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纯洁
(遵义市图书馆,贵州遵义563000)
周鼎编著《贵州古旧文献提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1]第0792条提要为《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一卷》,提要全文如下:
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清)杨莲芝①“芝”字写法不统一,在贵州省图书馆藏油印本第二种《松桃杨莲之女士集圣教序诗》中作“之”,在《(民国)贵州通志》中作“芝”,周鼎《目录》提要作“芝”当据《(民国)贵州通志》。撰;(民国)陈矩编.-民国油印本.-1册
杨莲芝,宋果勇侯杨芳侄孙女,鄠县令鲁川季女。杨芳61寿之时,鲁川赴都,莲芝以二八芳龄代父成五七律各50首为寿。百首均集《圣教序》成诗,杨芳勒石流传。五七律百首,概述其祖一生功德,尤其是大战昆仑关等,使人如身临其境。古今人奇之。
光绪14年(1888),陈矩访碑日本,得见仿作、集书多种,后得莲芝集《圣教序》诗七律50首拓本(五律已逸),宝之。借黔省续修通志局油印,以广流传。书前有桐城方旭,贵阳邓维琪、陈矩,普定任可澄,安顺杨恩元题诗及陈矩序一篇,书后有聂树楷跋。
此提要误将两本不同的书看作一本书,从而出现张冠李戴、前后矛盾的错误。
《目录》所撰提要依据的是贵州省图书馆藏民国九年(1920)油印本《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2]。此本实为《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和《松桃杨莲之女士集圣教序诗》的合刻本。两种书均为陈矩编次。第一种书包括: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方旭题《念奴娇(雄关如画)》词,邓维琪题《庆春泽(石柱齐声)》词,陈矩题识;第二种书包括:陈矩序,任可澄、杨恩元题诗,杨莲之集圣教序诗七律五十首,杨芳悼念杨莲之诗文,聂树楷题识。[2]笔者所在单位遵义市图书馆正好收有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一卷》单行本,此本与贵州省图书馆藏《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的前一种书内容完全相同,所不同者在于:遵义市图书馆藏铅印本陈矩题识后有陈矩钦印而贵州省图书馆藏油印本陈矩题识后没有陈矩钦印。
由于该提要将合刻的两种书误认为一种书,从而连带又出现了很多错误。一是漏掉了《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中的重要人物杨宜娘;二是将《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一卷》也看作杨莲之所撰;三是将清果勇侯杨芳误为宋果勇侯杨芳,把本属于宋杨宜娘大战昆仑关的事迹归于清果勇侯杨芳名下;四是漏掉了陈矩之女陈清作“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一事和陈矩为《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题识一事;五是将方旭、邓维琪、陈矩、任可澄、杨恩元题诗,陈矩序及聂树楷跋全部指向《松桃杨莲之女士集圣教序诗》。而且该提要前后矛盾,著录中称《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为清杨莲之撰,而提要中又说杨莲之为宋果勇侯杨芳之侄孙女。一个清朝女子怎么可能是一个宋将军的侄孙女呢?
杨宜娘是《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中的主角,宋人。书名“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中的“杨氏女”即指杨宜娘。方旭与邓维琪题词中均提及杨宜娘。方旭题词云:“良玉颁衣,木兰买辔,谩道古无双。黄平同姓,嗣音还有宜娘。”[2][3]邓维琪题词云:“点毫须要成双璧,貌宜娘具剑戎衣。远相贻,引我灯窗补木兰辞。”[2][3]陈矩的题识对杨宜娘之名的来龙去脉说得十分仔细,云:“杨氏女,播州人。袁桷《清容居士集·黄宗道播州杨氏女诗》。……案图绘宝鉴。黄宗道,京师人,工蕃马人物,充宣和院待诏。此所绘播州杨氏女夺昆仑关图为有元鲁国大长公主所宝弆。……距今六七百年,沧桑屡变,杳不可得。幸有《清容诗》纪之。描写播州女之智勇精神,蛮人之畏,关山之险阻,雄奇古雅,曲尽其妙。或云:狄武襄之夺昆仑关也,史艳称之。杨氏女之武功当不在武襄下,良然。矩亦慨黔中闺秀,知武略者,《通志》仅见黄平宜娘一人。又缺姓氏,检《黄平州志》,引旧《通志》云即杨再兴女弟,始知其姓。地居边徼,苦乏名贤记载,诗歌以彰之。今于《清容集》搜获此诗,播女之名逸而不逸……不胜庆幸,乃列宜娘次焉。”[2][3]“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因杨宜娘而画,《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又因“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而成,这样关键的人物怎么能在提要中不出现呢?
