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甘肃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1-28 10:10:50黄炜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消费导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甘肃省马铃薯供给

黄炜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浅析甘肃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黄炜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通过 “三农”会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次进入公众视野。甘肃省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农业省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基础薄弱、种植结构不合理、产业化进程较慢等因素,导致农业发展的短板十分突出,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为紧迫。

甘肃 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

甘肃省全省总土地面积居全国第7位,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6.93%,可开发利用的荒地资源充足,拥有可观的后备土地资源。拥有药材种类居全国第二位,药材品种超过9500多种,主要经营的药材有450种,是全国主要的药材产区。天然草场主要分布在甘南草原、秦岭、祁连山,高寒阴湿,属于高寒牧区。

近年来,优质粮食、苹果、马铃薯、玉米、高原夏菜、中草药、油橄榄、葡萄、百合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壮大;粮食生产连续丰收,总产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肉蛋奶总产突破历史新高,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大幅度提升。全省农业逐渐形成了多个农业集中区域,以高原夏菜为核心的沿黄河农业产业带;以节水现代农业为核心的河西走廊农产品产区;以粮食种植为主、瓜果蔬菜种植为辅的陇东农产品产区;以旱作高效种植农业、特色杂粮种植为主的中部旱作农业区;以山地特色农业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陇南及天水山地特色农业区和以高原乳品、特色养殖业为主的甘南高寒牧区。

二、甘肃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品种较为落后,中高端农产品供给不足。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粮食种植和饲料种植结构失衡,口粮存在结构性短缺问题,由于季节因素存在蔬菜供应的季节性短缺。种植品种较为落后,一方面产量低于国内先进水平,另一方面低端农产品比重较大,而中高端农产品比重低。种植数量较大的玉米、马铃薯等农产品经常出现低价难卖的情况。

2.农业生产呈现小、散、弱的格局。甘肃省农业生产在不少地区还是以传统的一家一户种植经营为主。经营规模较小,地块分散,不能形成规模。合作社数量较多,但多数合作社规模不大,经营分散,不能体现大规模种植带来的优势,机械利用率不高。一家一户的种植经营方式,农业从业人员水平较低,又带来了农药、化肥的投入比例不合理,增加了生产投入成本;地块分散,经营分散,无法使用大型综合机械进行耕种,农机购买的反复投入,小规模使用,又进一步增加了耕种成本,导致农产品投入成本、用工成本、营销成本居高不下。

3.对外宣传不力,农产品销售半径有限。甘肃特色农产品经过多年培育,已形成了不少区域性特色商品。但由于对外宣传力度不大,销售方式落后,再加上对产品质量监管不严导致品质下滑的情况出现,导致很多产品的影响力仅局限在省内,特色农产品的滞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同时,随着领省农业结构的调整,运输条件的改善,互联网在农产品销售领域的广泛使用,目前的区域性特色商品的市场竞争会愈发激烈。

三、甘肃省供给侧改革重点

1.优化种植结构,淘汰落后品种。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在保障口粮供应的前提下,依托科技,因地制宜的优化调整全省粮食种植结构。通过种植结构性变化,减少1600米海拔以上小麦条锈病核心区、干旱山区和高海拔旱作区的粮食种植,改为种植高收益的经济型农作物。优化粮食专业化生产,引导适合地区适度增加优质小麦、加工型马铃薯、蔬菜型玉米和优质杂粮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粮食生产体系。

优化特色农产品结构。围绕甘肃省目前的优势农产品,加大投资,做好产业化发展。升级改造老旧的温室和塑料大棚,鼓励非耕地种植蔬菜,加快高原夏菜的发展;以苹果、葡萄、红枣、枸杞、皇冠梨等特色水果为对象,逐步扩大种植面积,淘汰老旧品种,将重点放在建立大规模的优质林果基地,进一步提高优质水果的供应能力;以加强优质马铃薯品种保护和品种改良为核心,大力发展优质主食马铃薯、加工型马铃薯,做强马铃薯产业;在传统陇药优势的基础上,推广优良品种,促进中草药种植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推进陇药产业做大做强;以武威玉米育种制种基地为基础,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良种,加大优质品种保护,规范良种种植。

淘汰落后品种,加快品种升级换代速度。针对马铃薯、玉米、苹果、中草药等优势品种,加大育种力度,分析市场需求,选育具有竞争力的新品种,引进、驯化、推广优质林果品种,加快品种升级换代速度。

2.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农业生产产业化,体现规模经济,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适度发展规模经营,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生产资料投入的技术化,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严格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优化农药、肥料的投入结构,鼓励使用有机肥、促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降低农业投入成本。持续降低农业用工成本。大力推进发展多功能大中型农业机械,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鼓励社会化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开拓社会化农机服务组织的服务范围。加快种植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3.提升农业技术水平。通过品牌化战略培育农产品品牌。将培育重点放在甘肃省特色农产品,针对优质粮食、苹果、马铃薯、玉米、高原夏菜、中草药、油橄榄、葡萄、百合等在国内以初步形成知名度的现状,鼓励各类经营实体创建品牌,加快农产品品牌体系的建立。同时,推进多渠道产销对接,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引导特色农产品入驻电商品台,鼓励各类经营实体开设网店,推进线上线下共同发展。有条件的地区打造农产品综合物流体系,形成加工、集散、展销、物流一体的大型农产品园区。

[1]刘艳军.供给侧结构改革下我国农业产业升级实施模式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6(2):29—31.

[2]许瑞泉.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6(6):179.

[3]刘志民等.以农业产业化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J].甘肃农业,2016(23、24):5-7.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甘肃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猜你喜欢
甘肃省马铃薯供给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林业(2022年1期)2022-02-19 02:35:08
马铃薯有功劳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中小学校长(2020年6期)2020-08-07 10:54:36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定边马铃薯
陕西画报(2016年1期)2016-12-01 05:35:30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 10:49:58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