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雪 (延安大学 716000)
于当代视域下话《吕梁英雄传》
——观舞剧《吕梁英雄传》有感
赵瑞雪 (延安大学 716000)
《吕梁英雄传》这部作品以舞剧的表现形式展示出在抗日战争时期吕梁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抵御外敌入侵的英勇历程。编导牢牢把握地域性,将山西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踢鼓子秧歌作为整场舞剧中的主要舞蹈素材,也因此使这部作品在革命题材的基础上赋予了厚重的写实色彩。不论是舞剧舞段还是音乐的设计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和精神世界,使舞蹈的形式与舞蹈的内容达到完美的结合与高度的统一。
吕梁英雄传;舞剧;踢鼓子秧歌;发展历程;时代性;人物塑造;表现手法
舞剧《吕梁英雄传》以晋西北抗日战争的真实历史为素材,著名“山药蛋派”作家马烽、西戎的红色经典小说《吕梁英雄传》被搬上舞台。该剧以吕梁山区的一个普通山村康家寨为故事发生地,主要讲述了康家寨村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精彩故事,并通过康家寨的抗日故事来反映当时的吕梁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抗击日本侵略的史实,以此来歌颂了吕梁人民不畏困难、不惧强敌、敢于牺牲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该剧所弘扬的吕梁人民吃苦耐劳、不畏强险的精神,正是当下时代所需要的一股涌流,也是该剧的价值所在。
这部舞剧拥有强大的演出团队,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赵季平担任艺术总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副团长杨笑阳担任总导演,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山翀担任女主角。他们精心策划,不断打磨,用精湛的表演不仅唱响了一曲爱国主义的赞歌,也跳出了中国人的血性和骨气,使该舞剧在全国巡演中取得强烈反响。
在舞剧《吕梁英雄传》中值得人们关注的民间舞蹈踢鼓秧歌,广泛流传于晋北地区。踢鼓子秧歌的每个动作,都是由劳动群众直接创作,很好的反映了当时人们生存的状态。在踢鼓秧歌的人物扮相中,男子多为鼓子的形象,表现英俊潇洒的梁山英雄好汉,武生架势。鼓子的动作特征多为:踢、挖、梗。而且在艺术表现上多要求踢的猛、拔的狠、笑的憨。常见的动作元素有“大挖步”“踢鼓击鼓”“前勾后挠”“连三跨二五”等。这些动作特征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其他的汉民族舞蹈当中也是没有的。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第一幕第一场大庙开会中的女子群舞和第四幕第九场不屈不挠中的男子群舞这两个舞段。而在女子群舞中,编导运用踢鼓子秧歌中的动作元素,使女演员脚下动作更加具有张力。“大脚婆”和“拔泥步”的“拔得狠、扭得大、拧得紧”的动律特征,也充分体现了山西女人活泼开朗的性格。两种舞蹈风格使表演紧扣主题,将山西地区独有的女性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踢鼓子秧歌中粗狂、豪放、刚劲有力的“鼓子”动作元素加以钢枪作为道具进行表演,使道具为动作的表现更具生动性和生活性,增强了表演的气势,也把英勇无畏的山西后生形象提炼得十分精准。显示出山西好汉的英雄气概,表现出吕梁儿女军民一心、打击日寇、还我河山的革命精神。
舞剧从灯光上看,整场舞剧借用光明色调与黑暗色调的强烈对比来突出吴秀英、孟二楞和康明理等民兵干部正义凌然的形象,反衬出反动派日寇的丑恶面,把两者所表现的对抗角色烘托得淋淋尽致。从动作设计上看,着力表现人物性格与气质,通过康家寨民兵的光明磊落与叛徒维持会的丑恶嘴脸的鲜明对比中;赞颂康家寨村民和民兵革命志士抵御日寇的坚强意志。
舞剧《吕梁英雄传》中极其成功的运用舞美艺术为观众呈现了强大的视觉盛宴,现代的舞美设计,对舞剧每一幕的故事发展场景提供了准确的氛围。舞台的前演区被垂直分割成上下三层的天幕表演区,演员在动作表现上拥有更多的空间,也使观众的欣赏更具立体感,同时灯光设计也能灵活的随着剧情、人物情绪不断地变化,是整场表演处处扣人心弦,极具观赏性。仿佛身临其境的来到了吕梁山区和鬼子战斗的山村旷野真正起到了“艺术创作”的作用。
舞段是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吕梁英雄传》中的舞段设计也是该舞剧成功的关键。首先,编导在编排上合理运用技法,根据舞剧中男女主要演员不同的性格特征,为其量身定做不同风格的舞段。在把握民族特色的同时,加入现代舞技法进行编排创作,比如吴秀英和雷石柱年龄偏大,情感相对成熟,编导将吴秀英的极强控制力与雷石柱的稳定性完美结合,为舞段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再比如第一幕第二场“鬼子进村”中,两人在鬼子岗哨的眼皮底下、围墙后面的双人舞,既有中国民间舞蹈的大量语汇,又增加了许多杂技的托、举、叠等动作,把人物的情感和敌情的危机,烘托的淋漓尽致。
舞剧《吕梁英雄传》中展现最多的还是群舞。其实,群舞也是吕梁民间艺术团的长项,因为该团有众多的基本功扎实、个人表演水平整齐化一的群众演员。无论是第一场里大庙开会的众妇女的群众场面,还是第六场里众民兵伏击鬼子汽车的战斗场面,包括第四幕中埋地雷、炸掉鬼子炮楼等集体舞蹈,第三幕中儿童团手拿红缨枪的舞蹈场面,所有的演员都能够根据人物和剧情的要求,恰到准确的保证了集体动作的完美与整齐,所以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音乐方面,舞剧《吕梁英雄传》在剧本、唱词上即传承了山西民间传统艺术形式音乐等原汁原味的表演特色,又加入了现代时尚色彩“大型歌舞剧”的艺术 形式,把“中国的民间艺术歌剧化”,使之中西合璧而又不露痕迹。在音乐创作上以“杨柳青”“亲疙瘩下河洗衣裳”“绣荷包”等原汁原味的民歌作为素材进行了全新的创作。使之既有民族地方色彩,又通过全新的音乐创作在节奏和曲式上推进剧情,使人耳目一新。 在伴奏上,采用大型的交响乐队与山西地方特色乐器板胡、竹笛、锣鼓镲等乐器的融合呈现,使得这部歌舞剧既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气势恢宏、震撼人心。但笔者认为该舞剧中音乐对于舞蹈动作的表演太大,显得舞蹈动作太假,比如在第二幕第四场卖身投靠,演员的舞蹈表演过于哑剧化,音乐太大,就会对舞蹈动机的捕捉很难,如果捕捉的动机元素不好,那就会呈现音乐和舞蹈相脱离。比如第四幕第十场拔掉炮楼,雷石柱、吴秀英、孟二愣、康明理他们拿炸药炸炮楼的舞蹈动机捕捉的不好,与当时音乐的表现不太符合,音乐表现的很宏大,而舞者的动作太假,而且情绪也不是很到位,所以这部分并没有打动我。
舞剧《吕梁英雄传》是一部革命性、艺术性为一体的作品,感人至深。主题鲜明又极具传统教育意义,之前只是听说过吕梁英雄传,并不了解, 而这场舞剧,把这么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串联起来,一幕一幕、一曲一曲的民歌和原创结合得天衣无缝,让人不禁为之震撼。该舞剧也通过艺术表演形式再次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伟大形象。是一个弘扬爱国主义、弘扬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军民双拥关系最好的一部生动的教材。
赵瑞雪(1990-),女,山西垣曲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艺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