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的素质修养

2017-01-28 11:05:29于飞唐山学院外语系
消费导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教育

于飞 唐山学院外语系

高校教师的素质修养

于飞 唐山学院外语系

高校作为人类教育的最高学府,一直被人们冠以“象牙塔”的美称,是为社会培养高精尖人才的圣地,高校教师这一职业,不仅被给予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同时也被赋予了至关重要的使命,它担负着向社会输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从高校教师的职业,高校教师的要求和高校教师修养的培养三个方面谈谈高校教师的素质修养。

高校 教师 教育

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自人类开化以来就担负着教人、育人的伟大使命。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太阳底下没有比教师再优越的职务。”在发达国家最受人尊敬的三大职业就是:教师、医生和律师。为什么教师这种职业如此高尚?如此受世人尊敬?那是因为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里,只要有人,只要有幼稚,只要有蒙昧,那就需要教师,需要教师的谆谆教导,需要教师的春风化雨。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同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未来。而作为教育执行者的教师在履行自己教书义务的同时,也要担负着育人这个沉重的责任。由于肩负着如此重要的职责,也就对教师本身的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校教师的职业与修养。

一、高校教师的职业

在汉语里,“高校”即指“大学”。大学可以说是人类的最高学府,一直被冠以“象牙塔”的美称。根据圣经《旧约雅歌》第7章第4节,相传以色列王所罗门曾作诗歌1005首,在叙述爱情的《雅歌》中把新娘美丽的颈项描述为“象牙塔”,这个词后来语义扩大,被逐渐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主要是针对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等而言,指与世隔绝、逃避现实生活的理想之地,大学以及一些研究机构正是这种地方。被称为“高校教师”,这不仅被给予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同时也被赋予了至关重要的使命,它担负着向社会输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所以说,高校教师的职业,地位是崇高的,任务是沉重的,使命是重要的。

二、高校教师修养的要求

修养,语出唐代吕岩《忆江南》词:“学道客,修养莫迟迟,光景斯须如梦里”,即指修行后的表象,修行是对内心思想和行为的改造,通过修行后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修为是修行的程度,而修养只是表象;可以理解为做人就要培养高尚的品质,拥有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并且需要追求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古代儒家多指按照其学说的要求培养完善的人格,使言行合乎。在现代社会里,修养一词一般指人们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等方面为达到一定的水平或境界所做的长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关于教师修养,几百年前就在《学记》、《师说》等著名作品之中进行了充分地阐述,到了近代,也有很多大家提出了“学高为师,德高魏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说法。由此可见高校教师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与“学”。高校教师作为研究者、教育者和社会批判者,在其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人格自我构建。高校教师理想人格的构筑是高校教师一生之中的最高境界和最高追求,是人间真善美的完美结合和统一。

三、高校教师修养的培养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视察北师大的谈话中指出:“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和养育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培养合格公民,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①”同时他还指出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习主席铿锵有力的话语正是为高校教师修养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安文铸教授把教师修养分为“经师、能师、人师”三个境界,第一个层次是像传道士布道一样,做一个不误人子弟的、充分严格的,严肃、严谨、严格地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第二个层次是具有教育智慧的专家型、研究型教师,有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有出色的教学效果,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有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探索,直至著书立说的教师,第三个层次是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影响和感化的教师。这种三种境界表明了教师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享受境界。要达到这三种境界,就要求高校教师首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转化成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忠诚和热爱自己的事业,爱护学生,以人为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其次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古语有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俗语也说:“要给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教学是教师的根本,“传道、授业、解惑”是古人对教师职业的功能定位,为了完成日常教学工作,需要高校教师拥有雄厚的人文科学知识和充分的自然科学知识。

习主席在2014年7月21日的讲话中提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②作为知识的传递者,要求我们比起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个人的品德修为的养成,通过实践增强对于生命的感受力,更好地认知自己并不断提升,这才是教育的核心目的;第三,作为高校教师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孟子》里指出:“资之深,则取之逢其源”,这要求我们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系统、完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并将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第四,作为高校教师要有具有较强的从教能力,在教学中不断突破创新。具体来说,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能够充分理解和驾驭教材,拥有娴熟的教学技巧,善于把握课堂的掌控,具备强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善于掌握和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同时还拥有团结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多方面多层次地培养高校人才。

四、结语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育是一种艰巨的事业。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每个高校教师的肩上都担负着这两个事业,同时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还要担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责任,肩负着执行办好让人民都满意的教育的这个重大使命。当今的中国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面临着全新的更为艰巨的挑战,这就需要全国13亿中华同胞共同为之奋斗,每个人都贡献自己智慧与辛劳。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工作在一线的高校教师也有着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担负着祖国发展的未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化大潮环境之中,要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定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注释:

①引自武晗;王洪涛;廉美含 公交让座人群分布状况及启示 《中国-东盟博览》2013-11-20

②引自习近平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新华每日电讯2017.11.8

[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9.10(2).

[2]习近平,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N].新华每日电讯2017.11.8

[3]王斌,对教师自身修养和自我完善的思考[N]..学知报. 2011.05.16

[4]武晗;王洪涛;廉美含 公交让座人群分布状况及启示[N].中国-东盟博览.2013.11.20

[5]孙玉海;杨军.黄晓蕾.论新时期的教师修养[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6-06-28

[6]安文铸,学习是教师成长的惟一途径[N].中国教师报.2004.06.09

[7]阮永生,浅谈教师修养的几个问题.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2001.6第3卷第1期.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职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