细检贵州省图书馆藏油印合刻本《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第一种书和遵义市图书馆藏《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单刊铅印本,均无杨莲之为“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的记载。根据时间推算,杨莲之也不可能为“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据民国《贵州通志》载,杨莲之是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人,鄠县令杨鲁川之女,果勇侯杨芳之侄孙女[4]。牟琪根据《宫传杨果勇侯自编年谱》、《十六龄女士杨莲之集圣教序诗》所附杨芳后记及聂树楷跋,推测杨莲之生卒年大至为1815年至1830年[5]。“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为陈矩之女陈清所作,陈清生卒年不详,但据陈矩题识,《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当成书于1920年之后,最早时间也只可能是1920年。陈矩题识说:“庚申秋九月望,剪烛辑志。元袁桷《题宋黄宗道绘夺昆仑关图诗》,录播州杨氏女入《续修通志·列女传》。忽睹中庭月色如银,阁笔出户。仰视天无片云,月到天心,吐华如轮,奇光异彩,与宣和御府所藏月华图正同。军图占候谓月三珥,月冠而晕,皆有喜。或天心亦喜奇女武功湮没七百载之久复彰于世,故遣素娥放此光华邪!因名长女清绘图以纪瑞应。贵阳陈矩识。”[2][3]庚申年即公元1920年。也就是说,杨莲之去世时“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还未绘就。这样的话,杨莲之怎么可能给一个自己逝世后才绘成的画题词呢?其实,杨莲之只是贵州省图书馆藏民国油印本《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的第二种《松桃杨莲之女士集圣教序诗》的作者。陈矩《松桃杨莲之女序》云:“还乡后与家四兄崧山商刊《黔诗纪略后编》。检校书城,搜求琏①原文如此。据前后文,当作“莲”。之诗,杳不可得。近岁忽于古籍丛中拾得琏之石刻诗册,后附侯悼女诗跋,刊印颇精,喜出意外。惜五律五十首已逸,七律五十首尚全。……己未春,吾黔续修通志局开于紫泉池上,任志清先生总其事,矩亦与焉。袖诗册祈题。先生叹赏不置,为题三绝表之,亦足宝重。异日女士传列志乘诗补后编,足增吾黔之光矣。又岂仅吾黔之光邪!爰命长女清、次女芳同校录付印,使中东女史翘企琏之德行才华者快睹之也。”[2]“琏之”即“莲之”。此序陈矩详细叙述了访得杨莲之五十首集圣教序七律诗及附果勇侯杨芳悼杨莲之诗文的始末原委和印行此书的目的。聂树楷在题识中对收集印行杨莲之诗作的事也有简略的说明,云:“杨莲之女士集圣教序成五七律各五十首为其族祖果勇侯寿。陈衡山先生得七律拓本,后有侯跋并挽女士诗。盖女士集诗时,年才十六,未几,遽以疾陨。其诗安章宅句,无饤饾痕。早慧如此,使天假之年,造谐讵可量。”[2]陈矩序和聂树楷题识都清楚的表明,杨莲之只是《松桃杨莲之女士集圣教序诗》的作者,而与《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无关。
杨芳为清朝人,其生卒年代确切可考。据杨芳本人《宫傅果勇侯自编年谱》和民国《贵州通志·人物志》记载,杨芳字通达,号诚村,生于1770年,卒于1846年。《宫傅果勇侯自编年谱》云:“高宗纯皇帝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先建威将军年四十三岁,先太夫人年三十七岁,十一月十六日午时生芳于贵州铜仁府分驻松桃厅城南门大街,命名曰芳,字通达,号诚村,姓杨氏。”[6]“乾隆三十五年庚寅”为公元1770年。民国《贵州通志·人物志三》云:“道光元年,调直隶提督。……二十六年卒。”[7]“道光二十六年”即公元1846年。杨宜娘大战昆仑关一事,陈矩《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题识叙述得很清楚(见前文所引),而史书却未记载杨芳战昆仑关之事。查《黔诗纪略后编》卷十四“杨果勇芳”条下可知,杨芳经历了“黔楚苗族石柳邓、石三保叛乱”、“川楚教匪”叛乱、“石笋河之捷”、“李文成叛乱”、“张格尔叛乱”、“四川越隽山夷滋事”……等诸多战役,未有提及“昆仑关”之战。[8]民国《贵州通志·人物志三》“杨芳”条历述杨芳自嘉庆二年平黔楚苗疆至道光二十年随奕山与英军之战等数十次战役,亦未有昆仑关战役之事[7]。《松桃杨莲之女士集圣教序诗》中描写果勇侯杨芳军事才能、军事成就、战争场景的诗共计27首[5]。所有的诗作也都未提及“昆仑关”战役。
陈清作“杨氏女昆仑策马图”是形成《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一书的重要前置条件。没有陈清的“杨氏女昆仑策马图”,就不会有方旭《念奴娇(雄关如画)》、邓维琪《庆春泽(石柱齐声)》的词,也就没有陈矩的题识,更不会形成《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一书。因此,陈清绘图、陈矩题识之事应在提要中有所反映。
