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向浅析

2017-01-28 03:30:22刘会轻
北方音乐 2017年2期
关键词:吐字通俗美声唱法

刘会轻

(山西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向浅析

刘会轻

(山西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还有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迈进,音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并不是简单的吹拉弹唱,其实是一种用于情感抒发,表达作者情感内心世界甚至生活态度的艺术表现形式。我国的音乐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传统音乐开始出现不同的分支,在不同领域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何处理这些形式之间的关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整个音乐文化水平,是现代音乐面临的新课题。声乐方面,目前的主流分为两种派系,分别是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两种不同的唱法派系虽然表现形式截然不同,但是内部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下面本文将阐述一下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与国内的流行唱法发生了哪些碰撞与摩擦,进而对美声在我国的发展趋向做一个综合性的论述。

美声唱法;国内发展现状;国内发展趋向

随着音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当下的音乐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在声乐领域两大集团的对抗则一直没有停止过。美声唱法作为传统的音乐唱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色彩。美声唱法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意大利,临场效果是非常震撼的,属于震撼美的范畴。而流行唱法作为新兴唱法的一种组合形式,是属于比较真实的一种美,简称为真实美的范畴。两种唱法各自有着自己的艺术特点与艺术展现形式,而且不同曲目在歌唱技巧上也是千差万别。一般来说,流行歌曲的内容属于更接地气的唱法,也就是更接近我们日常生活的唱法,在这个唱法的影响下,涌现出了一大批民间歌手,这些歌手很多都没有经历过专业的歌唱训练,单凭一些独特艺术形态的歌曲获得了很多人的追捧。美声相对来说更加传统也更有章法,很多美声歌曲也被广为流传,作为一种相对官方的歌唱形式,美声的魅力地位也是其他歌唱形式难以动摇的。

一、美术唱法的起源与定义

(一)什么是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的起源要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意大利,美声的唱法几百年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一直都是复调音乐转变为单声部的歌唱艺术形式。由于在复调音乐作品中,不同的声部产生了旋律各不相同的旋律线,因此也就编织出了一个具有复合美感的音乐交织体。而在这个过程中,单一声部的旋律线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工作中也是按照此方式进行乐器和乐队伴奏的。所以在美声唱法这个范畴内,涌现了许多具有独唱能力的大师,他们用精湛的美声技巧展示他们特有的歌喉,由于主旋律线的单一性与复合性,即使是在没有伴奏的练习过程中,美声音乐家也可以轻易地描绘出一个震撼人心的音乐画面,这往往是其他音乐歌唱形式所不具备的。当然了,鉴于美声唱法的专业性与局限性特征,许多演唱者都至少拥有五到十年的歌唱功力才能够顺利地展示美声音乐作品,而另外一些有所成就的音乐家往往需要更长时间来磨练自己的技艺与嗓音。

(二)美声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美声与国内最为常见的流行唱法的碰撞过程,也就是美声在传播到中国之后的发展历程。我们都知道流行唱法是比较宽泛的唱法,流行唱法未必代表流行趋势,而是一种接近于普通人的,更容易被人接受的音乐歌唱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使用自然嗓音条件进行演唱,要求吐字清晰,有一定的亲和力即可。这种歌唱艺术表现形式,在实际歌唱过程中比较随性,并不像美声那样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局限和唱法的具体要求。相对来说更容易被普通人特别是不从事音乐行业的人接受。流行唱法的另外一个名字叫通俗唱法,通俗唱法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点:往往被普通劳动人民拿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生活体验,由于受众面积广,群体人数较多,所以优秀作品的产量也非常高。美声唱法在与通俗唱法的碰撞过程中,吸取了东方特有的民族性韵味,许多民间美声演唱艺术家将通俗唱法的精髓融合到美声中去,使美声变成了真正雅俗共赏的歌唱艺术。

