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中儿童体验馆的内容设计策略

2017-01-27 18:09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2017年0期
关键词:博物馆空间儿童

王 璐

内容提要: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教育发展所形成的多元化形态背景下,儿童观众已经成为博物馆教育对象的组成主体,也是未来博物馆建筑空间教育功能的重要使用者之一。但客观上,我国在“儿童博物馆”发展层面相对滞后,儿童观众的需求也未能充分满足,这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从教育角度出发,探讨当前博物馆现状下儿童体验馆的内容设计,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供国内博物馆建设发展参考。

本质上,在博物馆空间中提供儿童体验馆区域是一种折中做法,以应对当前我国儿童博物馆及博物馆儿童教育建设不足的现状。“教育宣传”是博物馆社会文化职能之一,博物馆作为文化机构,综合了收藏、展示、研究和教育的功能,这奠定了它为广大儿童观众服务的基础,在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下,世界范围内也开始加强了对博物馆教育宣传功能的挖掘。1陈纳:《幼儿园博物馆”创建与经营——来自中美比较的启示》,《教育学术月刊》2016(12):61-71。2006 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就提出了“博物馆与青少年”的活动主题,强调各国应在博物馆建设发展过程中,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服务力度,明确指出:“儿童观众在博物馆的参与行为与针对儿童而设置的教育体验活动,是博物馆日常展陈与体验活动设计中的关键”2王梦璐、过山:《博物馆艺术教育发展研究》,《艺术教育》2016(09):290-292。;为迎头赶上国际潮流和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也不断加强博物馆体系中儿童服务的开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社会实践中较为有效的发展模式,仍以现有博物馆空间为基础,发挥其教育、宣传活动的承载功能,并通过开辟“儿童体验馆”的模式丰富内容。

一、博物馆中儿童体验馆的受众需求分析

博物馆中儿童体验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馆中馆”,如果仅以一部分空间分割的形式提供相关服务,并不符合博物馆教育宣传价值,也无法充分利用博物馆展览资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儿童观众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造成的,隔离空间下容易削弱主体对环境要素的消化能力,进而局限于某一类型的活动思维,例如博物馆中设置一些游戏场所、玩具产品等,虽然能够引起儿童的关注、引起兴趣,但却消解了儿童观众对博物馆资源的注意力。因此,博物馆中儿童体验馆本身应视为一个“儿童空间”,不刻意地提出空间边界,在设计理念上带入儿童的视域、感知。

(一)生理需求

各国家和地区在“儿童”概念上的区分依据并不统一,根据《现代汉语字典》中的解释,“儿童”的标准需要满足两个方面:其一是未成年人,这个是一个刚性标准,在判断中依据各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其二是年纪较小,这是一个较为模糊、柔性的概念。即便在未成年体系中也存在“高低”分别,即“未成年人”是儿童的一个基本条件,但未成年人并不一定都属于儿童范畴,包括“少年”、“青年”等。一般情况下,我国社会层面把14周岁以下未成年视为儿童。基于此可知,博物馆中儿童体验馆的服务对象,本身也是存在进一步区分的可能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表现尤为突出,有必要进行分析归纳。

客观上,儿童观众与成年观众在视觉、尺度上存在的差异,形成生理需求的特殊性。所谓“视觉”和“尺寸”,是指儿童受限于身高的情况下,视野的开阔程度和视线可触及高度,研究表明,儿童阶段(从婴儿到少年的一段时间)的身体尺寸与视野比例变化是最快的,但儿童在身高的影响下,在博物馆较为广阔的空间中,视野中能够容纳的事物却远不及成人观众,由此可以理解为视觉能力远不能满足身体各项感知的需要。例如,以一般6岁左右儿童为例,其视角覆盖率只有成年人的60%(包括垂直、水平两种视角)。

(二)心理需求

置于同一个博物馆空间内,儿童观众与成年受众的心理感受是明显不同的,儿童的好奇心较强但专注力不足,这源于其大脑自我控制水平较低。如在3-6岁时,儿童活动能力开始加强,思维活跃性大幅度提高,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喜欢问大人“为什么”,但对于求知内容的深层次要素,却并不感兴趣;简单地也可以认为,年龄越小的儿童,其好奇心与专注力的差距就越大。研究显示,儿童年龄在3-7岁之间,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约在0-15 分钟,7-12 岁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约在15-30 分钟,14 岁以上可以维持在30分钟以上。越是接近儿童与青少年之间的“年龄界限”,儿童有意识地探究行为才越明显,并开始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

结合儿童心理特征分析,博物馆中儿童体验馆设计需要侧重与其好奇心、专注力相适应的设计原则,整体上维持轻松舒适、生动有趣的环境氛围。同时,从聚集性群体行为角度分析,集体行动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安全感,因此在空间设计和观览机制上,应该赋予一定的群体活动便利,并在一定空间内设置预防儿童行动随意性的机制,避免儿童与集体(如家长、同学等)分离。

二、博物馆中儿童体验馆的内容设计策略

考虑到儿童体验馆属于博物馆的一部分,或言,在我国现有博物馆基础上展开儿童体验馆设计,就必须考虑到儿童和成人两大观览主体要求的差异性。其中,儿童作为博物馆教育宣传价值的影响对象,应该给予特殊关怀,以建筑空间为载体实现儿童学习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兴趣的功能。在具体的设计策略上,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整合内外场地引导条件、丰富内外活动场所元素

