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 长春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441班
指导教师:石蕊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路径分析
高鹏 长春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441班
指导教师:石蕊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创新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就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的路径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进步。
高校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实现路径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国家开始大力提倡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当前情况来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是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如何实现,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1.树立合适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开展的指导,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一项新的教育工作,需要先树立合适的教育理念。对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应当是属于全体大学生的,但要考虑到大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创业者的,所以还要加强对突出个体的关注,在此理念指导下,需要在全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借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精神,然后对表现突出的个体加强关注和教导,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1]。
2.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着积极作用,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其中,硬环境需要在高校中建立创业场所、准备创业设施,需要政府、学校以及企业等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软环境则要推出各种保护创新创业的政策规章、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比如组建创业小组、创新俱乐部或者开展创业技能竞赛等。
3.改革完善教育课程体系。教育是通过课程来体现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需要一套合理的课程体系作为保障,在课程设置时,除了要对各学科进行统筹外,还要保持课程内容与社会经济的同步,充分把握社会变化给创业的影响。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在专业经济学、心理学等科目知识外,还要设置创业技能、创业精神课程,并根据学生专业、年级差异,对课程进行个性化设置。
高校大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贯穿大学生整个大学学习过程的,在此过程中,要明确不同学习阶段的目标,循序渐进,保证教育的系统性。其中,大一学生应当注重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讲座方式,让学生理解创新、创业的概念及意义,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产生兴趣,并开始积累相关知识;对大二学生应开始多种学科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鼓励学生创设社团来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并给予学生教师项目实践机会和指导;大三大四学生可以提出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各种形式实践活动,比如到企业实习、参加项目研发等,增加学生创新创业经验和能力。
实践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必不可少的环节,增加实践机会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的路径之一,具体措施有:
1.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高校要利用自身资源,创建实践基地,提供完善的管理与服务,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场所,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升自身能力;同时,高校还要与企业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构建实践平台,让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中实践,培养交际、沟通、团队等综合能力;此外,在寒暑假期间,可以让学生在实践基地进行持续的实践,让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得到持续提升[2]。
2.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在学校中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创业设计大赛等,通过这些竞赛活动,大学生能够了解自身创新创业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都会大大提升,对学生日后创新创业有着极大帮助。
3.鼓励团队组织建设。在现代社会中,团队竞争是主流发展趋势,所以,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需要充分认识到此点,鼓励学生间根据自身个性、学科专业和特长以及兴趣爱好等差异,相互组建团队,彼此取长补短,通过良好的配合,开拓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团队精神,更好的完成创新创业实践任务,得到更多的实践体会。
1.政府方面的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应当制定各种鼓励性的政策,并做好政策的落实和执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护;同时,政府各级部门需要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比如创业贷款、创业培训指导和咨询、项目审核批准流程简化等等,减少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的困难;此外,政府还要加大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资金投入,设立创业基金,除了要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能够得到贷款资金支持外,还要设置成果奖励奖金,激发大学生积极性。
2.社会方面的保障。当前社会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同度较低,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创新创业氛围,容易打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对此,应当在政府引导下,发起关注、鼓励创新创业的舆论,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创新创业榜样,形成以创新创业为荣的观念,增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念,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3.企业方面的保障。许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是倾向于研究、发明方面的,其研发过程和成果都需要相关企业的支持,所以,企业要拓展与学校间的合作深度和广度,通过设立专项创业基金、与学生签订长期合作关系等措施,给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实践的渠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3]。
结语: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尚未发展成熟,积极探索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路径,对大学生就业、成长与高校教学质量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1]陈辰.浅谈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路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33):160-161.
[2]路继勇,鲍敬敬,王春波,丁建华.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路径[J].河北企业,2016,(07):162-163.
[3]周炳.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4,(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