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云南开放型经济不断攀升新高度,亮出新精彩——
2017年前三季度,全省到位省外资金6530.8亿元,同比增长16.6%;实际利用外资70090万美元,同比增长13.3%。
1月至11月,全省外贸进出口1415.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24.2%。其中出口706.9亿元,增长6.6%;进口708.8亿元,增长48.6%。
炫目数字的背后,是全省上下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迈向更高层次的砥砺前行。
云南地处中国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结合部,拥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孟的区位优势,是畅通“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是参与中国-中南半岛和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承载省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中,有5大类、62大项、160多项成果与云南有关,云南在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面对更为广阔的国际经贸大舞台,需要站在地球仪前高点定位云南的对外开放方位。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一新定位,给予了云南崭新的发展空间。
机遇垂青,乘势而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和对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发展定位,云南省主动发力、积极作为,着力建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着力开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深化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受益于国家政策红利,云南对外开放渐入佳境,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特色,连续举办的中国—南亚博览会客商云集,货运专列直通欧洲,边境贸易日渐繁荣,平台效应逐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云南正从边缘地区和末梢变为开放前沿和辐射中心。
形成“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开放新格局,是云南省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
一方面,云南省加强与长江流域、泛珠三角区域、京津冀、成渝经济区和周边省区的交流合作,大力招商引资引智引技,为内陆省(区、市)和大型央企、民企依托云南沿边开放“走出去”强化服务、搭建平台,当好桥梁纽带,顺势借力加强自身辐射能力建设。
另一方面,面向南亚东南亚,积极主动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澜湄合作机制建设,积极推进滇老泰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云南与国际国内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市场联系日趋紧密,合作交往日益密切,利益融合不断深化。
几年来,云南省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创新开放合作载体,切实加强会展平台、公共事务平台、“走出去”平台和开放型经济载体建设,成功举办4届中国—南亚博览会、首届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外交部云南全球推介等重大活动。
随着引资“强磁场”逐渐形成,一个个世界500强、一批批行业龙头纷纷对滇投资或意向投资。统计显示,全球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已有130多家进驻云南,2015年、2016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0.7%、10%,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分别增长21.2%、14.3%。2017年前11月,云南省共到位省外资金8025.9亿元,同比增长14.8%;项目协议总投资7100.7亿元,同比增长15.4%。
“走出去”同样令人瞩目。云南正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外投资。据了解,目前,云南“走出去”的企业主要在54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共设立了720家企业,总投资超过90亿美元,总投资额在中国西部排第三位,在全国排第十六位,投资额度比较大。云南企业“走出去”的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南亚,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农业、矿业、电力、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等等。其中,云南企业投建项目老挝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等已经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产能合作的示范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驻外商务代表处的设立。从2010年起,云南省就开始选择与本省经贸合作紧密或区域辐射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重点国家和地区设立商务代表处。过去7年,云南省驻外商务代表处实现了南亚东南亚19国全覆盖,并延伸到西亚和北非国家。加上将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设的3个商务代表处,云南省驻外商务代表处将达26个。
作为云南省对外开放的海外工作基地和平台,云南驻外商务代表处的设立使开放型经济重心不断前移,促进了“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贸易投资的良性发展。国务院前不久在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第四次大督查中,就对云南省的这一典型经验做法给予通报表扬。
目前,云南与欧美及亚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云花”“云菜”已经占据了港澳市场的半壁江山还多,而烟草、水电、化工等特色产业也因引进外资及先进技术,加速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达到全国乃至世界领先水平。
开放发展,平台是支撑。云南在扩大开放上要有大突破,必须重视建设好国家级开放平台,将其作用发挥好,增强开放发展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目前,云南正以构建高水平大平台为目标,持续推进各类口岸和外向型园区等开放载体建设,全面实施通关一体化改革等贸易便利化措施。
作为国家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云南目前有25个国际口岸,其中,一类口岸18个(空港4个、水港2个、铁路1个、公路11个),二类口岸7个(均为公路);除了国家级新区、经开区和高新区,云南拥有9个国家级的对外开放平台,包括2个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勐腊(磨憨)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个综合保税区(红河综合保税区、昆明综合保税区),1个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磨憨-老挝磨丁经济合作区),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瑞丽边境经济合作区、畹町边境经济合作区、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有103个边民互市点和300余条通道。
目前,全省已形成了以滇中新区为核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为支撑,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前沿的国家级开放平台发展新格局,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聚集、示范带动引领等方面成效初显,整体上呈现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迅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的特点。
着眼于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口岸大通关环境,云南在全国率先推行通关便利化“三证合一”模式,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单一窗口”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贸易伙伴覆盖南亚东南亚和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云南口岸出入境人数达3114.4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40%,云南已经成为南亚东南亚国家高层、地方政府、民间友好团体等各领域代表团访华的重要目的地。
2017年年初,云南迪庆香格里拉机场被列进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同时列入《规划》新开口岸的还有田蓬、勐满陆路口岸,景洪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这意味着云南省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2017年4月,云南省“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正式出台。从口岸大省到口岸强省,云南的步子迈得更大、迈得更坚定。
与此同时,云南省还与南亚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境外园区,并在建设境外园区的同时把国际产能、优势技术产业带出去。2017年10月,云南省与商务部签署的共建辐射中心全面合作协议中,商务部就支持云南在缅甸发展农业科技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我国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云南也必须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商务厅牵头,对如何把云南建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云南省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来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首先,主动服务并融入“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围绕中央提出的一系列经济走廊,发挥好云南的支点作用,以云南为主导做规划,建设好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越和中老经济走廊、中越和中老经济走廊;二是加快发展云南的对外贸易。充分发挥云南产品出口的服务平台,为中国的产品出口服务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为全球各个国家进出口的商品服务;三是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主动协调解决好外资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四是优化区域开发布局,重点抓好滇中城市群的开放和沿边开放这两个重点;五是创新对外投资合作的方式,组建专业化的对外投资的企业集团;六是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全面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七是深化市场流通供给侧和放管服的改革,以人民、企业为中心,让人民满意、让企业满意;八是深化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跨境物流的网络体系,跟有关国家尽快签订运输协定,培育云南省跨境物流的企业集团并建设智慧跨境物流平台。通过这八个方面的努力,助力云南建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转眼间,2017年已近尾声。即将来临的2018年是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
展望新一年经济大势,研究人士普遍认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是关键,而拥抱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则是中国继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可以预见,未来,云南必将在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新闻助读>>
云南百万重金奖励招商中介
最近,云南省招商合作局根据《云南省招商引资奖补办法(试行)》,给予云南中以科技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中介招商奖励100万元,以表彰该公司在引进省(境)外行业龙头企业投资云南省工业经济项目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和作出的重大贡献。这是云南省首次重奖招商引资中介,也是《云南省招商引资奖补办法(试行)》实施后中介招商的成功案例之一。
云南中以科技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厅授牌“中国(云南)-以色列创新中心”,全面负责云南省驻以色列对外经贸服务相关工作。该公司促成了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和以色列化工集团的合作,共计引进外资折合人民币22亿多元,有效提升了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双方结成了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