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越红
(北华大学,吉林 吉林 132012)
浅析肖邦《第三叙事曲》的创作与演奏
钟越红
(北华大学,吉林 吉林 132012)
本文从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的生平入手,结合创作时间和历史记载,分析作曲家创作《第三叙事曲》时的灵感来源和动机,并对《第三叙事曲》的演奏进行初步分析。力求通过对作曲家创作灵感的分析,加深对《第三叙事曲》的理解,帮助学习和完成《第三叙事曲》的演奏。
肖邦;第三叙事曲;创作灵感;演奏
肖邦(Fryderyk Chopin 1810.3.1—1849.10.17)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自幼深受波兰民间音乐的熏陶,6岁开始学习钢琴,19岁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肖邦的作品几乎全部是钢琴曲,涉及到钢琴音乐的各种体裁,并且都获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他被称为“钢琴诗人”,是世界上少有的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情感和思想献给钢琴艺术的音乐家。其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贝多芬、巴赫等作曲家的影响,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
叙事曲(Ballade)一般是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独唱曲或独奏曲,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史诗、古老的传说和文学作品。肖邦开创了钢琴叙事曲的先河。其一生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完成于1831—1842年,是他21—32岁间青年时代的作品。肖邦的叙事曲深受文学上的叙事诗与声乐作品中叙事曲的影响,其中《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是肖邦所有叙事曲中最著名也是最流行的一首。
(一)故事情节
《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Op.47)创作于1840—1841年。肖邦创作《第三叙事曲》时,灵感来源于他的好友——波兰诗人兼作曲家亚当·密茨凯维支的一首叙事诗。这首叙事诗以立陶宛为主题展开,根据古代传说编写而成。
美丽的希维德什湖(立陶宛境内)在月光的衬托下加深了它的魅力与神秘,湖岸上苍松劲柏郁郁葱葱,茂密的森林一眼望不到尽头。月光洒在希维德什湖上,冷清而安静。在离着不算很远的一个城堡里,有一个出身高贵、年轻而又勇敢的骑士,经常在傍晚之时来这里散步,享受大自然的静谧与清新。后来,他在湖边遇到了一位年轻的少女,少女的出现使他心中爱情的热血涌动着。尔后,少女几乎每一天都会轻盈的、仿佛从缥缈朦胧的水雾中慢慢走来,又会在迷蒙的雾气中渐渐消失。少女的神秘深深地吸引着他,他开始对少女产生了迷恋,最后终于鼓起勇气向少女求婚。少女被骑士的热情打动了,但和骑士做了一个约定:只要在一个月之内,当她不在时,无论受到何种诱惑,他都能忠实于她,并且不忘记她,那么她就会答应骑士的要求,和他结婚。
时间在流逝,在这个草木沁人心脾的湖边,夜色中,骑士一个人郁郁寡欢,徘徊在岸边。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过去了,在他等待着爱人即将出现并抱怨时间过得太慢之时,就在这个地点又出现了另一位少女,她的长相比前一个少女还要年轻、漂亮,她用甜美的语言来引诱他,并邀请骑士跳舞。她的美丽和热情,深深吸引着他。骑士跟随着这位少女来到湖边,此时似乎有一股仙气,把骑士托在湖面上。突然,少女回过头来变成了他立下约定时的第一个爱人。面对负心的爱人,她的双眼充满了怒火。她念起了咒语。顿时,平静的湖面刮起了大风暴,轰隆隆的地裂声从湖中传来。骑士急切的喊着少女的名字,在汹涌的漩涡里挣扎着。“这就是负心人的结局”,少女说完这句话,渐渐消失在一片水雾中……
(二)《第三叙事曲》的演奏
舒曼曾解释这首音乐说:“这首叙事曲的形式、特征与肖邦的初期作品全然不同,应该说是属于最具独创性的创作。”
这首叙事曲为降A大调,6/8拍,叙事曲开头标明了乐曲的速度为Allegretto(小快板)。第1一115小节为叙事曲的呈示部。第1—8小节在演奏时,音量要适中(mezza voce),第3、4小节左手的旋律与第1、2小节右手的旋律很像两个人物的对话,同时还要突出旋律声部的音色。总之,前8小节的演奏,要将人带入一种神秘的、很吸引人的意境之中。
在这带有叙事性的对话之后,第9小节左右手双八度的强音bA的出现,使乐曲的韵味十足。这里要注意:第9小节左右手八度音——bA,虽然是强音(f),但声音不能砸下,还是要发出清澈而明亮的音色。
第37小节是第一主题的变化再现。第42小节左手连续的八分音符增加了乐曲前进的动力。接着,乐曲进入第二主题。第52小节,从弱拍子起的落滚音,演奏时要注意打好拍子,注意空拍。同时,音量适中(mezza voce),听和声,脚下的踏板必须要控制好。整体来说,这里的声音要轻而透明。随着乐曲的发展,第77小节的渐强要把乐曲的感情升上去,进入第一个高潮(从第81个小节开始),这里的声音要弹得饱满而结实。第88小节的渐弱(dim.)使乐曲又逐渐平静下来。第95小节声音的方向又逐渐向上走,一点点的渐强(cresc.)把音乐一点点的推进。第103—115小节为第二主题的重复,转而进入中间插部。
第116—123小节,右手装饰音的运用丰富了乐曲的色彩。变化多端、快速灵活的装饰音增强了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因素。乐曲进入第136小节,这里的主旋律尽量弹得深沉一些,让音符唱起来。
第156小节进入叙事曲的展开部,音量要适中(mezza voce)。第165小节,右手的4指与1指在演奏时要衔接好。同时,要注意左手的旋律线——要尽量弹得连贯而突出。从第173小节开始,进入了第二次高潮。如果说第165—172小节的音乐犹如静静的湖面上开始有了微波,那么从第173小节开始,就是仿佛刮来了大风暴,先前的微波变成了翻滚的漩涡。这里要注意踏板,及时换,不要出现浑浊音。第187小节起,声音开始逐渐减弱、消失(smorzando),乐曲发展的趋势似乎在起伏的波浪线上走动。从第203小节开始,声音逐渐变强,到达第213小节进入全曲最大的高潮。此时,声音饱满而富有力量,弹奏时要运用到大臂和身体的力量。第227小节,速度开始加紧(stretto),整个大句子要突出作品发展的趋势,由弱渐强。
肖邦的叙事曲是一种全新的创作,他创造性地开创和发展了叙事曲这一体裁,提高了它的表现力并赋予它以全新的意义。肖邦不愧是最纯真的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J62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