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月荣 (陕西师范大学 710062)
适应自身特点的舞蹈剧目选择分析与研究
袁月荣 (陕西师范大学 710062)
人们常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为了把握这“台上一分钟”,并将舞蹈技艺、情感细致而完美的展现给观众就必须以了解自身特点为基础,选择与自身相适应的舞蹈剧目为关键,进一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诠释出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
自身特点;舞蹈剧目;分析
1.身体高度
身高是舞蹈演员自身发育不可或缺的现实依据,演员的身高也会直接影响最终完成舞蹈剧目的效果和质量,现在的舞蹈演员身高一般都是中等偏上的高度居多,如果身体过高就会显得身体不够灵活,舞蹈动作僵硬且不顺畅,如果身体过矮又体现不出人体线条感和动作张力,要知道舞蹈本是一种动态的肢体语言, 肢体承载着舞蹈的生命,即通过演员的身体动态来表达情感,肢体的表达越是到位,所表达的内容就会更清晰。
2.年龄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根据各个年龄阶段人的思维发展、人生阅历的不同,在展现思想内涵,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普遍差异性。维果茨基认为,年龄的新结构是个性和活动结构本质的新类型。也就是说,在该年龄阶段首先出现的心理和社会性变化。这种变化决定着儿童的意识、对环境的态度、内心和外部生活。由于艺术的根本特征是表现情感,舞蹈演员在表现情感时不是演自己的情感,而是所体验的角色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刻画作品人物形象,所以在选择人物形象时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心理状态和生活体验,充分的认识并感受人物角色,真正的从思想上把握人物内在性格,充分塑造人物形象。
舞蹈作为一门身体造型艺术,而在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形态及性质又极具变化,就要求舞蹈演员身体素质的全面性——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在这里就重点分析舞蹈演员的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
1.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舞蹈学专用名词,人们通常把柔韧素质简称为柔韧性。柔韧指的是肌肉与韧带的抻拉和它们各自发挥力量的同时控制关节运动的幅度。柔韧性是舞蹈演员所具备的身体条件之一,它是对关节和韧带的反复抻拉,有效的增加这些部位的韧性,以便增强周围肌肉的弹性和力量,使身体的僵硬状态得到缓解,肌肉线条更匀称,不仅如此它还可以使舞蹈动作幅度加大,使舞蹈动作舒展又有张力,舞姿造型唯美更富有艺术表现力。因此,在观看舞蹈作品过程中不只是单方面靠舞蹈动作的排练就能展现出“美”的效果,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将柔韧性进行更深层次的渗透于融合,突显出了舞蹈的美感。
2.力量素质
舞蹈演员的力量,即速度性及爆发性力量,它直接影响演员对舞蹈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技术技巧的提高,对训练演员速度、灵活度、协调性等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衡量演员水平的重要指标。
速度性力量作为舞蹈技术的基础,主要强调肌肉的主动性运作,能使肌肉在最短时间内所表现出来力量能力,是一种特殊力量素质的表现。它在运作时是通过快速收缩肌肉、刺激肌肉紧张来克服阻力,帮助舞者完成各种快速舞姿造型、肢体的快速动作技巧和空中舞姿形态的变换等等。速度性力量的运用体现出刚劲飘逸的艺术效果,成为舞蹈审美的一个方面。
在舞蹈训练中将如何提高速度力量呢?其最具代表性的训练就是爆发力训练。爆发力训练是在正确、规范的舞蹈技术动作基础上,有力量且快速的完成,有效的培养肌肉收缩的速度,在舞蹈中适应高速度、大幅度动作,完成并诠释舞蹈作品。如跳跃技巧:摆腿跳、飞燕(前、旁、后、侧)、空转;翻腾技巧:蛮子、挺身前空翻等。
任何舞种都是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来表情达意,都属于形体艺术和人体艺术,但由于舞种之间的审美特征的不同,就导致舞蹈演员在选择剧目时根据自身思想内涵、技术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并发挥其特长,把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展现给观众。下面将选择几部经典舞蹈剧目进行深度的分析。
中国古典舞——在演绎时必须突出扎实的基本功程度,各种跳、转、翻等技术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如《爱莲说》是桃李杯经典剧目,表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剧目中一开始,从立半脚尖控后腿技术就能看出演员具有超强肌肉控制能力和稳定性,展现出似莲花般静态的形象。舞蹈大量采用旋转技巧,例如端腿转、抱后腿转等,把莲花随风而动、迎风绽放的景色表现的生灵活现,不仅如此在《爱莲说》中多次运用复合式技巧,例如搬后腿接后桥、吸翻身抱后腿转、复合舞姿转等这些比较难以掌握技巧就对演员的身体素质、基本功的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风吟》中主要表现“风”的状态,多运用如跳跃性动作技巧与之呼应,如飞天跳、吸腿跳、空转等技术技巧,以体现凌空而起的“风”的意境,追求表演与技巧的完美结合。
民族民间舞——不仅注重突出舞蹈的表现力,而且在捕捉各民族之间不同的人物形象及动作风格特点上,要体现剧目的表演性、民族性、民间性。舞蹈《翠狐》是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小翠的形象,多运用流动性动律特点;“一惊一乍”和多变的节奏个性;气息的独特运用,突出了海阳秧歌“拦、探、拧、波浪”,“欲动先提,强发力,弱延伸”动律特征,亦赋予了“翠狐”的娇羞、灵动、妖媚之感。《蒙古人》这部作品将蒙族服装夸张运用,使服装与舞蹈动作的紧密相联,增加了舞蹈的感染力。“勒马”“耸肩”“笑肩”“碎抖肩”“柔臂”“提压腕”等蒙古族舞蹈风格化的动作语汇体现蒙古族民族从容、大气、坚韧、自信的民族性格,塑造了一个蒙族人的舞蹈形象,让我们看到这个民族心灵、情感生活的真实写照。
现代舞——则更注重于抒发舞者深邃的内心情感,打破动作上的条条框框,通过肢体将所要表达的故事情节和寓意带给观众。舞蹈《也许是要飞翔》是王玫创作,表演者是吴珍艳,曾获第九届法国国际舞蹈比赛现代舞表演一等奖,作品描述了舞者沉重、压抑、失落的感情,对未来的迷茫的思绪,寻求一种“飞翔”的渴望。舞蹈中演员来回的跑跳、肢体动作的矛盾、节奏的瞬时停顿或加快、空间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又突出了舞者所要表达深刻情感。
随着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日益提高,只有舞者以了解自身特点为基础,发挥自己所擅长之处,将“身与心、灵与肉、情与思、艺与技、意与形的高度和谐与交融”才能诞生出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本篇论文仅是以笔者自身角度分析,如有不妥之处,请提出宝贵意见。
[1]高云:舞蹈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江玲,陈鸿,毛毳:舞蹈鉴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邹晓燕: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D].硕士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7.
袁月荣(1992.12),女,河北石家庄人,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