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姬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2)
浅析歌曲《飘零的落花》的演唱艺术处理
康 姬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2)
飘零的落花是刘雪庵先生自己创作词曲的第一首作品。创作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是一首传统的艺术歌曲,具有赋于诗化的语言,文学上的价值非常高。研究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意境,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时代背景,对演唱这首作品会有较大的提高。整首作品应把握一种惆怅的演唱基调,饱含感情地演唱,以歌唱技术服务于艺术为宗旨,淡化技巧,注重歌曲本身的情感,达到更深层次的艺术陶冶,为艺术歌曲的传播和发展打开一个良好的开端。
刘雪庵;音色;情感;气息
(一)歌曲作者
歌曲《飘零的落花》是刘雪庵第一首自作词曲的作品。刘雪庵,笔名晏如、吴青、苏崖。生活在20世纪初,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音乐家、作曲家、社会活动家。他从小跟随哥哥学习昆曲,后来在成都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钢琴和小提琴。1930年,跟随近代著名音乐家萧友梅、黄自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系统学习作曲及和声学,并且兼修钢琴和琵琶。在校学习期间,刘雪庵思想积极,努力上进,勤奋好学。在古典文学方面也有不少成就,经常写作诗词。毕业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先后在苏州社教学院、苏南文教学院、江苏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担任作曲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有着历史责任感的音乐家,他所创作的歌曲不仅有电影配乐、戏剧配乐、流行音乐、钢琴音乐还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和抗战歌曲。为近代音乐史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二)歌曲的创作背景
这首歌曲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歌曲意境唯美,歌词借花喻人,暗指人情冷漠、世态炎凉的社会现象。自古以来,“落花”、“流水”是文人感叹时光易逝的代名词,《飘零的落花》这短短的两段歌词,描述了美丽的花朵曾经绚烂开放,像一颗明星一样在人生的夜空中闪亮划过,可是青春何等易逝,就这样随流水转堕风尘。这首歌词表达感情非常细腻,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到一种伤感的情绪中去聆听它的美。这首歌1934年发表于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刊《音》,受到了俄国音乐家齐尔品教授的大加赞赏,并在他的帮助下,将这首作品出版并发行至世界各地,1935年《飘零的落花》被选为电影《新婚大血案》的插曲。刘雪庵曾经跟随李惟宁学习赋格和作词,因此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功底,这也为他日后音乐创作提供了文学素材。这首歌曲借鉴了西洋大小调的写作技法,以五声调式为主创作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首艺术歌曲,极具鉴赏性且有颇高的艺术价值。1940年首次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郎毓秀演唱。
(一)歌词
艺术歌曲歌词的情感是不容易被表达出的,所以需要了解刘雪庵先生创作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在上个世纪30年代,正值军阀混战和抗战的初期,社会动荡不安。这首歌曲借花喻人,把知识分子们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家国天下的担忧,以及无处寄予的愁绪,借花抒发在歌词里。所以应当多加诵读,通过朗诵慢慢感受那种忧愁迷惘的情绪,进而通过演唱表达出来。
