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冲突的牺牲品
——《黛西·米勒》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分析

2017-01-28 15:05南昌大学33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4期
关键词:温特黛西伯恩

刘 柠 (南昌大学 330000)

文化冲突的牺牲品
——《黛西·米勒》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分析

刘 柠 (南昌大学 330000)

《黛西•米勒》是亨利•詹姆斯早期的成名代表作,詹姆斯运用写实主义真实地还原了欧洲人的世故与美国人的天真,两种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双方价值观、行为规范及性格特征的极大反差。詹姆斯通过对女主人公黛西•米勒及周边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新旧大陆在生活方式与观念上存在的对立关系。黛西作为美国自由精神的代表,其性格魅力在于她的美丽、自然与坚持的精神品质。作品也寄托了詹姆斯对两种文化沟通、理解、包容的美好愿望。

《黛西•米勒》;文化的差异

亨利•詹姆斯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小说家和文学理论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被视为现代主义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的先驱。他的童年在纽约度过,十二岁开始随父母旅居欧洲,他人生中最后的四十年也是在英国度过的。詹姆斯深受欧洲文化的影响,从小就意识到传统社会结构的复杂性,而他所处的时期正是美国刚获得独立主权的特殊时期,“国际题材”成了他一生创作的主线,内容多离不开欧洲人的世俗伪善与美国人的天真单纯,以其独特的视角呈现欧美两种文化的交叉与碰撞,小说中的人物也融入到两种文化之中,并持有不尽相同的文化观,对人物细致的语言及心理分析让读者感受到两种文化间的大不同。《黛西•米勒》是詹姆斯早期作品中最受欢迎的“国际题材”小说,美国著名的詹姆斯评论专家里昂•伊德尔(LeonEdel)称该小说为“短小精悍的杰作”。笔者欲通过分析主人公形象,挖掘蕴含在作品之中深厚的文化主题。

一、天真烂漫中的坚持自我

黛西•米勒,人如其名,天真无邪,美丽清新,散发着生命的活力。她的出场,率先让读者眼前一亮,穿着洁白如云、缀满花朵的粉红色蝴蝶结纱裙的她优雅端庄,魅力十足。在她与侨居欧洲的美国青年温特伯恩第一次见面时,他感到“自己已很长时间没有看到任何比他美丽的女同胞的五官更为漂亮的东西了——她的面容、鼻子、耳朵、牙齿,使他确信她一定独具性格”。全文对黛西性格描绘使用得最频繁的词语就是天真烂漫,她热情活泼,十分健谈,第一次见面就与温特伯恩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欧洲之旅的印象和接下来的旅行计划,这也让温特伯恩饶有兴味,却又困惑不已:她到底是天真纯洁还是美丽风骚?

黛西性格中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她的执着和坚持真我。她反对任何人干涉她的自由,不惧任何阻力,也不惮任何讥讽的目光和言语,她坚持本真,毫不退缩,这也是她性格魅力的闪光之处。初见温特伯恩,黛西便直言他不像真正的美国人,见过寥寥数面之后就坦言希望能温特伯恩陪自己游历古堡,黛西有时甚至直接批评温特伯恩过于严谨呆板。她就是一个毫无保留、道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美国女孩,不过这也恰恰是在欧洲社会遭人诟病的性格缺陷。

二、冲突对立下的我行我素

黛西几乎与周边人持有对立的性格特点,她天真烂漫、坦率直接,而克斯蒂洛太太、沃尔克太太和温特伯恩却复杂世故、默守陈规。黛西生长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人们虽勤劳诚实,自由独立,却缺乏修养,大部分欧洲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行为规范,且拥有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等级观念也在他们之中根深蒂固。黛西不愿受教条和规范的束缚,当沃尔克太太邀请她一同坐马车回家时,她却断然拒绝,执意与吉奥瓦尼步行回家,她的坚持真我与当时的欧洲社会格格不入,有失体统。然而她过于率性而为,不听劝说,依然我行我素,完全忽略了入乡随俗这一跨文化交际中须持有的态度,一味拒绝融入新的文化环境,抗拒周边的条条框框和教条规范,同样是不可取的。两种恰如其分的性格对比彰显出两者难以包容、冲突对立的特点。

黛西的言行显得天真无知,与欧美文化背景格格不入。她不欣赏罗马的古文化,对欧洲久远的文化内涵也毫不在意。最终,在古罗马圆形剧场的废墟上,她不听沃尔克太太的劝阻,执意与意大利男子夜游花园,落得被温特伯恩遗弃的下场。她意识到两种文化的差异,却固执己见,丝毫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两种文化正面交锋,互不相容,注定了黛西的悲剧命运,在夜游当天她感染了疟疾,不久便香消玉殒,成为文化冲突背后的牺牲品。黛西的天真烂漫在欧洲人眼中是荒谬可耻的。黛西自身悲剧的造成与她个人交际中的不成熟态度和过度自我放纵有关。

三、主人公悲剧后的文化透视

在詹姆斯笔下,黛西是个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女子。詹姆斯一方面认同美国人的天真,批判欧洲人的世故与伪善,同时也指出美国人的缺点,黛西身上的纯洁天真十分感染读者,但她的天真与无知也暴露无遗。她只乐于社交,却对欧洲文化一无所知,不加欣赏,对此詹姆斯抱有遗憾,也不知如何挽救黛西,毕竟传统和理解是维持社会平衡的必要手段,而人们也需要适应环境,入乡随俗,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文化和性格上的对立使得周围人曲解她,冷漠甚至孤立,最终导致黛西以悲剧收场,这不仅引起读者的同情,更引发读者深思这一悲剧背后的根源与解决途径。黛西的死再次验证19世纪追求自由精神的美国习俗与崇尚文化教育的欧洲风尚是水火不容的。

詹姆斯以独特的个人经历展现小说中的“国际主题”,充当着新旧大陆两种文化的阐释者。詹姆斯的作品致力于体现两种文化的优势和弱势,他想方设法解决这种冲突,因此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多数美国人在进入欧洲旧社会时遭受了和黛西相同的悲剧。两种文化对立冲突无法避免,文化不分优劣,一种文化的存在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应得到其他人的尊重。詹姆斯认为,只有文化融合才是解决文化冲突的最好方法。

[1]McEwan,Neil.YorkNotesonDaisyMiller,LongmanYorkPress,1981. [2]亨利•詹姆斯.黛西•米勒[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Blackmur,R.P.StudiesinHenryJames.NewYork;NewDirectionsPublis hingCorporation,1983.

[4]代显梅.亨利•詹姆斯的欧美文化融合思想刍议[J].外国文学评论,2000(1).

刘柠,女,1992年生,江西赣州人,南昌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温特黛西伯恩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大班语言活动:戴眼镜的芭蕾女孩
考特妮和龙
鬼在作怪吗
绿眼睛
“不可能”里的可能
《谍影重重5》伯恩的全面回归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形象分析
冬季
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