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秋 (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110000)
浅议“龙文化”
杜英秋 (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110000)
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本文主要对中国龙的重要文化内涵和重要意义做简要阐述,来增加人们对于中国龙的了解,从而更好的继承和传播中国的“龙文化”。
中国龙;文化内涵;意义
“龙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是外显于皮肤上的民族烙印,更是内隐于血液中的民族基因。1994年,在查海遗址就曾发掘出拘谨8000年的石块堆塑龙,堪称中国龙的原型,可以看出从8000多年前的查海文化开始,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绵延至今,一直是民族精神的寄托,在当代更是维系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更应该对“龙文化”如数家珍。
在劳动能力和生产力十分落后的远古社会,当人们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习惯于借助外界的力量,来解决问题,那么图腾崇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龙在最初就被视为“百虫之长”,被人们当做保护神来崇拜,人们渴望在民族的图腾中获得力量来与自然抗争。随着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增加,人们渴望从龙身上得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所以人们就通过改变龙的外形特征来获取自己所需。
龙,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但龙相较于其他的象征符号来说却极为特殊,因为龙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物种,只是人们想象力的体现和实践的产物。随着人们附加在龙身上的文化涵义越来越多,龙身上被添加的外在特征越来越多,它也就与其原型——蛇越走越远,以致最终完全脱离原型,成为一种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动物。
在中国“龙文化”中,龙有意向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司水布雨,这与中国远古的农耕经济密不可分。当农业产生之后,春种秋收都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天气的变化。风调雨顺,可以使人们获得好收成,而无论旱涝都会对当时的小农们产生致命的影响。对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知识匮乏的人们只能说是上天的安排。因此产生了对自然神的崇拜。这样,龙又被作为主司雨水之神。在商代用来占卜的甲骨中,就有对龙卜问有雨无雨的卜辞。此可以看出,龙作为司雨之神,最迟在商代已经产生。
从渔猎到农耕,华夏子孙遗址都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先民们深知降雨对于生存的重要性,在自己又无力支配的情况下,就选择依靠图腾的力量。龙有着带来雨水,润泽万物的显著作用,自然成为靠天吃饭的小农们的庇护神,有的还会修建庙宇供奉龙神,在更重的关键期,祭祀龙神,二月二龙抬头就是自此形成的。在当代中国,湖南土家族仍然保留着一种祭神求雨的仪式——泼水龙,一旦出现旱情,当地就会组织泼水龙,以祈求天降大雨。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也沿袭至今。许慎《说文解字》中说“龙,春风尔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就是先民们把对风雨雷电的认识都赋予在龙身上的最好的体现。
中国的“龙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龙成为人中精英的象征。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就自称卧龙,说明了龙是人才俊杰的象征。龙从秦汉时期开始就被皇室用来当做皇权的象征,到了唐代更是被皇帝垄断。皇帝日常的衣服、使用的器具、寝宫、大殿等皇宫之内随处可见龙的形象。皇帝的容貌被称为“龙颜”、身体被称为“龙体”等,皇帝自然就是龙的化身,替神灵行使权力,统治国家。皇帝对“龙”的垄断就是精英的象征的完美体现。成语“望子成龙”更是沿用到今天,至今都饱含着父母对子女的无尽期待和美好祝愿。
虽然皇室垄断着“龙”,但并没有禁锢住“龙文化”的发展。龙还承载着许多文化内涵。龙是吉祥的象征,这也是从对图腾的崇拜发展而来的。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把龙的形象刻在玉器或者器皿上来象征吉祥,表达对于生活美好、吉祥的希冀。
在民间,人们会在喜庆的日子里舞龙、挂龙灯,来表达喜悦的心情。直到当代还有许多地区保留着春节舞龙的习俗。人以龙为姓,以龙为地名水名山名。包含“龙”字的词语和成语在《辞源》中超过200条。此外,在建筑物、器皿上塑造龙的形象,在艺术品的外皮绘制龙纹,更比比皆是。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于吉祥的期盼。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存在,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借助外在的表现形式,以各种有形或者无形的手段,最大化的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影响着社会环境中的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也影响着社会生活。龙能够从8000多年前的查海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到今天,就是其能发挥独特作用的最好证明。
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龙能够记录文化的体现。龙既承担了文字产生之前的记录文化的使命,在文字产生之后,依然是中华文化最好的补充。
最早的龙发现于约8000年,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龙文化”从未中断的,但又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脉络由于中华文化契合,龙身上刻着图腾崇拜、小农经济、封建社会的历史符号,这些都是中华文化发展的脚印。龙不仅体现了中国社会形态的发展进步,也体现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观念和科学技术水平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龙的变化历程几乎就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是文化渗透在外在形象的表现。
能够呼风唤雨、上天遁地的龙也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观念的体现。人们把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归结在神灵的身上,神灵在天,人在地,自然需要二者之间联系的纽带,那么能够通天入海的龙就成为人们的首选,龙承载着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成为人们探索天空的手段。老子《道德经》中说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说明了人与天的关系,那么对于天的探索也就十分重要了。虽然龙对于天的探索只能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但是这也是中国人敬畏自然、探索自然,努力寻求天人合一的体现。
远古时期,龙虽外化为司水布雨的龙神,但是他也确实是存在人们观念中的维系族群和部落的内在纽带。由于人们对于龙的崇拜,使人们凝聚在一起来与自然抗争。即使是在龙被皇室垄断的封建社会中,龙的凝聚功能依然没有弱化。统治者们称自己为“真龙天子”,借助民众们对龙的崇拜来使人们顺从于自己的统治。民众们则以之为天意所在,从而心甘情愿地顺从。这种凝聚功能在现在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因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听到歌声“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都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归属感。
国内有许多处龙文化遗产。本文中多次提到的8000年前的查海遗址中的兴隆洼文化石块堆塑龙,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玉猪龙以及2004年在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的绿松石龙形器,这些都是我国龙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不仅有玉器和石器,还有许多字画和雕刻,都是我国“龙文化”发展的见证。
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龙赠与我们的文化价值是无尽的,犹如一轮红日,拥有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光芒;犹如一片汪洋,供给人类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水。其精神底蕴更不是能用简单几句就可以概括总结的。虽然“龙文化”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负面的涵义,如,武断专治等,但这无法抹杀“龙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当今这个不断发展变化得社会,我们也绝不能抛弃“龙文化”,我们要做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龙文化”新的时代精神。真正的做到继承和发展。传播中国“龙文化”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龙文化”,尊重差异,避免冲突,在求同存异中传播中国“龙文化”的精髓。
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龙象征着当今奋发的中国人,象征着团结进取的中国人,象征着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龙文化”就是一种是与天和谐、造福人类的精神。
[1]李丽.中国传统龙文化中的人文精神[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17.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3]无名氏.山海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4]马小星.龙—一种未明的动物[ 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4.
[5]顾希佳.龙的传说[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