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枫 (湖北工业大学 430068)
浅析云肩艺术中的共用形手法
胡 枫 (湖北工业大学 430068)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演变,服饰早已不仅仅是单纯的作为蔽体之物而存在,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再现朝代更迭、民俗变迁的历史缩影。本文通过对共用形在中国传统云肩中应用的梳理,对其艺术语言进行分析和概括,将“共用形”中的独特的视觉表现形式与云肩艺术进行关联性分析,探索其代表的内在含义,挖掘云肩艺术的文化价值,分析共用形手法对云肩艺术的积极作用。
云肩;共用形;表现特征
共用形是创意图形的一种,它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图形或完全共用,或共享于同一空间,亦或同一边缘共用,图形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同时保持发生共用关系的图形各自独立完整,构成缺一不可的统一体图形。根据组织形式特征可将共用形分为完全共用形,共面共用形和共线共用形。共用形作为一种创意图形,其独特的视觉效果是建立在视错觉认知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其视觉效果的显现是视错觉和联想共同作用的结果。共用形通过具有共用关系的图形之间的巧妙组合,使两个独立的图形组合成为和谐的统一体,相互依存,互为你我,从而高度的概括图形所涵盖的意义,做到一形多义。
1.云肩概述
云肩是汉族的传统服饰,也称作披肩,兼具装饰性与功能性。因其边缘形状多为云头纹,故为“云肩”。云肩多以彩锦绣制而成,以四方四合云纹装饰,披于肩上四周,并彩绣有精致的吉祥图案。云肩的功能性在于他能防止衣领沾染秽物,保持肩领清洁。
云肩的起源大约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彼时的帔子和披肩即为云肩的前身。至隋唐时期,披肩结构变得清晰,形成了两端上翘的独立造型,有明显的北方少数民族特色。金、元时期云肩进入发展阶段,并在元代形成一种固定的形制,即四合式云肩。此时已形成统一的名称“云肩”,男女皆可穿戴,多为贵族女子,云肩变得较为华美规范。云肩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明代,云肩开始在普通妇女中普及,但仍是作为一种礼服而存在。至清代,云肩进一步普及,相较明代形制更多样,制作更精美。到了清末民国时期,民间云肩开始趋于多样化和朴素化。云肩形成之初,只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肩颈饰而存在,但随其发展和普及,云肩不再仅仅只是一种服饰形式,也作为一种设计元素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服饰、瓷器、年画……之中。
2.共用形在云肩艺术中的表现特征
(1)内容的丰富性
一件云肩,从彩绣图案到绣片的形再到云肩的整体都饱含了深刻的寓意。云肩之所以能承载如此丰富的信息,与共用形在其中的应用有着密切关系。以图一的连缀式彩绣云肩为例,上端为绣有牡丹和几何图形纹样蓝绸立领,下接有桃子和石榴果实形制的绣片共六组,果实绣片下是七方云肩,每组云肩由蝴蝶、蝙蝠、孩童、莲花以及如意云头形状绣片拼接相连而成。原本的七方如意云头经过解构的手法被分成七组由若干个小绣片构成的如意云头,使得各个子绣片之间具有共用边界,即为共用形的应用。每一个小绣片都适形而造,在不破坏整体的情况下被赋予新的含义,这使得云肩所承载的信息更加丰富,这也体现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2)图形的共生性
生物界的共生关系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紧密互利的关系,共生关系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法脱离另外一方而独立存在,这样的共生性也正如用辩证法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若用这样的共生关系来解释共用形,则共用形为整体,子图形为构成整体的部分,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互为对方的存在前提,共用形只对于子图形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整体。且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整体图形的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子图形的状态及变化,反之亦然。共用形在云肩中的运用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子绣片的变动,都会破坏云肩的整体形态和效果,而云肩整体形态的改变也会影响到各个子绣片的形态。依然以图一中所示云肩为例,每一方如意云头被分解为六个子绣片,各个子绣片之间的虽是以串珠相连,但相邻绣片边缘相互契合,组成一个紧凑的整体。那么云肩即为整体,各个子绣片则为部分。云肩底端的白绸花卉彩绣如意云头绣片的上缘与上方莲花形绣片的下缘相互契合,莲花形绣片又与其上方孩童与蝙蝠形绣片的下缘相互契合,绣片之间的缝隙处正如同共线共用形中的公共轮廓,这样一种相互迎让、上下呼应的关系使得云肩展现出一种紧密而统一的艺术效果。
(3)视觉的矛盾性
阿恩海姆说过:“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封闭的式样与另一个和它同质的非封闭的背景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人在观察的时候,视觉重点会首先集中于最突出的部分,而这个部分即为“图”,反之即为“背景”。当创作者利用这一点将“图”和“背景”之间的差异弱化时,那么两者的关系便不再明确,从而在视觉上造成模糊、矛盾的视觉效果。此时“图”和“背景”的区分将完全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觉重点在观察对象的哪个部分。以图二所示的马褂为例,红色羽纱为底,领口处为白色八方如意云头云肩纹贴布绣。当以红色为背景时白色如意云头纹凸显,而以白色为背景时凸显出的形状又恰好为与白色贴布绣为反方向的红色如意云头,红色羽纱与白色贴布绣虚实互衬。也就是说这其中的虚、实、主、次也都是人在视觉上对于图形主次的主观判别的差异而产生的视觉矛盾所造成。
(4)寓意的深刻性
云肩中所包含的文化寓意不仅体现于吉祥纹样之中,共用形手法的运用也能反映出深刻的文化积淀。在传统观念中,生息繁衍对于家族的兴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古人祈愿着家族、富贵和生命的延续。连缀式云肩中,通过共用形的手法使相邻绣片的边缘相契合,享有共用边界,再以串珠相连组成云肩。连缀式云肩中这样的相互连接正与古人生生不息的思想相契合,这也正是共用形手法在云肩的艺术造型中有着诸多运用的原因。此外,共用形所表现出的宇宙与生命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生命观也正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共用形这样一种“在独立中求共生,在区别中求适形”的视觉矛盾形成产物一直以来都是中外艺术家所常用的表现形式,如“六子争头”“太极图”“鲁宾杯”等等。在中国,共用形是人类为寄托自身对生的祈求所进行的一种图像创造,这一独特的造型方式源于人们对世界的敏锐感知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期盼与追求。古人将共用形运用于云肩的艺术造型之中,得云肩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文化寓意。以共用形为切入点对云肩艺术进行分析,不仅更好地发掘了云肩艺术的深层文化价值,也是对传统图形设计思想的继承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