5.细读文本,方旭所写《念奴娇》、邓维琪所写《庆春泽》是为陈清所绘“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的题词,书名《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中的“题词”即指方、邓的题词。陈矩并未题诗,只是在编次的过程中为前一种写了一篇题识,为后一种书写了一篇序。任可澄、杨恩元题诗,聂树楷跋才是针对《松桃杨莲之女士集圣教序诗》。先是陈矩携杨莲之诗求任可澄题诗(见上引陈矩《松桃杨莲之女士序》),后陈矩又求题诗于杨恩元。杨恩元诗前云:“衡山先生属题杨莲之女士诗,即用志清先生原韵。”[2](陈矩字衡山,任可澄字志清。)
综上所述,贵州省图书馆藏民国九年油印本《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的著录及提要当作如下修改:
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一卷附图一卷/(民国)方旭 邓维琪撰(民国)陈清绘(民国)陈矩编&松桃杨莲之女士集圣教序诗一卷/(清)杨莲之撰(民国)陈清陈芳校(民国)陈矩编.―民国九年(1920)油印本.―1 册
注:版本年代据题记
该书为合刻本。其中《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一卷附图一卷》是陈矩纂修《(民国)贵州通志》时,检获《(道光)黄平州志》中关于播州“通武略者”宜娘的记述,又从元代翰林侍讲学士袁桷《清容集》的记述中获知宋代宣和画院待诏黄宗道曾绘有“播州杨氏夺昆仑关图”。陈矩由此推断出宋播州夺昆仑关之杨氏女即黄平州宜娘,并感慨“黔中闺秀通武略者通志仅见黄平宜娘一人”、“地居边徼,苦乏名贤记载诗歌以彰之”。其时,恰庚申(1920年)九月望日夜,皓月当空、吐华如轮,陈感于杨宜娘之事迹湮没七百余年后复彰于世,遂命其女陈清据袁诗描绘杨宜娘之风采,“以纪瑞应”[2][3]。方旭、邓维琪分别为此图题《念奴娇(雄关如画)》、《庆春泽(石柱齐声)》词,以赞誉杨宜娘之史迹及陈矩收录之举。陈矩将此图和题词结集出版。
卷前“策马图”右下方钤“贵阳女史陈清”、“翠甗所作”。印主陈清,陈矩长女。
《松桃杨莲之女士集圣教序诗一卷》是杨莲之十六岁时代父为其族叔祖果勇侯杨芳六十一岁寿辰所作贺寿诗,五、七律各五十首,五律已佚,七律尚存。诗歌内容从军事成就、军事才能、战争场景、为官为民、文韬武略、研修佛道、日常生活等方面对杨芳进行了褒赞。诗以《圣教序》体书法书写,行文多英气,陈矩序中赞曰“展读一过,璧光剑气,目惊心,非熟知侯之战绩、朝廷之恩遇、山川之形胜,何能成此巨制?弱龄能此,古今罕见。廻环络诵,觉琏之孝祖之心与侯爱国之忱霭然溢于石墨间”、“英雄才女萃于一门……然灵椿八百昙花一现均足不朽……”[2]。聂树楷在卷末题识中亦赞“其诗安章宅句,无饤饾痕。早慧如此,使天假之年,造谐讵可量”[2]
陈矩与其兄陈田(崧山)商议刊行《黔诗纪略后编》时,搜寻杨莲之集圣教序诗未得,后在古籍丛中拾得杨莲之诗集拓本,其中五律五十首已逸,七律五十首尚全,后附果勇侯悼女诗跋,刊印颇精,于是借1919年(己未)参与续修《贵州通志》之机,请任志清(任可澄)、杨恩元二位先生为其题诗,命其女陈清、陈芳点校后付印,意在“使中东女史翘企琏之德行才华者快睹之也。”,以期“异日女士传列志乘诗补后编,足增吾黔之光矣。又岂仅吾黔之光邪”。[2]
《贵州古旧文献提要目录》虽为内刊本,但影响颇大,对贵州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有引领和指导作用。1996年此书一出版,就有贵州大学王锳先生为其撰写了《〈贵州古旧文献提要目录〉简评》,简评称其“对进一步发展贵州当代文化,振兴贵州,提高并增强贵州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都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9]。因此,对该书存在的一些错误进行修正,更有利于历史文献研究者的使用。
[1]周鼎.贵州古旧文献提要目录[M].贵阳: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1996.
[2]陈矩编《.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油印本.
[3]陈矩编《.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铅印本.
[4]任可澄,杨恩元.贵州通志·列女志七[M].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48:45-46.
[5]牟琪.从《十六龄女士杨莲之集圣教序诗》看杨莲之诗歌创作[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2):44-47.
[6]杨芳.宫傅杨果勇侯自编年谱[A].沈龙云.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二十七辑)[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2.5.
[7]任可澄,杨恩元.贵州通志·人物志三(下)[M].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48.6,1-6.
[8]莫庭之,黎汝谦辑.黔诗纪略后编卷十四[M].京师刻本,1911.1-6.
[9]王锳《.贵州古旧文献提要目录》简评[J].贵州文史丛刊,1998(,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