“想当日梢头独占一支春, 嫩绿嫣红何等媚人。不幸攀折惨遭无情手,未随流水转堕风尘。莫怀薄幸惹伤心,落花无主任飘零。可怜鸿鱼望断无踪影,向谁去呜咽诉不平。”这段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角度感叹,过去的时光里,大家怀揣着报效祖国的理想,是多么有激情、多么生机勃勃的一种状态,可现如今遇到当下战乱的时局,让人终日惶惶不安,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且有一种悲观无助的心态,内心很孤单,却无人可以诉说的一种惆怅心情。
“乍辞枝头别恨心,和风和泪舞盈盈。堪叹世人未解侬辛苦,反笑红雨落纷纷。愿逐洪流葬此身,天涯何处是归程。让玉消香逝无踪影,也不求世间予同情。”这段写的是知识分子在遭遇现实的冲撞和打击之后,心里留下孤独悲伤的情绪无处抒发,于是怀揣着对祖国、对民族的担忧,只能孤独自饮,顾影自怜。
(二)情感
刘雪庵早期创作的艺术歌曲极富韵味、典雅含蓄,他的创作主要是在他的老师——黄自、萧友梅等人的影响下发展而成的,借鉴了欧洲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并融入我国古诗词的意境,来表现歌曲的内涵,钢琴伴奏则在渲染歌词意境,铺陈音乐旋律的同时给予恰当的发展与补充,使歌曲与伴奏完美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飘零的落花》是一首风格典雅高洁的作品,具体来看这首作品的情感表现极具古诗词韵味,其与伴奏旋律的配合更彰显了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起承转合的旋律,情感层层递进。“想当日梢头独占一枝春,嫩绿嫣红何等媚人”这一句是说回忆起当年的“我”风光无限,独领风骚,风采是多么迷人,有一种对过去岁月的赞美和感叹;“不幸攀折惨遭无情手,未随流水转堕风尘”不幸遭遇无情人摧折坠入这红尘中去,是对不幸遭遇的愤恨和无奈之感;“莫怀薄幸惹伤心,落花无主任飘零”这句感叹自己像一朵孤独飘零的落花,没有归宿飘忽不定,有顾影自怜的伤心之感,应该在此处加强语气,强调“可怜鸿鱼望断无踪影,也不求世间予同情”这种悲伤的心情不需要世人体会和同情,这句更深的意思应该是有傲雪寒梅一般硬朗的骨气;“乍辞枝头别恨心,和风和泪舞盈盈”离开了当日辉煌的顶峰,伴着风流着泪心里更多的是不舍和不甘心的愤恨;“堪叹世人未解侬辛苦,反笑红雨落纷纷”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之感没有人能体会,所以应该有更加悲情的味道;“愿逐洪流葬此身,天涯何处是归程”这一句大有壮士视死如归的感慨,天涯这么大却没有我的容身之地,将全曲推向高潮,发出对命运的质疑和拷问,因此这里应该将感情全部爆发出来,用更加坚定的语气去诠释;“让玉消香逝无踪影,向谁去呜咽诉不平”这句应当集中表现落花凋零后,心中愁怨无处诉说的悲凉和悔恨,情绪应当收拢回来含蓄表达,将意犹未尽的感觉慢慢延续。
整首作品表达的情感,是这种凄凉、愤懑、无奈和悔恨交织的复杂情感,以借花喻人的手法为那个年代不得志的知识分子代言,充分表达了他们心中的那种迷茫之感,对家国天下的一种担忧和彷徨,无人能够理解。内心的愤懑无处抒发,只能借由歌词来表达。也是那个时代有志青年表达情感的一种特有的方式。值得后辈去深思。
(一)音色的调整
要明确这首艺术歌曲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所以不能唱得像传统民歌一样,单一追求一种明亮的音色而忽略情感含蓄地表达。明亮的音色容易使歌曲感情流于表面,显得不够深刻有内涵,应当借鉴美声的演唱方法,嘴巴竖起来,口腔充分打开,用大支点在“U通道”里完成,声音自然地送出去,不要过分在喉部用力,这样会使音色听起来生硬且不自然。在基本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下,要想让听众听得更加明白,就应该用朗诵的方式“说”清楚每个字词,先让听众明白歌词内容,进一步才会了解歌曲背后所表达的情感。另外,还需要调动歌唱者的积极性,抬高笑肌,艺术歌曲在传统民歌与美声歌曲之间,取长补短获得一个平衡值,学习美声圆润的音色,运用民歌靠前的咬字方式,使声音音色集中,不脱离管道,饱满而热情张弛有度,婉约表达这种忧伤的情绪。
(二)气息的运用
