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兰兰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声乐心理学对声乐教育的影响
苏兰兰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歌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与生理过程,只有先了解歌唱及其表演的心理过程才能结合自身的个性特点进行声乐教学。同时,声乐学习过程也是长期坚持和积累的过程,不仅要学习各项声乐技能技巧,还要学会如何通过控制和调节心理活动,保证声乐学习的质量,确保声乐学习顺利进行。
声乐心理学;声乐教育
(一)心理因素对声乐教学的影响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心理因素表现得尤为重要,除了要具备普通教师的心理要素之外,还要有有效处理个人心理因素与声乐教学之间关系的能力,这是对声乐教师较高的要求。在具有较高声乐技能的同时,教师在个人兴趣、情感表达、性格情绪等方面也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只有将丰富的情感融入课堂教学中,才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自己对教学具有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长期坚持、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总之,声乐教学对于教师在个人声乐技能和心理方面具有极高的要求,这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要求声乐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的声乐知识教学,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成熟稳重的个人心理特点。
(二)心理因素对声乐学习的影响
现代教育中,教师面对的学生个体差异突出,尤其是在声乐学习中,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学生,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其心理差异在各个方面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第一,学习动机,当学生对声乐形成个性倾向后,就会对声乐学习产生极大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这一动机能够高效调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第二,学习兴趣,这一心理要素让学习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带有极其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当具有动机和兴趣之后,学生对于学习就会有较高的自觉性,能够帮助学生长期坚持学习。第三,个人情感,声乐学习是一门需要融入个人情感和意志的学科,不同的音乐作品需要不同的情感表达,对于学生来说,要达到较高的声乐造诣,就必须擅于在学习和演唱过程中充分调动和运用个人情感意志。
(一)培养个性化心理,培养声乐潜能与兴趣
在声乐教育过程中,个性化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培养个性化心理,是培养个性化声乐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声乐兴趣是歌唱者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所谓声乐兴趣,即人对于声乐及其相关事务具有较高的关注倾向性,并对其具有强烈的探究和学习欲望。声乐兴趣对于声乐教育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声乐兴趣可以直接转变为学习动机和推动力;对于个人的兴趣所在,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长期且集中的教学和学习,从而保障和不断提高声乐教育的质量;声乐兴趣能够极大地促进声乐活动的创造性发展;声乐兴趣对未来职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定向作用。其次,气质对于对歌唱者形成个人风格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每个人的气质都存在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即具有典型、稳定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个人的知觉、思维灵活度、情绪、努力程度等方面,声乐气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较强的个人演唱风格和特色,这也是区别于他人的声乐特质之一。因此,个人声乐气质是形成和培养个性化声乐心理的主要因素之一。最后,声乐教育应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性格品质。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性格是较为稳定的一种心理特征,包括对现实、环境、外界的认识与态度以及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等,也是人形成个性的核心特征,对声乐表演、学习和教学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从现实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位声乐从业者的身上都有明显的个人性格特征和烙印。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克服不良心理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不良心理因素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率,而导致不良心理因素的原因主要包括声乐基本功不扎实、台后准备不充分、个人性格因素和实践经验缺乏等几个方面。这就要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状态,以此克服不良心理因素。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和学习习惯,打好基础,确保在情绪紧张或激动时不影响歌唱水平,这需要长期的艰苦学习、训练和积累才能得以实现。其次,在表演之前,演唱者既紧张又兴奋的阶段,需要表演者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受任何现场因素的影响,始终保持清醒平稳的状态。
第一,以学生为主,实现个性化教学。现代教育注重主体性,在声乐教育实践中要注重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具备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第二,进一步实施创新教学。声乐这一学科本身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人们的心理、审美、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发展,也需要在声乐教学中注重创新性教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课堂环境和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表现力的提升,通过教师引导,从心理上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负面和不良心理因素,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在力。
声乐的技能与技巧归根结底受到歌唱者的心理因素影响,任何歌唱都离不开情感、气质、性格、兴趣等,而这些都由演唱者自身的心理活动决定。在进行声乐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做到教与学有效调控,充分把握心理活动变化,这正是声乐心理学的核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避免学生出现盲目学习和调整的情况,应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只有建立听、看、感知、反馈、记忆、想象之后,才能使双方有效结合,互相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1]吴卫洁.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