泠作响,由此也让其想到古琴中的弹奏意蕴,舞剑练琴的山洞被称为瑶琴洞。杜教仁在洗茶的旁边种下梧桐树,后来,梧桐树枝繁叶茂,并且也阴凉满园。由于杜道长这样的行为带动,很多人开始学习古琴,其中杜道长最为得意的门生是张永祥、李永志,在洞口位置上书写有瑶琴洞,这就出自张永祥之手。杜教仁后续在古琴方面书写下了《琴音剑气普》,包含了26首古曲,这些曲子都有非常大的地域性特点,剑谱和乐谱集合在一起,以此体现了中国文化剑胆琴心的哲学思想。中国的琴会会长龚一先生得知琴谱的存在后,认为很多琴的曲目《琴曲集成》以及《存见古琴曲目辑览》,在音乐以及考古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价值。尽管其中一些曲目和宋代以后的流行曲目有所接近和相同,但是其中的法律方面有非常大的不同,有《平沙落雁》那种流畅性和优雅性,比较简单,也非常大方,没有清末时期的花哨,也减少了繁指绕手的情况,属于记载和起源非常早的一种普本信息。其中《酒狂》就是解放以后打谱成功的《神奇秘籍》,已经对早期琴谱当中的生硬指法有改变,结构上也更加完整,有很大的变化性,最为可贵的就是这本被称为是海内孤本。主要曲目有《博古引》、《蓬莱引》、《天马吟》、《白鹤飞》等等,这些曲目有明显的道家意趣,韵味隽永,弹奏起来高亢,对于辽南地区的宗教研究以及演变等等具有多种多样的历史研究价值。

(三)张永祥:关于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的演变

张永祥是响水观的道士,继承和延续了琴道人士杜教仁的琴艺方式,并且擅长书法,是在当时对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有一定深入研究的人。在当代也能够在响水观看到张永祥的梯子。张永祥善于弹奏《平沙落雁》、《良宵引》等等曲子,琴的风格高雅。可以说是将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很融洽的融合到了一起,为人们展现了一段全新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

(四)王俊卿:关于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的演变

王俊卿也被称为是王宝,曾经到响水观和张永祥学习古琴艺术,后续开始到北京以及上海工作。按照苏州老琴学者黄耀梁的阐述,王俊卿曾经是国乐大师的学生。在上海工作时,就在当时名气非常大的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阜西先生的“今虞琴社”。上海沦陷之后回到大连工作,担任银行职员,老年回到金州。王俊卿最大的喜好就是古琴。当前很多艺人分析和介绍,王俊卿在当时对古琴的演奏,水平非常高,也演奏过《流水》、《平沙落雁》等等。王俊卿除了继承张永祥道长以及杜教仁道长的琴风,还对南方各地进行了游历,这在当时的古琴界非常少见。和其他学派进行交流,融入了很多不同流派的演奏技巧,这在当时的古琴界是很少见的,让金州古琴的风貌受到了变化。这种方式的演奏不仅仅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点,题目短小精悍,而且还能够演奏全国有名的流行曲目。王俊卿一直秉承的都是传统古琴所表现的隐士型思想,在一生中内心豁达,隐居在巷陌之间,和当地很多文人都有接触。王俊卿是一个不轻易给别人演奏的人,如果有人来听琴声,常常是以琴弦断了为借口,如果能够遇到知音,就会尽显琴艺。另外,他还对书画非常精通,和书画家金竹三有非常密切的交往,二人经常切磋琴艺通宵达旦。

三、关于《琴音剑气普》的分析

《琴音剑气普》是清代的响水观道士杜教仁所做的,主要有上下两个部分,将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结合在一起,也是对琴和剑进行合编和统一的一种普集,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典籍,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剑胆琴心,是一种文物双修的人生哲学。编者对古琴的日常演奏进行了概述,并且也收集了一些古曲,经过筛选之后古琴的弹奏指法简约而不简单,清新淡雅,曲目也短小精悍。这个谱的主要特点就是体现了传统古琴的清幽和淡雅,有一种山林气象,并且指法也非常流畅,是以气进行运指的,沉静的琴音,以及明亮的色彩还有高原的雄略,并没有故意去取悦大众,尤其是在指法的处理上非常简单,追求一种炫目悦耳的感受。古琴在齐鲁大地上是多元化的载体,具有非常强的演奏性,在改进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个人的感受,充分证明了古琴音乐艺术已经是中华大地上的多元化发展艺术形式。

四、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主要对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的集合做了阐释。对古琴艺术和道教文化的分析是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传承的一种方式,更是传承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表现,在以后的文化发展上还需要对此进行深层次的阐释。

[1]高昱.胶东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烟台地区为例[J].北方音乐,2016(17):3-4.

[2]卢梦晨.诗意化的古琴,琴韵化的诗——论古琴与古诗词的关系[D].江苏师范大学,2014.

[3]胡军.论湖北的汉唐道教之乐舞[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2):95-100.

[4]盖建民,吴保春.宋朝龙虎山天师府建置初考[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8-43.

[5]蔡林波.北宋道士王从之:从“琴王师”到太一宫宫主[J].中国道教,2013(3):44-46.

[6]谭玉龙.“风雅”精神与“无弦”之境——明代前期道教雅俗观[J].宗教学研究,2014(4):83-89.

[7]王雅琴.中国古代文人园林中的道家思想[J].浙江农业学报,2012(2):247-251.

宋博媛(1978—),女,河北唐山人,讲师,硕士,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教师。研向:民族音乐学。

2015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道教文化中的古琴艺术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G2015072);本文部分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中医心理学”,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赣鄱中医文化心理研究中心”资助。

猜你喜欢
古琴道教艺术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刘鹗古琴藏品留传考
寻访千年古琴
纸的艺术
西夏道教补议
道家道教研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