二、美声唱法的唱法特点

(一)演唱水平的评判标准较高

由于美声唱法属于比较专业的唱法,在进行演唱时有许多规则与制度要遵循,在评判一个演唱者演唱水平的时候往往有据可依,并且要展示出比较真实纯净的演唱感与音色的平衡感等等。如果是演唱一些比较有特点的美声歌曲,还要求要气息与音乐相一致,声音要柔中带刚不能拖泥带水等等。换句话说,美声演唱水平的评判是有一定规则可遵循的。相反流行歌曲则不同,作为通俗唱法,流行歌曲中存在着许多非常复杂的因素,并且不同的因素之间完全没有章法可循。从本质上讲,只要能带给欣赏者愉悦的感觉,这就是优秀的通俗作品,就是优秀的歌唱艺术家。从这个角度上来分析的话,流行歌曲也具有局限性,就是红极一时之后可能会无人问津,这也是很多通俗唱法难以避免的时效性问题,而美声唱法演唱方式稳定,则可以经久不衰。

(二)共鸣方式要求较多

美声唱法作为自专业的唱法,在混合共鸣方式上有一套比较完全的共鸣体系,这也得以让每个作品的共鸣腔在一定平衡基础上能够发挥出非常优秀的音色,提高了音乐的震撼力与感染力。由于共鸣中的混合共鸣对演唱者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非常高,需要同时统一声区,利索的进行转音唱法等等过程模式,这样一来美声和声唱法完全可以脱离麦克风的束缚,在不利于麦克风的时候利用演唱者的音量和穿透力就可以形成一股不可抵挡的震撼力与感染力。这也是美声和声唱法的突出优势。流行唱法由于歌唱技巧多变,而不同的歌唱技巧之间又没什么明确的联系,所以在演唱中往往不会太注重共鸣的特征,响度也不是特别高,所以往往需要音响、麦克风的辅助。但是流行乐曲更注重的是自然与和谐的流露,能够让演唱者表现得更加自然。

三、美声唱法在国内的发展趋势

(一)发声习惯逐渐开始发生变化

美声从西方传到中国之后,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直接体现在了美声与我国当地流行唱法之间的对比关系上。美声和流行中具有诸多差异,但是发声习惯可以说是两者差异最大的部分了。由于美声唱法要求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将混音的使用融入到真假声混合中去,所以对于歌唱者的技术要求非常苛刻。在这样的演唱环境中,歌唱者往往能够唱出真假声难辨的歌曲,可以让不同区域的合成显得更加和谐自然。而流行唱法则不然,流行唱法往往根据演唱者自身的条件进行选择,可以自由进行假声、真声、混声甚至喊声的混合,只要围绕核心歌唱目的,一切歌唱发声习惯都是可以接受的,就普通人来说,主要利用简单平滑的发声习惯即可。因此,可以说美声发音习惯的发展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也在向着这个方向发生变化。

(二)气息调控与吐字方式发生改变

美声在进入中国时由于受到了流行唱法的影响,所以气息的调控与吐字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美声唱法与我国本地的流行唱法是存在一定内在联系的,在气息运用方面,两者都运用常规的胸腹式呼吸法与抠鼻吸气法,都必须在合理地运用这两种呼吸方式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安排演唱频率。吐字方面也是非常接近的,都要求情感自然流露,吐字清晰,咬字不拖沓等等。

四、总结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具有很独特的艺术特点,在国外美声作为高贵音乐的代名词而广为流传。在来到中国之后,美声唱法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那么高不可攀,更加接地气。从本质上出发,歌曲只要听起来愉悦,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优秀的歌唱作品,歌唱艺术家应该在后续的艺术发展过程中多将不同的艺术形式相互融合,为人类艺术发展事业做出贡献。

[1]陈瑶.论美声唱法发展现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2]栗志.东西方美声唱法之发声差异[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02):95-97.

[3]陈婷婷.东西方美声唱法对比研究[J].北方音乐,2015(19):156.

刘会轻(1984—),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 硕士研究生 ,助教 ,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声乐方向。

猜你喜欢
吐字通俗美声唱法
Sumo Wrestling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用心吐字,为爱发声
学生天地(2017年19期)2017-11-06 01:45:11
青春飞扬(女通俗合唱)
心声歌刊(2017年4期)2017-09-20 11:43:50
“孩子吐字不清如何处理才好”
启蒙(3-7岁)(2017年4期)2017-06-15 20:28:55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4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04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快乐语文(2016年10期)2016-11-07 09: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