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鹂
(云南省昭通市实验中学,云南 昭通 657000)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赏析
黄 鹂
(云南省昭通市实验中学,云南 昭通 657000)
贝多芬是的德国伟大的艺术家,其身上具有众多标签,包括钢琴家、作曲家和音乐家等等,贝多芬也是维也纳艺术的先进代表,是古典乐派的象征。因此,我们可以说贝多芬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是一个时代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的见证者。在对其不同作品赏析中我们就可以深深体会到,贝多芬所处时代的文化和政治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其不同艺术作品的自我见解和精神内涵,这也是贝多芬艺术作品特有魅力。本文主要对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赏析进行分析和研究,增加社会大众对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了解,体会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艺术魅力。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分析研究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是当下社会大众最为喜爱的艺术作品,也是大众最为熟知的艺术作品,体现了人们在面对考验和现实抨击时心理变化和情感变化,其风格独特,具有真实且丰富的内涵,展现了独立的人格魅力和细腻而又大胆的情怀,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是其为这个世界留下的最宝贵艺术和精神财产。
贝多芬这个名字大众并不陌生,其是文艺界的鼻祖,是《月光奏鸣曲》的创作人。提到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这一艺术作品,要想深刻理解贝多芬的情感和《月光奏鸣曲》魅力,必须要提及的就是其创作背景。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是其在30岁而立之年创作的,当时的贝多芬耳聋程度不断加深,对于生活渐渐失去期望。但是一个女学生的出现,为贝多芬生活带来一丝希望和生机,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女主人公朱丽叶。贝多芬和朱丽叶的爱情固然美好,但是却是极为短暂的。在朱丽叶嫁为人妇。移情他人后,给贝多芬带来沉重打击,此时贝多芬要想结束生命。但是想到自身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贝多芬又燃起心中之火,创作了这一巨作。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具有自身独特魅力,不同艺术创作人员和艺术爱好者,其对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感受和体会不同,不同的人体会带来这一艺术作品的不同魅力,这也就是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独特之处。其中大部分艺术赏析人员,认为这一艺作品具有丰富情感变化,具有浪漫曲调和独特旋律。在听了后,会让人精神得到洗礼,树立生活的希望。详细来说,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主要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和章节,不同章节都体现了不同内涵和情感变化。对于第一个章节来说,其主要艺术展现形式为慢板形式,利用慢板形式替换了奏鸣中快板。第二个章节具有小快板特点,主要是利用小快板律动进行展示。第三个章节是快板,这一快板具有自身的魅力和特点,人们在赏析这一章节时,人心振奋,激动不已。站在整体角度来说,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利用了低音八度来展示,和旋柔和有度,持续三连音与不同声音型,增加了乐曲别样内涵,展示激动昂扬的韵律基础上,增加整个乐曲的和谐性。在听完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后,仿佛是远处有个声音在温柔倾诉,又仿佛身边有无数个温暖的声音在和你窃窃私语,侃侃而谈,又好像在宇宙间有一个舞者在竭力撕吼。总的来说不同赏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人们,其对这一艺术作品的感悟和领会各不相同,每个人心中都具有一个特别的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是旁人无法侵犯的,每个人心中具有不同月光和对美好的憧憬。这也就造就了此月光非彼月光的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斯特索夫是俄国著名艺术家和批评家,其在听了两遍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之后给出见解。其认为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是一个很精彩的艺术作品,也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艺术作品。其认为,单一就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个章节来说,其主要体现了一种冥想的状态,伴有情绪的波动和内心不安与焦虑的变化。其认为好像不远处有个人在缓缓走来,一边走一边演绎着乐曲,像是一种深沉哀思,又像是在细细倾诉,像是在回忆过去逝去的岁月,又像是在憧憬未来和担忧未来。总而言之,不同人对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感触是不一样的,但是这并不影响在每个赏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后产生的共鸣,在产生共鸣的同时,又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想象空间,这也许就是一个优秀艺术作品特有的魅力,是其特有的标记和象征。对于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这一艺术作品来说,其艺术价值高于艺术作品。这主要是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不仅仅具有艺术内涵,也具有精神内涵,是人们心灵情感的寄托,是人们对希望的寄托。因此,这一艺术作品会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被不断传承和歌颂,其将会在历史脉络中被人类社会深深印记。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具有自身独特魅力,展现当时社会的发展背景,体现了创作者无奈的心理和对未来又予以希望的情感变化。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主要划分为三个不同章节,每个章节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魅力。第一章节利用慢板形式替换了奏鸣中快板,安静而又浪漫,第二章利用小快板律动进行展示,节奏欢快而又细腻。第三章节,利用快板形式,增加了这一作品的振奋性,激动又振奋人心。不同章节整合赏析《月光奏鸣曲》,体现了《月光奏鸣曲》的别样气息和精神。
[1]刘韫.浅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与德彪西《月光》——创作背景风格和演奏技巧上的差异[J].黄河之声,2016(18):10-11.
[2]何扬.浅析以比较的视野看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J].求知导刊,2015(10):160.
[3]任童.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音乐赏析[J].大舞台,2014(03):125-126.
[4]牛娜娜.用艺术谱写人生命运的经典——以贝多芬的两首钢琴曲为例[J].大舞台,2013(12):69-70.
[5]冼劲松.从演奏与教学角度简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03):85-89.
J62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