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心理语境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
——以钱锺书《围城》中方、唐二人的交际过程为例

2017-01-28 10:50张翼扬湖北大学楚才学院武汉430062
名作欣赏 2017年2期
关键词:方鸿渐钱锺书围城

⊙张翼扬[湖北大学楚才学院, 武汉 430062]

探析心理语境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

——以钱锺书《围城》中方、唐二人的交际过程为例

⊙张翼扬[湖北大学楚才学院, 武汉 430062]

心理语境作为语言学和心理学的交叉概念,是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方向,对言语交际也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试图通过明确语境环境下心理语境的定义和内容,同时运用矛盾修饰法心理语境,对文学作品《围城》的语言进行分析,加深读者对心理语境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心理语境对艺术表现力的推动作用。此外,本文透过对《围城》心理语境营造的探析,建立心理语境与文学的关系,以期为心理语境概念的理解提供新的角度,为《围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围城》 语境与心理语境 文学与心理学 矛盾修饰法

文学作为语言的高级表现形式,其特点之一就是不断构建某一特定的共知信息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创作和表达,这一背景即为语境。因此,近几十年来,语境常被划分为语言和文学方面的概念,语境问题也一直是语言学家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心理语境作为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边缘学科概念,也仅在语境研究领域有所涉及,如我国学者王希杰在《修辞学通论》中把语境划分为“四个世界”,即“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提出联想心理和潜意识,对心理语境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但王先生仍强调说对心理语境的研究还很不充分,语言学家应该与心理学家一起把心理语境深入研究下去。

此外,不仅心理语境概念本身相对于语境研究的其他内容来说较为鲜为人知,学术界对《围城》一书中心理语境方面的研究更是鲜少提及。

《围城》是钱锺书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是他在困顿之中“锱铢积累”而成的。对于《围城》的评论赏析,前人大家多集中于其讽刺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批判的内涵,而对钱锺书独到敏锐的心理洞察和精心营造的心理语境的剖析则较为少见。

笔者在论述心理语境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以《围城》中方、唐二人的爱情心理为例,对其心理刻画进行探析,以期让读者体会到心理语境对文学作品艺术表达效果的推动作用,从而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金宏达对《围城》的概括——烛幽索隐,直透心术。

一、语境与心理语境

(一)文化语篇中的语境定义

语境,一般意义上被定义为是语言环境的简称,而英国系统功能学派语言学家弗斯立足于其师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情景语境”概念,把语境定义为“语义分析平面上一套彼此相关的、抽象的概念类别”。笔者认为,弗斯的定义更符合文学作品背景下对语境的研究,其不仅点明了语境与语义的关系,而且通过“平面”展现了语境在话语理解中的模板与基础性作用。更可贵的是,弗斯提出语境需要进行语义的分析,这种分析离不开对社会性与心理性的掌控,而这两者恰好构成了语境系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建立了语境与心理的关系。但这种定义主要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探讨文化中的语篇和语境的关系,要理解各个语篇之间的差异,还必须从心理语境来把握。

(二)交际环境下的心理语境

心理语境指个体在某个场合或情景中的心理反应和心理现象。因为心理语境可以认为是外在的物质世界在认知主体中内在的一种心理表征,因此也可称之为心理背景。

心理语境包含的内容很多,既有客观的交际者的年龄、性别、身份地位,也有主观的性格、认知、情感、意图、文化教养等。Verschueren曾归纳为“语言使用中激活的心理世界包括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也有学者将其分为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变项。

从范围上分,心理语境可以分为广义语境和狭义语境两大类。

1.广义的心理语境。广义的心理语境包含社会文化心理和个人主观心理两大部分。心理语境作为心理的上下文,主要具有同一性和多样性两个特点。同一性体现在社会心理因素,即社会政治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心理因素,较为宏观。其中,社会文化心理因素涉及民族文化心理、地域文化心理和时代文化心理,在文学作品中,这些文化心理常作为社会背景出现,影响甚至决定着不同人物在性格、阶层、职业、文化教养等方面的差异。而多样性则主要体现在个人心理因素,包括个人文化心理、个人知识积累、艺术修养以及审美经验和情趣等微观因素。这些微观因素通常会塑造出不同人的不同个性,从而产生特殊的心理现象,即个人主观心理。但个人主观心理也会受到场景的转换和语言内语境变化的影响,形成心理语境的交替或转换,如一个人在自己熟悉的人身边活动时会感到放松,而在陌生人较集中的地方会感到局促和紧张。所以心理语境是最为复杂的语境,它和文化语境、场景语境以及语言内语境相互交错着,同时又对其他语境存在深层制约和影响作用。