艺术歌曲换气的气口应该是相当严谨的,不能哪里舒服就在哪里换气,个人认为应该遵循歌词的特质,一句歌词一换气。曾经有老师用意像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白吸气这个概念,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请大家想象将气吸到脚后跟或想象把气吸到肚子里去”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人体完成呼吸只能靠肺部运动,即使吸得很饱满,也只能吸满肺部。利用这种引导方式,可以使学生充分打开腰、腹、横膈膜及两肋,感受用气息推动歌唱作为动力。要想达到深呼吸、吸气的方式应采用口鼻同时吸气的方法,达到深呼吸的状态。呼的过程保持气息扩张,将气息匀速分配到每个字,不要一口气放掉,导致后半句气息不够用,仓促换气的过程中会毁坏音乐的情绪。如果在音乐情绪激动的时候,换气应当迅速,采用快吸慢呼的方式,也就是在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口腔打开,瞬间吸好气再匀速呼出。这样才会使换气口不太明显,不占用乐曲时值,破坏整首歌曲的音乐性。在本人演唱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吸气不够充分,一句话气息不够用的情况。但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后背及两肋打开的深呼吸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我曾经听有的同学唱这首歌时,这样换气,“想当日梢头独占(换气)一枝春,嫩绿嫣红何等(换气)媚人”。这样在每一句的最后两三个字之前换气,就破坏了整首作品的音乐性和旋律性,不合理的换气位置,也会破坏整首歌曲的情感和意境,应该以饱满的气息匀速演唱句中的每个字,保持音乐的连贯性,这样也不会破坏整首歌曲的完整性。
(三)歌唱与伴奏的配合
艺术歌曲的完整性在于,它在创作之初就已经完成了伴奏的写作。所以在演唱中必须要注意整体的协调。钢琴前奏的时候,就应该充分酝酿情绪并带入其中,不能将前奏与演唱部分割裂开来,随着伴奏缓缓进入歌词意境和氛围,与钢琴达到完美的配合。如:第一句“想当日梢头独占一枝春”,“想”字不能进入的太直接,这样容易有种突兀的感觉,会破坏歌曲的情绪,音量的控制上也不能太大,有意压过钢伴的声音。歌曲前段应该安静地唱,和伴奏的气口同出同进,含蓄一些。到“愿逐洪流葬此身,天涯何处是归程”处,是本首歌的高潮部分,在提升音量的同时,伴奏也应该更加积极一些,推动情绪进入高潮部分,后半段“让玉消香逝无踪影,也不求世间予同情”,慢慢归于平静,伴奏和人声渐渐弱下来,慢慢结束。全曲采用安静进入,华丽托出,朦胧结束的演奏情绪,以人声为主,衬托出声音,旋律为辅助线条铺陈出意境。
刘雪庵先生是近代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一生创作了无数的音乐作品,生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并没有满足于在自己知识分子的小情调中安于现状,而是怀着对家国天下的一种担忧,一份浓厚的历史责任感,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心,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唤醒民众。用他所学的知识,充分回馈社会。这首歌曲是刘雪庵先生创作词曲的第一首歌曲,艺术价值非常高。语言的艺术及旋律的艺术碰撞出精彩的火花,值得后来的声乐演唱者仔细研究,只有通过仔细研究和推敲,了解了这首歌曲的意境,才能更好地为歌曲情感服务,表达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迷茫中探索的心声,能够更全面、多角度演绎这首作品,甚至在这首歌曲的影响下,了解一系列那个时代的歌曲。如萧友梅创作的《问》、聂耳创作的《铁蹄下的歌女》、黄自创作的《玫瑰三愿》等,都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仔细研究这首作品,使它的艺术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为更多人所知道和了解,进而推动艺术歌曲的演唱和发展。
[1]段文.谈刘雪庵先生的歌曲代表纪念刘雪庵先生诞辰一百周年[J].中国音乐,2004(04).
[2]刘艳芳.简论刘雪庵艺术歌曲创作及其特点[J].黄河之声,2010(08).
[3]廖辅叔.从艺术歌曲的定名说起[J].人民音乐,1989(09).
[4]闻之敬.音乐家刘雪庵[J].音乐探索,1989(07).
[5]何静.谈刘雪庵三首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05).
[6]筹备委员会工作小组 刘雪庵作品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康姬(1990—),女,甘肃天水人,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5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