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辉,伍立坤湖北省孝感市气象局
浅谈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创新思考
李明辉,伍立坤湖北省孝感市气象局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主要气象灾害为暴雨、干旱、强对流及其衍生灾害,其特征是危害大、灾情重,时空分布不均、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等。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气象灾害频发造成国民经济损失逐年增加,更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研究应对气象灾害防御对保障经济快速发展和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类及特点的基础上,以基层气象服务为着眼点,分析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创新思路。
基层气象服务;防灾减灾;工作创新思考
气象灾害可按灾害性天气和灾情两个方面来分类,在灾害性天气方面可分为直接灾害和衍生灾害2类。直接灾害包括暴雨、暴雪、干旱、大风、雷电、冰雹、高温热害、低温冷害、连阴雨、寒露风、冰冻、沙尘暴等天气现象造成的直接灾害。衍生灾害是由直接灾害诱发的次生灾害,主要包括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山洪、道路结冰、森林火灾、农作物病虫害、空气污染等因天气现象诱发的衍生灾害。湖北的灾害性天气具有危害大、灾情重,时空分布不均、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等特性主要气象灾害为暴雨、干旱、强对流及其衍生灾害。湖北省气候特点强对流天气发生局地性明显,鄂北岗地和西部山区多干旱发生。随着气象现代化综合监测系统建设,大大提高了我国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因此,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响应预案,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
通过与发达国家应急减灾能力相比,我国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水平还有待完善,虽然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积累了较多的实践经验,但是防灾减灾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减灾防灾体系还没有达到全覆盖、内容上多流于形式、可操作性较差、人为因素影响显著等问题仍然突显。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如下几点基层气象台站防灾减灾工作创新思考:
(一)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设。紧紧围绕农业、交通、地质灾害、重点工程建设、大江大河主干道、交通要道、旅游景点等气象防灾减灾需求,加强气象综合监测网络基础建设。加快卫星遥感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综合应用,构建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气象灾害立体监测体系,着力提高对气象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测预报能力建设。完善市县级气象灾害预报预测预警体系,优化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升级改造气象灾害预测预警服务平台。加强暴雨、冰雹、雷电、大雾、大风等气象灾害的短时临近预报时效,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的精细化水平。
(三)加强气象灾害隐患排查和灾害评估。按照气象防灾减灾有关规划和要求,市县级气象台站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本辖区内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加强本辖区内气象灾害分析评估,制订本辖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依法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当地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在灾害多发点建立气象灾害警报点,每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要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建立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科学制订暴雨、山洪、滑坡等灾害易发地区防御工程建设标准,加强江河堤防、水库、城市排水设施、紧急避难场所等防灾基础设施建设。
(五)提高人工影响天气抵御气象灾害能力。加大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地方政府应将气象防灾减灾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落实人工影响天气机构编制和人员经费。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易干旱和冰雹多发区域建设增雨防雹作业点,按需开展干旱、防雹和森林火灾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六)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按照《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要求,结合本辖区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制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预案中要明确各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地方政府要加强预案的管理,对人口密集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地域和边远山区经常性的组织灾害防御演练,提高人民群众的应急反应和灾害防御能力。地方政府应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建立由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动的气象灾害防御联席会议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七)拓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渠道。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及通信部门及时播发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通过地方政府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发布重要气象信息,增强公众防御灾害的能力。气象部门要及时对气象预警发布系统进行软件升级,确保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号能及时发出。要发挥气象灾害防御联络人、防汛负责人和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的作用,定期开展灾害防御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接收和传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帮助人民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
(八)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途径和办法,加大对气象科普、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宣传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可结合“3.23”气象世界日、“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气象灾害防御和雷电防护科普知识。可采取进校园、进社区普及宣教气象科普工作,在校园内选拔、培养气象小宣传员,利用学校人员集中的优势做好学生的气象科普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掌握气象科普知识的主动性。可在基层气象建立气象宣传教育科学馆,免费开放吸引民众参观,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的有机结合,强化气象科普宣传学习效果。
总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环境污染造成的气象灾害频发多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党委、政府对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及灾害防御能力提出更高更新要求,但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级气象部门要坚持以气象防灾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为切入点,以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为核心,创新工作机制,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1]鞠运福,王宝.浅议气象经济的现状及对策[J].山东气象, 2014,24(3):41-42.
[2]邵末兰,向纯怡.湖北省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及其特征分析.暴雨研究,2009,28(2):17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