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植入高校人才培养创新改革的研究

2017-01-28 11:05:29田春雷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
消费导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精神

田春雷 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

“工匠精神”植入高校人才培养创新改革的研究

田春雷 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陷入了发展瓶颈期:“高分低能”、“理论巨人、实践侏儒”、“只想动口,不愿动手”。而“工匠精神”的植入恰是解决此“症结”的“良药”,高校应整合多元化教育资源,将“工匠精神”倡导的精益求精的理念植入人才培养创新改革,成为提升人才整体培养质量的催化剂。

高校 工匠精神 人才培养

从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到今天的“大国工匠进校园、进教室、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展开,“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时代锐词。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但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调查显示:目前国内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陷入了瓶颈期:“高分低能”、“理论巨人、实践侏儒”等等,因此,高校更是希冀将“工匠精神"植入教育教学体系,使其成为人才培养的催化剂,提高育人质量。

一、“工匠精神”植入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 “中国制造”需要工匠精神

当今国际上,Made in China已成为一个时代强音,他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但是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到,中国现在只是个制造大国,但还称不上是制造强国,跟国际上的制造强国日本、美国、德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产品所缺少“质之魂”,需要员工具备“工匠精神”,才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飞跃。

(二)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工匠精神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技师队伍,迫使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高校创新改革需要工匠精神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到“瓶颈期”,毕业生质量与企业要求有很大差距,社会对高校的育人质量也是颇有微词,而“工匠精神”的适时提出恰是解决以上症结的良药,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工匠精神

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国外高等教育成功的典范都是更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大学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工匠精神,将助力提高其人才核心竞争力的附加值。

二、工匠精神植入人才培养的途径

“工匠精神”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但如何切实将其植入高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其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则需要高等院校整合多方资源,采取全方位、立体化、多途径的有效措施。

(一)理念转变更新,贯穿教学始终

将“工匠精神”的植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建立一个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立体化、常态化、全程化的高等教育培养体系。

(二)依托行业企业,强化课程改革

高校课程改革要结合行业、企业、院校和专业特点,聘请校内外专家详细论证,并将职业精神任务分解融入到专业教学的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及专业考核之中,可以使用由校企专家参与编写的、使用价值较高的实用性教材。

(三)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纯理论的讲授不利于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在古今中外的学徒制中,学徒都是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而学生要想获得这种精神,并内化为职业素养,就要“体知躬行”。

(四)文化氛围营造,潜移默化引导

具有浓郁“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无疑是“工匠精神”得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沃土,高等院校可以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使学生领悟“工匠精神”对从业人员职业生涯的深远意义。

(五)加强专业教育,融入工匠精神

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学生入学的专业教育开始、到后续的理论、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整个过程都要植入“工匠精神”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对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六)走出去引进来,建立双师队伍

高校教师“走出去”,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理论结合实践育人水平;将企业技术能手“引进来”,企业兼职教师的引进,改善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成比例,使教师队伍注入来自企业的新鲜血液。

(七)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技能水平

“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一句口号,他的需要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将“工匠精神”与相关职业场景、工作任务相融合,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实践教学是必由之路。

(八)推行学徒制度,培养职业精神

现代学徒制的本质上是以言传身教为主的技能传授方式,注重“做中教、做中学”,将传统学徒制度与现代职业教育充分融合、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重教授,言传身教的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

(九)促进校企融合,培育工匠精神

在校企融合过程中,企业是非常关键的一方,只有院校与企业双管齐下,齐抓共管,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促进校企融合是确保高等教育贴近市场、符合社会需求、满足“工匠精神”培养需要、利于高等教育焕发生机的最佳途径。

(十)推进顶岗实习,0距离对接岗位

顶岗实习是高等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捷径,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实现从学生——学徒——员工的质变。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工匠精神”培养的关键过程。

鲁迅先生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承匠人精神既要借鉴他人的经验,更应从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寻找根和魂,坚守民族情怀,传承中华匠心!

[1]孙晓玲.基于职业素质的高等职业精神内涵论[J].职教论坛,2012(6):62—65.

[2]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U1[J].职教论坛.2013(34):94—96.

项目:河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项目编号:SZ17058。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工匠神形
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拿出精神
工匠赞
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 21:15:31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 09:02:48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 09: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