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 演绎精彩文言文教学

2017-01-27 16:56
中小学电教 2017年5期
关键词:苏洵文言文多媒体

☆ 刘 锐

(白城市教育信息中心,吉林白城 137000)

巧用多媒体 演绎精彩文言文教学

☆ 刘 锐

(白城市教育信息中心,吉林白城 137000)

随着科技日益发展,网络资源日益丰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能够改变以往文言文教学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的现状。合理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可以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本文将以《名二子说》课堂教学为例,讨论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文言文教学。

多媒体;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青少年通过学习文言文,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陶冶情操。因此,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文言文是古代语言,通假字、特殊句式等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语言有很大区别,加之生活情境的变化,教师用传统方法讲授文言文费时、费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文言文教学,可以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演绎精彩的文言文教学。

下面笔者以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短文两篇中《名二子说》一课为例,阐述怎样利用多媒体开展文言文教学。

一、巧用多媒体,情境导入,设疑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是教学效果完美呈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而富有启发性、趣味性、艺术性的导课能迅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方法传授两方面入手,运用适当的导入,把学生领到文言文的门前,让学生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名二子说》一课教学导入中,教师首先通过幻灯片出示苏门三词客的形象图片,并附有朱德对三苏父子的精典评价“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让学生初步体会“三苏”父子在文学上的非凡造诣。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百家讲坛》对于苏洵和两个儿子的视频介绍,适时提出苏洵为两个儿子命名的缘由这个问题,让学生初步走近作者,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快速走近课文,在看与听的过程中伴有适度的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巧用多媒体,整体感知,初解文意

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真正的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已有固定知识,而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知识”。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变革,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有效发挥发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整体感知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成果,既达到了课程学习的知识目标,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名二子说》一课教学前,教师以“问题训练单”的形式向各学习小组发放课前需要讨论的问题,各小组利用课下时间积极讨论,生成本小组课前预习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各小组发言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本组学习成果,然后为其他学生讲解本组预习的知识点、本节课的重点字词,学生自主讲授,其他小组成员和老师共同质疑、探究。通过投影仪来展示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与存在问题,既检查了学生课下学习情况,又让学生有效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此阶段充分运用多媒体音频技术播放配乐朗读,帮助学生进入文章情境,明确断句、声调、重音等朗读问题,让学生能够整体感知本文,做到初解文意。

三、巧用多媒体,由浅入深,突破教学重难点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学生只有对所学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才能达到深刻的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充分发挥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材料的直观性优势,有利于学生深刻感知、理解教学内容。将多媒体材料合理运用到语文教学,可以将抽象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降低思维难度,突破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

在《名二子说》一文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苏洵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和期望,并解决苏洵用“轼”和“辙”为两个儿子命名的缘由这一难点,教学主要分以下两步来进行。

第一步,幻灯片出示古代车的图片,学生结合书下注释,更容易理解车轼和车辙的位置及特点。而此处合理运用幻灯片避免了单纯依靠文字的抽象理解,在用视觉印象加强记忆的同时,增添了语文的趣味性。

第二步,在图片展示的基础上明确轼和辙在车的构造上包含的深意,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讨论:苏轼、苏辙的性格和车轼、车辙又有什么相似之处。在学生课下用网络查阅资料、交流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利用投影仪出示苏轼图片和苏轼的诗句,师生共同探究苏轼的性格和命运,体会出父亲苏洵给儿子起名为“轼”,意为让他克服张扬、不羁的性格,有对其劝慰告诫之意,从而理解苏洵对儿子命名的缘由。多媒体出示苏辙的生平简介,通过对苏辙生平的分析,师生共同总结苏辙的性格特点,体会父亲苏洵对儿子命名的缘由,即希望苏辙像车辙一样平和淡泊,谨言慎行。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搜集到的信息,全面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从多角度接收信息,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在此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由浅入深地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巧用多媒体,启迪思维,提供创新空间

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学强调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不但应该注重对教材的讲解,还应加强课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名二子说》一课教学中,学生在概括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阐释托物寓意的写法后,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展示课下用网络查阅资料获得的名人姓名故事,进一步感知中国姓名文化的魅力,激发爱国情怀。

最后,教师播放《中国姓名文化》专题片的片头,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感知基础上,再次激发学生对中国姓名文化的兴趣,并布置作业:请大家从考查自己的名字说起,做一次家庭采访,写下令自己感动的记录,彼此交流。通过调查家庭姓名,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庭成员,在了解自己名字深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父母长辈的殷切期望与无限的爱。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在文言文教学中,巧用多媒体,采用直观的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利用多媒体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文章内涵,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从而演绎精彩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1]李峰.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教学的优势与不足[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4):106-107.

[2]李瑛.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02):61-62.

[3]王杨.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3.

[4]李乔.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7,2(08):294-296.

[编辑:闫长松]

G434

A

1671-7503(2017)09-0070-02

猜你喜欢
苏洵文言文多媒体
文言文阅读专练
苏洵发愤读书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苏洵焚稿
苏洵,中年开始乘风破浪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会背与会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