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亚平
浙江省诸暨市荣怀学校
建构观在初中科学概念教学中的实例研究
柴亚平
浙江省诸暨市荣怀学校
概念是人类思维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表达思想的载体,它是知识结构的联结点,构成了知识的基础。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在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前科学概念、概念的转变、元认识的发展、概念的结构化表征几方面,通过实例,对初中科学概念教学过程探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质量;密度;元认知;相异概念
人类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由科学的“真理观”向科学的“建构观”的转变。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并非学习者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根据自身经验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的能力。以下是建构主义指导下,对初中科学概念教学的实例探讨。
基于元认知的教学关键在于巧妙安排各类具体、丰富的学习情境,精心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于各类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使学生感受到原有概念不能解决现有的问题,从而能够主动建构新概念,以提升对概念本质的认识。
在讲“密度概念教学”的探究性教学设计,给每组学生6个不同材料构成实心物品(外观上无法区分),分组探究,分辨构成物品的材料的异同。引导学生考虑体积和质量的思路,解决材料辨别问题。
为形成有梯度的探究过程,在准备材料时,选择3个外形、体积相同的三个物品,其中两个物品质量也相同,对于初中生,在小组合作下,很容易把这两件物品归为一类。挑出两个后,剩余4个虽然形状各异,通过称量发现有两个物品的净重是一样的。因此只要比较它们的体积,即可判断出材料是否一样。测量可知,这两个物品的体积也一样,因此判断是同样的材料。最后剩下的两个物品,不仅形状各异,而且通过测量得出它们内装材料的净重和体积均不一样,根据提示,可推断它们是同种材料。
此环节关键在于,能否用前面的辨别经验,引导学生推断他们是同种材料。既是学习过程的应用,也是本次探究的升华过程,实现密度概念的有效建构。
这种基于学生已有经验,而又驱动他们超越经验的问题解决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智力活动中,对于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获得对科学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也许是最有价值的一种体验。[1]
教学中有些概念对于老师来说也只是书面上的理解,平时很少对他的出处进行考究,这使我们向学生传递的信息也只停留在表面,更无法谈及深入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能吃透概念,利用先进的现代网络技术,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获得想要的信息,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聪明才智,使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来优化和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
比如在讲“质量”这一概念时,教材上给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的定义,从概念到定义都很抽象,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教材中还给出在英文物理文献中,质量对应的词为:mass。这个概念是怎样来的?通过查找可获得以下内容:牛顿在其《原理》一书中最早引入mass(质量)的概念来表示物质的量。在牛顿之前,描述物质的量的常用词为bulk和moles。“Bulk”在中文合适的对应词是“大块头”。另一个词“moles”来自拉丁语,也是一大团、一大块的意思,如果加个小词,变成molecule(molecula),就成了一小块,汉语标准译法为分子。[2]也就是说“一大块”是由“一小块”,即物质由分子构成。这样介绍后,会给学生一种质量是由微小粒子堆加累计的印象,再给出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的定义,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可生成: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状态、形状、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这样不仅深化了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深入学习的途径:通过网络查询所需的资料,培养学习过程中的追根索源的精神。
前科学概念指的是与科学概念的内涵、外延不尽一致的个体概念,狭义的前概念指的是原发性前科学概念,广义的前概念指的是前科学概念,包括原发性前科学概念与继发性前科学概念。[3]这样的概念形成后,不易被重建,也极易成为今后学习的误区。如在讲密度概念时,进行如下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铁和木头相比,哪个重?
生:铁比木头重。
师:(出示一枚小铁钉和一块体积较大的木头)这枚铁钉比这块木头重么?(学生否定)那你为什么就说铁比木头重呢?请修正原来的表述。
生:体积相同的铁和木头,铁要比木头重。
师:如果不是比轻重,而是比质量大小呢?
生:体积相同时,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师:很好!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大小并不相同。--引出密度的概念。[4]
上述案例,教师用比较一枚铁钉和一块木头谁重的质疑,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促使学生主动修正原有的观点,构建起密度的概念,实现前科学概念的重建。
通过上诉建构主义教学实例,不难发现,建构主义学习考虑学生前科学概念,实现新概念的有效构建。能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根据已有的经验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但另外一部分问题,须超越已有的经验认识,探寻新的解决办法,实现知识能力提升。概念教学中还存在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教学方法的选取、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等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也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罗星凯,刘小兵,梁维刚,吴娴,张琴美,李萍昌.“密度概念的引入”探究性教学设计.人民教育,2002年第9期.
[2]曹则贤.质量与质量的起源.物理学咬文嚼字之十一.
[3]李高峰.科学教育中的“前科学概念”.教育学术月刊,2010.9
[4]郑青岳.郑青岳科学教育讲演录.浙江教育出版社,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