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字花 方晓东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541006)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为例
李字花 方晓东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541006)
自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启动以来,我校根据环境设计专业发展实际情况开展协同育人工作,使学生更好更早接触市场,本文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自身发展需求,经过探索与实践,探讨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优化途径。
协同育人;校校协同;校企协同;环境设计
自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于2012年8月启动了“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简称科教协同育人)以来,各高校不断加强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从自身优势出发,针对本专业协同创新模式的特点与市场需求考虑,以环境设计专业作为试行点,于2016年3月份通过广西高等教育创优计划教学相关项目申报审批工作,3月中旬正式组织建设与运转工作,至今年9月份已搭建半年时间,初步建立了具有本校艺术特色的“环境设计协同育人平台”,期间通过认真学习与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在掌握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需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把自己的作品推销出去,得到社会人士的认可。而现状是学生在校接受四年的教育,毕业后进入企业,需要相当长实践的磨合,才能给自己一个定位。所以学生在学与实践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是由以下几方面引起的;
校企合作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校企紧密合作。但是这种热情度不高,一方面是大部分教师主要以传统的授课模式为主,教师本身也以评职称角度出发,忽视自身与企业的合作,缺乏将企业真实的项目和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另一方面学生投入企业的热情度挺高,进入企业会遇到有些企业不愿意提携刚入职的学生,导致学生积极性受挫。出现了学校与企业的脱轨,所以校企合作这种模式还需要积极去探索实践。
教师在学校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授课,学生是以完成课堂后的作业为主,积极投入到各种考试。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是以课程的形式出现,主要以参观与讲座形式协同教育,课时短,学习过程短,学生往往是走马观花的形式,理论无法深入到实践中,没有达到实质性的效果。并且在交流过程中,主要由学校负责人与企业之间沟通,学生只是到此一游,无法深入到项目中。企业按照自己的流程,人员紧张,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不能从始至终参与同一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考虑,制定相应的对策。
本模式培育艺术设计人才总体目标朝向“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行业”,培养出思想品德优良、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突出、富有创新意识、具有国际视野的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因地制宜,以政校行企的多方联动搭建立体化的育人平台,把教学过程、生产实践、创新创业和成果应用等环节紧密结合,推进协同。一是将“校行企三方联动,产学研立体推进”作为学院发展目标、学校办学的基本方略、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任务;二是出台以协同育人为核心的指导性政策;三是推进协同育人的保障制度,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 伍建设,促进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等;四是将协同育人工作作为考核部门和教师的方针政策。
创新实践能力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靠理论讲授,通过课外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加以强化。为了避免出现传统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学院依据校企合作的办学经验,制定并执行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定位上,要针对就业情况,贯彻“以就业为导向”原则,根据市场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和任务,让教学与市场接轨。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把控,让学生和实际工作无缝对接。通过建立大量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动态互补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解决科研与教学的关系。落实“校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的校企联合办学,实现设计过程中全程参与,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一是通过课题项目的驱动,设置以横向课题为依托的创新课程,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参与学校与兄弟院校、企业、行业签署的正式合作项目;二是每年向学生设立创新基金、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对产学研用等路径进行创新、面向市场创业,同时企业中也应该有相应的基础模式;三是构建主干专业与拓展专业叠加的复合性专业学习平台,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分管理制度,打破专业壁垒,实现资源跨界共享;四是积极开展相关专业的技能竞赛、订单式培养等,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在推动本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应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管理建设,“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全方位推进艺术设计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高水平的大学,建立实质性的相关学科的交流合作关系,不断推动行之有效的国际教育市场的拓展,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加强与国外高水平的大学合作,建立教学、实践、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扩大交流合作的范围,积极推动教师与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以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提高平台人才的培养水平;以引进开拓学生国际视野“短、平、快”的项目为起点,开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境外实习合作项目为生长点,全方位的推进国际交流。
通过我校校企合作实践证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校校、校企本身的优势,达到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人才的目标。团队间互相支持、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达到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 提供保证。
基于学校“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培养品德高尚,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针对建筑与设计学院专业特色的需要,更新现有人才培养理念,我们提出了“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实践改革的思路。主动寻求行业支持,打破现有学科建设成就,积极与地方行业需求对接,创新多元化、层次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理论教学、企业实践应用有机结合,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优化。
在协同育人模式创建过程中,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院自身发展的特点具体分析,了解当地的发展需求,与企业进行协同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学扎实,为后期投入到企业工作中做好充足的准备,避免出现盲目、浮夸、不切实际,为学校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打好扎实的基础。
[1]李忠云,邓秀新.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及政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
[2]杨翠钰,张祥磊.设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无缝对接的思路[J].大舞台艺术教育,2015.02.
[3]王大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023.
[4]唐艳.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中的运用[J].四川建材,2017.5.
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基于协同育人平台上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JGB498)
李字花(1984.05- ),女,汉,山西祁县人,硕士研究生。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