2.狭义的心理语境。狭义上的心理语境仅指个人主观心理语境,研究者多把它置于交际语境或言语交际过程当中。如比利时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Verschueren在其1999年出版的新著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全面而清晰地阐述了他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酝酿的语言顺应理论,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诠释语言的使用,将语境置于更宽泛的框架下进行分析。顺应论中的语境关系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交际语境包括交际双方及其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际双方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心理因素。说话者的语言选择正是顺应自己的和听话人的心理世界的一个动态过程。因此,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常和语言描写紧密相关。

(三)文学作品环境中的心理语境

心理语境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侧重内容,为了更加具体地分析心理语境在文学作品语言环境下释放出的艺术效果,笔者在这里选取心理语境中具有代表性的矛盾修饰法心理语境进行探究分析,以期达到最形象生动的探析效果。

矛盾修饰法心理语境就是通过说话者和受话者在心理语境上达成的某种默契来领会其中特殊的深刻含义和对立的美感,是心理语境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表现。钱锺书先生曾将矛盾修饰法翻译为“冤亲词”,旨在用最对立的立场强调最亲密的关系。

矛盾修饰法心理语境中的“矛盾”主要由说话者发出,表现为语句字面达意上的矛盾和说话内容与内心感受的矛盾,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打破常规的语言习惯和自然的思维逻辑。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说话者就会有意地先营造一种模糊的语言环境,即进行心理语境的预设。语言具有预设性,预设的信息可以存在于任何语言中,换句话说,预设就是一种选择,说话者可以选择将某些信息设定为双方共享的已知信息,也可以选择对某些信息不进行表述或进行部分表述。在这个言语交际过程中,受话者需要通过说话人在明示行为中所展示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对其预设的心理语境进行推理,寻找其中的关联。这个过程是对几个连续的矛盾修饰法的语境假设进行不断的选择、调整和顺应的过程,其结果是矛盾心理语境在推理过程中获得了协调。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协调不一定都由交际的双方获得,更常见的是在作者充分展现矛盾的推理过程后,由读者获得心理语境的协调,从而大大加强了其艺术效果的表达。

二、《围城》中心理语境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

《围城》的作者钱锺书与心理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他的著述中直接援引了大量心理学著作,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主要人物都被广泛涉及。正是在这种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之下,钱锺书用他敏锐的洞察力和中国特色的讽刺手法,创造了一个个或丑态百出、滑稽可笑,或虚伪卑鄙、龌龊猥琐,或不好不坏、亦正亦邪的人物形象。

金宏达在《钱锺书小说艺术初探》中概括《围城》中的心理表现时说:“钱先生特别着重研究的是在某种情势下人物之间心理上的相互感应和交锋”“他的目的不只在于仅仅发露这个圈子里的一些丑闻,而是要烛照出这些丑闻的主角们猥劣、龌龊的心术。要借他们心理的三棱镜折射出铸成这些心理的社会形态,对于另一些徘徊歧路、困窘、苦闷的人,则是要如实地写出他们的复杂心境。”在心理描写被普遍认为是现代小说对于古典小说进步的重要标志的共识下,钱锺书的《围城》无疑是更具进步意义的。

下面,笔者拟在臧永红对矛盾修饰法心理语境研究的基础上,对《围城》中的心理语境表现及其艺术效果进行探析。

“在职”女大学生唐晓芙——被钱锺书称为“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的“一个真正的女孩子”,在与方鸿渐的纠缠中,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一波三折的初恋。这位涉世未深的少女,在听到表姐揭开方鸿渐的老底之后,感到自己受了欺骗,禁不住当面数落方鸿渐,又在鸿渐嗓子哽了之后心软下来。可是心中的怒气受到泪水的冲击,心疼与心恨交叉错杂,只能用毫不留情的责备掩饰下不了台的尴尬。在方鸿渐心一横,不敢再辩,起身要走时,小说写晓芙心理起了变化,感情转了回来:

唐小姐恨不能说:“你为什么不辩护呢?我会相信你。”可是只说:“那么再会。”她送着鸿渐,希他还有话说。外面雨下得正大,她送到门口,真想留他等雨势稍杀再走。鸿渐披上雨衣,看看唐小姐,瑟缩不敢拉手。唐小姐见他眼睛里的光亮,给那一阵泪滤干了,低眼不忍再看,机械地伸手道:“再会——”有时候,“不再坐一会么?”可以撵走人,有时候“再会”可以挽留人;唐小姐挽留不住方鸿渐,所以加一句“希望你远行一路平安”。她回卧室去,适才的盛气全消灭了,疲乏懊恼。女佣人来告诉道:“方先生怪得很,站在马路那一面,雨里淋着。”她忙到窗口一望,果然鸿渐背马路在斜对面人家的篱笆外站着,风里的雨线像水鞭子正侧横斜地抽他漠无反应的身体。她看得心融化成苦水,想一分钟后他再不走,一定不顾笑话,叫佣人请他回来。这一分钟好长,她等不及了,正要吩咐女佣人,鸿渐忽然回过脸来,狗抖毛似的抖擞身子,像把周围的雨抖出去,开步走了。