博物馆在空间分配上,整体上包括“馆内”和“馆外”两大区域,其中,馆外空间主要发挥了引导作用,即观众在进入博物馆内必然要经过的区域,可作为引导儿童观众的有效空间,如设置相关主体的图片、实物等,以提升儿童群体的好奇心。在进入馆内以后,又要确保空间内所呈现的元素,与外部引导元素的契合性,否则会造成“感受断层”。

(二)扩大博物馆儿童公共空间、控制儿童的浏览节奏

一方面,后置功能空间,放大公共空间。大部分儿童观众无法独自游览博物馆,需要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有组织地进行观览。这种群体行为会包括整理,集合、等待,清点人数等种种步骤,因此,儿童观众群体对于观览前的缓冲空间需求更大。设计者在一定范围内尽量将功能空间后置,在公共博物馆入口至展览功能区的流线上提供更多的准备与缓冲空间,可以顺利地引导儿童观众由动到静的行为过渡,也为展览空间在有儿童观众的同时依旧保持一定的安静氛围提供可能。

另一方面,多个公共空间控制观览节奏。从儿童的本体体验出发我们发现,由于儿童专注力和体力的限制,空间过大、时间过长,信息大量集中的主题展览无法令儿童观众有效地接受并汲取知识,反而会引起儿童的不适与烦躁。因此,可以尝试将不同主题的公共空间串联在博物馆的观览流线中。通过公共空间的置入,长线性的展览动线打散重组,有效地控制观览节奏,让儿童观众有选择地适应博物馆观览体验。

(三)提高配套与服务空间水平、辅助博物馆教育职能

“从参观博物馆的目的确定性角度,可以大致把受众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3季文燕:《基于观众心理需求分析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与服务拓展思考》,《中国博物馆文化产业研究》2015(00):104-111。,相对于成年人而言“现实受众”属性更强烈,儿童属于潜在受众,在博物馆观览体验中会需要更多的配套与服务空间。例如,洗手间、餐厅、贩卖机、纪念品商店等,都可以为儿童观众群体提供参观的便利,同时缓解整个参观“受教育”过程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在延伸观览体验的同时,辅助博物馆的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

(四)提供儿童专享独立性空间、满足参与性项目需求

博物馆中的儿童专用空间是“儿童体验馆”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儿童教室、实验室、体验区域等,这一空间的“专属性”意味着儿童观众是唯一主体,应既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与博物馆的主要功能空间具有较好的可达性,在便于儿童寻找到达的同时,为他们提供相对独立于普通观览流线的专用空间。“博物馆文创产品与服务的开发与经营,是建立在公众服务基础上的,其目的也是为公众提供更好的精神享受与文化消费环境”4李智:《论博物馆宣传教育之受众细分》,《中国博物馆》2015,33(03):54-60。。从平面布局上看,博物馆儿童专用空间多设置在博物馆上层,流线的尽端。与主要的展厅空间相对隔离,保证一定的私密性。这样的位置设置也便于开展与儿童观众相关的较为安静的活动。同时通过交通空间与博物馆中其他空间联系,交通便捷可达性强。

(五)把控博物馆内设施细节化,为儿童获取信息提供方便

首先,儿童空间平面尺寸和每个项目所占的面积设计要从考虑儿童活动的特点出发,为儿童的活动留有足够的余地。静态的儿童活动所需要的空间面积相较于动态的儿童空间面积小,使用效率较高。动态的儿童活动除了安排与设施匹配的活动以外,还需准备儿童在此的奔跑等行为,所需的面积较大。

其次,为儿童所使用的设施应适应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空间中的互动设施与儿童接触时间较长,其尺度设计必须要符合儿童的生理需求。儿童较成人小,设施也要相应变小。在博物馆的兼用空间中,儿童和成人的行为同时发生,这时设计好同时适合于两类人群的双重尺度十分有必要。

再次,光线考虑。博物馆儿童空间中的光环境设计包括利用自然光线产生空间效果,以及采用人工照明两种方法。自然光线使得空间中产生整体性的光线变化,而人工照明可以产生区域性较为集中的采光效果。这里只要讨论自然采光的设计。由于儿童心理对于安全感强烈需求,儿童空间中的采光需要首先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采用自然采光保证儿童活动顺利进行。

最后,材质与色彩。为了给儿童提供更多认知的可能,博物馆儿童空间的材质要选用较为温和耐磨损的材料。如木材、塑料、织物等软材质作为适当辅助,而金属,混凝土等材料相对亲和力较弱,不适宜于大面积使用在博物馆儿童空间中。同时,儿童对色彩的敏感度非常高,在博物馆儿童空间设计中也应当重视色彩的变化。多选择鲜艳的,纯度高的颜色,这些色彩对儿童健康心态的形成是有益的,能够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中开辟儿童体验馆空间的设计策略,应该秉承“儿童关怀”的基本理念,设计师要从儿童视角、心理出发,充分满足儿童观众的观览体验需求。同时,从未来的专业儿童博物馆设计出发,“儿童体验馆”可作为一种探索机制,加强经验积累和评价体系建设,详细分析场地设计、流程组织、空间安排(公共空间与专用空间)等,从整体把握到细节推敲,实现全方位的儿童观览体验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设计师要换位思考,怀着一颗“童心”去实践儿童体验馆,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宣传的价值。

猜你喜欢
博物馆空间儿童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博物馆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