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观点浅说

2017-01-28 01:13李支国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12期
关键词:株洲观点

□李支国

(株洲日报社,湖南 株洲 412007)

新闻评论观点浅说

□李支国

(株洲日报社,湖南 株洲 412007)

对于新闻评论来说,观点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论点,就是评论的文眼和灵魂。没有观点的评论,让人云山雾罩不知所云,再美妙的文字也只能成为一堆漂亮的空话、废话,没有任何意义。换句话说,一篇好的评论,除了要有文采,更要有鲜明而深刻的观点,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

多思才有敏感

平常与年轻的记者编辑们交流,感到大家对写评论有个普遍的困惑,就是面对众多的新闻事件,却不知道要写什么、说什么,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嘴”的感觉。这说明,其实很多人有写作评论的愿望,但是很难找到自己的评论观点。

确实,评论作者在动笔之前,必须先思考清楚:我要评论的观点是什么,我想通过评论告诉受众什么?如果这个问题没想好、没想清,那就不要急于动手。因为写任何文章都是此理:写什么,远比怎么写更重要。

如果说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要具备新闻敏感,那么,从一个新闻事件中,找到评论角度,表达新颖的观点,阐发深刻的主题,这就是评论敏感。

如何培养评论敏感?一个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多开动脑筋,多思多悟。

有人说,思想是媒体的至高境界,思考是记者的制胜法宝。延安时期,毛主席为《新中华报》题词“多想”,就是勉励报纸工作人员多动脑、多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新闻事实是客观的,新闻评论是评说、议论,是评论作者对客观新闻事实的认识分析、判断评价,有鲜明的主观性。客观事实不可改变,主观认知能力却可以培养、提高。作为党报评论撰写者,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炼就一双看清事实、分析问题的“慧眼”,学会透过客观事物本身与表象,看到其背后本质性、辩证性、规律性、逻辑性以及倾向性、关联性的东西。

当别人还在看“热闹”,你却看出了“门道”。当感性的认识通过不断的思考积累,上升到理性思维的层面,进而触发你“想说”“要说”的开关,形成强烈的写作评论的冲动欲望,事实上,这时候你的评论敏感已经水到渠成了。

深入才能深刻

新闻评论的观点,首先要鲜明突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让人一目了然,不要含含糊糊,让人雾里看花、灯下猜谜。其次要有时代性、针对性,对现实社会有针砭、借鉴、提示、启发、预警等作用,不要无病呻吟。此外关键一点,观点要深刻、新颖,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观点老掉牙,评论很难吸引人。

深刻的观点,来自对事实的深入认识和准确把握。在别人停止思考的地方继续思考,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说出别人说不出的,写出别人笔下没有的。

2009年,株洲红旗高架桥在拆除时发生垮塌事故,全国各地媒体蜂拥而至密集报道、连续评论,追问地方政府有没有预案、为何不封闭施工、施工单位具不具备资质等等。央视《今日观察》节目制作播出了评论节目《一座桥的“非正常死亡”》,从一个新角度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评论员在节目中说到,我国建设速度非常快,关于建设的标准更多,但是关于拆除的标准欠缺,怎么拆桥还没有标准。这自然引起观众的深思:谁都可以拆,才是拆桥工程的最大制度性安全隐患?如何保证别的地方拆桥拆楼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从而得出评论节目的观点:政府层面的制度设计要完善,城市建设与管理必须由专业人才、具有专业精神的人来干。

排开灾难事故责任的瓜葛纠缠,看到问题的关键症结,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办法,体现了央视评论员思考的深度、看问题的多维度。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再深入,才能让评论观点变得深刻。

集中才会鲜明

打仗讲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评论亦是如此。观点必须集中,多用“单刀”,少放“连珠炮”。一篇评论文章,篇幅毕竟有限,想面面俱到,什么都说一下,设很多靶子,论说的力量势必分散,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观点越集中,就会越鲜明,给人印象越深。《衡阳晚报》的评论《漠视生命是最可怕的沉沦》就是典型的一例。

2015年,湖南邵东县接连发生两起少年杀死老师的恶性案件,各级媒体从案件的诱因分析,从加强校园安全防范的必要性、整治违规网吧的紧迫性、校内商店存在的合理性等角度进行了不少评论。这些问题都很重要,当然都值得评论,但是《衡阳晚报》的评论紧扣记者采访涉案少年时的一段对话来评——少年说:“我从来没把他(被害老师)的命放在心上。”还说,他自己的理想生活是“一个人住,看小说,混吃等死”。

一个18岁的青少年,在漠视别人生命之时,竟然同样视自己的生命如草芥,说明在广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多么现实、多么迫切。评论就此展开论述,观点不枝不蔓高度集中,非常鲜明。该评论在同题评论中脱颖而出,获得2016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相反,有通讯员投来一篇《青少年上网别上瘾》的评论稿,想通过对一初中学生逃学上网的一则新闻进行评论,对青少年沉迷网吧进行警示。但稿件对这位学生上网上瘾的原因这一新闻事件缺乏准确把握,评论观点相当分散。稿件的最后,从家庭教育方式、青少年自我心理调节、公安机关执法,甚至不要给小孩零花钱等8个方面罗列了“解决措施”,看似什么都说到位了,实际上等于什么都没说,稿件自然很难采用。

这样的“万花筒”式评论,我们记者编辑在写作时也应注意避免。

(编辑:高秉喜)

猜你喜欢
株洲观点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株洲地域美食文化系列招贴设计
株洲工业 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璀璨明珠
观点
观点
业内观点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家居装饰品市场推广——以株洲市场为例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