在这段描写中,交际的双方即为唐晓芙和方鸿渐,交际过程的矛盾点体现在唐晓芙面对方鸿渐时说出的话语和内心的真实想法不一致。虽然作者将唐晓芙这个角色的所思所想清楚地传达给了我们,但作为当事人的方鸿渐似乎并没有明白心爱女人的言外之意。根据法国学者Sperber和英国学者Wilson的理论,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示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能够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由此可见,在与唐晓芙的交际认知过程中,方鸿渐并没有在矛盾心理协调中的一方面——最佳关联方面获得协调。一般来说,在说话人预先做出语境假设后,就进入了认知假设的环节,这需要听话人在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语信息这三种认知语境信息的指导下,对已给出的明示行为做出语境假设,即对有言外之意的话语进行推理并在语境环境下对说话者的心理做出揣摩。如果矛盾修饰符合双方的认知结构,则易于被双方接受,产生共鸣,相反,则导致说话人和听话人无法在同一问题上达成共识,从而产生分歧。

那导致方鸿渐和唐晓芙没有读懂彼此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正如话语需要和发话人的心理世界相互适应一样,语言选择总要和发话人对听话人心理世界情形的评价构成适应,无论这种适应是尝试性的,还是成功的。”因此,笔者认为心理世界和认知结构的不同是使这次尝试失败的原因之一。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际双方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心理因素。认知结构则包括知识、信仰、经历等。《围城》中唐晓芙聪明率性、涉世未深、纯洁善良,对于爱情充满希冀与憧憬;而方鸿渐则老实懦弱,想要逐鹿名场却又不谙手段,想拥有爱情却又迂执迟钝。所以,这两个爱情世界的新人,在性格和经历迥异的前提下,在谗言和猜忌后,错过了彼此。方鸿渐和唐晓芙的交际过程以及两人矛盾心理协调的失败,都充分表明了矛盾修饰法的可接受性必须建立在语用预设时对听话者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充分考虑的条件下。同时,说话者的话语中一般会包括显义和隐义两层言语意义,而语言使用者的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会影响和制约提取这两层意义的认知语境。可见,在文学作品中使用矛盾修饰法,可自然而深刻地突显人物性格,表现社会心理,达到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

综上,透过矛盾修饰法在《围城》中的表现,可以窥见心理语境在《围城》的语言表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论从内容上对人物心理走向和变化的精准把握,还是语言上对人物矛盾心理的准确表述,钱锺书的《围城》都可谓做到了极致。寥寥数笔,便把如海底针般的女人心写得惟妙惟肖。写少女初恋心理,兔起鹘落,跌宕起伏。在这口是心非、欲迎还拒、彼此猜度中又彼此错过。恨、疼、负气、爱怜,想要原谅又不甘心,想要纯真感情的心又不希望被浇灭,于是徘徊、犹豫。忽然奇峰突起,感情又突然被像抖狗毛似的抖出去,终于水流云散,一切收拾得干净利落。这种矛盾的心理所造成的心理语境,恰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钱锺书在《〈宋诗选注〉序》中说,文学作品应该“曲传人物的未吐露的心理”,在这段以情节曲传心理的经典中,钱老调动了一切表面看来无助或破坏那中心情景的琐屑细节,如那雨,如那女佣人,成功达到了刻画人物复杂心理的目的。最重要的是,钱先生深刻明白:当情感成分超过理智成分时,不管是言语表达者还是接受者,情绪语境对言语表达的制约都会显得格外突出,因此,在小说中使用心理语境,既可以清晰地体现这一特性,又不会显得技巧有余,情感不足。

三、结论

心理语境作为语言背景下的心理行为与现象,有利于语言环境的营造,也有利于读者加深对人物行为表现的解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题与内涵。通过以矛盾修饰法心理语境为例对《围城》语言的探析,充分表现了心理语境下《围城》释放出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心理语境作为语言学和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应该受到更多学者的重视。钱锺书先生也用他渊博的知识积累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向我们展现了心理语境在文学上对艺术表达效果的推动作用,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1]郭鸣鹤.语境在话语理解中的分层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4).

[2]金宏达.钱锺书小说艺术初探[J].江汉论坛,1983(1).

[3]夏日光,刘璐.认知语境的心理建构对语篇连贯的阐释作用——以《红楼梦》中宝黛会话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3).

[4] Verschueren、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 Arnold,1999:90.

[5]王皓.浅析文学翻译心理语境中的情感因素[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

[6]臧永红.矛盾修饰法心理语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7).

[7]金宏达.钱钟书小说艺术初探[J].江汉论坛,1983(1).

[8]钱锺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1).

[9][法]Sperber,[英]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asilBlackwell,1986.

作 者:张翼扬,湖北大学楚才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档案文化。

编 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方鸿渐钱锺书围城
钱锺书的幽默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社交电商的“围城”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打破无形的围城
方鸿渐与贾宝玉的围城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