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鼓励多种形式的办医格局有利于大型民营医院的发展[1]。但大型民营综合医院,资金占用多,投资回报周期长,发展定位不准确容易导致投资失败。因此,确定大型民营综合医院的发展战略尤为重要。
中国改革开放近40多年,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居民、农民参保报销比例不断提升。群众的就医可及性和公平性明显改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救助体制还不健全,穷人看不起病的情况依然存在;农民住院报销比例偏低;流动人口医疗保障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地区医疗保障水平还不平衡;异地就医报销问题还不完善等[2]。
随着消费升级和医疗需求的释放,大量的患者涌入城市大医院。大医院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增加医疗设备,技术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这些优质资源大多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且人满为患。
疾病结构从感染性疾病为主,向以慢性病为主的转变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在中国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升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国家对这些疾病的医疗补偿机制不断完善,但对这些疾病的防控机制还没有有效建立[3]。
机制灵活,管理层级容易扁平化。成本管控优势。分配机制多元化,易于体现多劳多得。
缺乏品牌,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建立需要长期过程。各专业人才队伍参差不齐,人才梯段建设需要长期过程。
宏观政策收紧对公立医院发展规模,为大型民营综合医院留足空间。基本医疗保险补“需方”让老百姓就医的可及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医疗市场“蛋糕”更大,需求更多。卫生行政部门的角色从“办医院”转到“管医院”,有利于政策公平。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不断探索开放,有利于优秀医务人员招聘。基本医保政策开放,获得基本医保准入门槛降低[4]。
“两票制”和药品零差价调价,药品利润锐减。公立医院得到更多的政府直接资金支持,加大了两种体系医院的不公平竞争。事业单位实行的绩效工资制度,增加医务人员的待遇,将导致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流动性下降,民营医院相应人力资源成本上升,优秀医生招聘更难等[5]。
医院投资的资源配置应充分论证。选择投资设备或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和同级医院的互补发展,避免资源浪费。要研究本地同级别医院薄弱学科和不足之处,加大投入,形成错位发展,共同为社会服务[6]。公立医院定位是基本医疗服务,民营医院在开展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应结合地区实际开展VIP服务、高级产院、高端体检服务、健康管理延伸服务等,满足社会需求。
品牌战略是医院发展重中之重。确定品牌学科的原则:一是参考政府公布的疾病流行病学数据结合实际确定;二是根据周边医院的技术水平和人才情况,确定重点发展学科。建立品牌学科的方法:一是上规模,即学科的规模达到或者超过同行业的水平;二是上档次,即学科的硬件条件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处于一流水平;三是上水平,即学科的技术水平处于领先水平。
科主任队伍建设是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选拔科主任的标准:有德有才,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教育使用;无才无德,不用。重点科室主任,技术实力应高于本地区水平。应注意科主任队伍的年龄结构,40~50岁最佳;超过65岁以上,原则上不做主任。作为新建综合医院,各学科人才结构很难形成梯队。在人员招聘过程中,中级职称和难以招聘的专业,应加强培养和政策倾斜力度。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员培训机制,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7]。
薪酬分配机制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建立一套完善的分配机制是医院人才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岗位责任、工作量、工作质量、存在的风险、对医院的贡献等确定薪酬,并适时调整。
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反复比价议,建立采购大数据库,降低药品和耗材的采购成本。大型设备的采购,应经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充分论证,分析设备的投入产出比,避免设备闲置。在人力资源配资方面,采用满负荷运转的思路与行政人员精简的思路,坚持“因事设岗,满负荷运转,适度从紧”的原则。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以人为本”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以患者为中心,就是要从患者角度设计制度与流程,尊重患者的选择,尊重患者的隐私。医院所有员工都要为患者服务,一线的医护人员要把患者视为自己的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行政后勤部门、医技部门要围绕临床一线工作,把医生和护士的时间还给患者。第二是关心员工。“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管理层应为员工提供优秀的发展平台,为各级各类员工提供体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诚信服务理念,杜绝红包和回扣,坚决与不良社会风气做斗争。
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要争取政府把医院的服务范围、医院等级纳入区域卫生发展规划。要争取卫生行政部门在技术准入、人员注册、医师考核与医疗纠纷的处理等方面的支持[8]。处理好与第三方支付部门的关系,落实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处理好120指挥中心和公安部门的关系,积极应对医疗纠纷对医院的不法行为,维护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
[1]姜巍,李清,朱兆芳.我国民营医院发展状况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6,35(5):29-31.
[2]周莹,胡敏敏,易利华,等.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及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4):281-284.
[3]魏珂,宋宁宏.分级诊疗背景下大型综合医院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24(1):78-80.
[4]龙灏,李焕杰.大型综合医院改扩建中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对策[J].华中建筑,2011,29(5):49-52.
[5]刘同亭.大型综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战略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3):158-161.
[6]龚放,何芸芳,谢波,等.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定位与发展[J].重庆医学,2015,44(22):3154-3155,3161.
[7]秦淼,周颖.大型综合医院的分院建设模式研究[J].建筑学报,2014(12):66-69.
[8]陈学文,张玉莲,焦丽敏.大型综合医院管理创新与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4):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