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松桃苗族自治县“八人秋”的调查与分析

2017-01-27 14:08蒋满娟冉蔷薇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松桃立秋秋千

蒋满娟,冉蔷薇

(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竞技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松桃苗族自治县“八人秋”的调查与分析

蒋满娟,冉蔷薇

(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八人秋”是苗族内部的一项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它构建了苗族青年男女寻找对象的平台,也是苗族人祈福禳灾、庆祝丰收、感恩神明的一种方式。文章基于对松桃县民族中学“八人秋”队员、教练及部分烂泥村村民的调查,描述“八人秋”的现状,探析苗族“八人秋”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八人秋”;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

1 关于“八人秋”

“八人秋”,即八人秋千,形似纺车,又叫车秋、转秋、转转秋、转秋千、纺车秋,是苗族内部的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它是秦汉(公元3世纪之前)以来赶秋遗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赶秋节的一项主要活动,也是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在第九届全国民运会表演类节目中获一等奖、在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绝技绝艺(秋千)节目中获金奖。这使苗族“八人秋”在全国人民眼前亮相,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赶秋节,在每年“立秋”之日举行,为期一天。这里的“立秋”不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所指的立秋,这里的“秋”指代“八人秋”,立秋是立八人秋的简称,即把建好的八人秋立在秋场上。“立秋”通常在社日或六月六,且伴随着一些仪式,主要是为祈祷“八人秋”活动顺利开展。据松桃民族中学“八人秋”队员龙向阳介绍,在“立秋”这一天,单身的苗族男女会穿上鲜艳的民族盛装一起去赶秋,秋千有8个位置,一个位置坐两人(共坐16人),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由寨里威望较高的秋公、秋婆转动秋千,按照“竖秋千八人坐,谁转上面就唱歌”的规则,秋千停止时,留在最上面的那一对男女就要对唱情歌,如果两厢情愿就可以私定终生。上秋通常要唱上秋歌,上秋的人一般有3类:歌手、转运的人、凑热闹的人,转运的人一般需要挂红。而上秋歌的内容有的是秋千的建造过程,有的是相互问候,更多的是情歌。“立秋”这一天,秋场汇聚四邻八寨前来观看的人,他们不管以前有什么恩怨,到这里都应该看在秋公、秋婆的面子不许闹事。这点很像奥运会,开办期间停止一切战争,但与奥运精神追求“更快、更高、更远”不同,八人秋活动更多的体现了生活的乐趣。

“八人秋”作为民族文化遗产,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苗族人民的精神价值,对加强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联结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参与此项活动的人越来越少,愿意玩“八人秋”的人也越来越少,即使有些人会玩“八人秋”也对此活动的历史文化底蕴不甚了解,大部分苗族年轻人甚至不知道这一民俗体育项目。为此,我们访问了松桃县民族中学“八人秋”两位队员——石玥琼、龙向阳,松桃县民族中学“八人秋”教练吴志勇、龙宜辉及部分烂泥村村民,以探寻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2 “八人秋”发展现状及问题

(1)政府、学校支持力度不够。龙向阳跟我们说:“我们学校是民族中学,以前会有很多民族活动,比如说花鼓、八人秋、八面鼓等,但是现在出于各种原因,目前学校到现在也没有挑选新的队员,那批老队员毕业后,学校就没有人来传承八人秋这一项目了。”松桃县民族中学的学生透露,学校在申请省示范性中学时,对艺体方面是比较重视的,但是由于训练和演出的时间会与上课时间冲突,对此,老师和家长的意见比较大。于是,学校渐渐地就不举行“八人秋”相关活动了,连秋千也拆了。

(2)缺乏资金支持。通过调查知道,大部分会玩“八人秋”的人是很愿意把这一项目继续传承下去的,甚至表示没有钱也可以去表演,但是没有人给他们解决车旅费。他们中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农民,没有这笔钱,即使有传承的愿望,也只能望洋兴叹、无能为力。

(3)传承“断代”严重、无人组织。龙向阳告诉我们,现在赶秋的人比较少,因为要付出的东西比较多,而且对“八人秋”也不是很了解,如果了解的话,几个寨子合在一起还是可以组织开展此类活动的。但是由于村民忙于生计,又缺乏政府相关部门的组织,使得“八人秋”近年来鲜少在赶秋节或其他场合中露面。另外,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加之受技术的高要求和危险性的制约,愿意学习“八人秋”的人越来越少,出现了严重的传承“断代”现象。

(4)场地、设施受限。由于八人秋千体形较大、造价高,一般一个县只有一个地方有,松桃县每年的赶秋节一般在九龙洞附近举行,因为只有那里,才有八人秋千。以前松桃县民族中学也有一个八人秋千用来训练,但现已经拆除。石玥琼说,即使她现在想传承,也没有场地和道具,无能为力。

(5)宣传力度不够,外界对“八人秋”项目了解较少。在现代化文化的冲击和洗礼下,年轻人对本民族的、当地的民俗事象了解较少、自觉保护意识淡薄,而其他民族、地区的人又缺乏了解“八人秋”的途径,致使八人秋“走出来”遭遇瓶颈。

3 “八人秋”可持续发展途径探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需要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双重作用。传承主体是直接参与传承的人,保护主体是从事保护的相关者。所谓“保护主体”,是指那些处于传承圈之外,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的外部力量,这支队伍主要由政府部门、学界、商界、新闻媒体等组成[2]。“八人秋”项目只有在政府、学界、商界、媒体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3.1 政府

首先,建立传承人评定、保障体制。传承人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建立传承人评定、保障机制是民族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八人秋”这一民俗体育项目并没有政府认定的传承人,更没有相关的保障机制。笔者建议,政府可根据一定的标准(如技艺掌握情况、传承情况、宣传八人秋情况等方面)评定各级传承人,并给予不同程度的补助、支持。这样才能为他们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创造宽松的环境,激发他们传承的自觉意愿。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我们采访的几位对象均反映,没有资金的支持,场地、设施、道具、人员、宣传等各方面都成问题,活动也就无法顺利地组织、开展,更别提“走出去”了。因此,在保护民族文化的浪潮下,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让“八人秋”的传承和发展得以延续。

另外,举办民俗体育赛事和民俗体育文化交流会。政府组织相关民俗体育赛事,充分调动苗族人参与“八人秋”的传承和发展的积极性。开展“八人秋”文化交流活动,提高人们对“八人秋”的认识,丰富其理论知识。

3.2 学界加强学术推广

在学术研究方面,加快跨学科的协作实践,打破单一文本式、学校式的学术模式,走进田野实地考察。尊重“八人秋”传承的大众自发性及自主性的文化个性,深入民间收集、整理,积极参与到“八人秋”传承和保护的实践中去。

学校教育具有规范性、规模性和传播知识的快速性。尤其是当地民族学校应该把“八人秋”及其内含的民族传统文化添加到教学内容中去。为达到上述目标,学校应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既可以让本校老师学习“八人秋”技巧、了解“八人秋”文化底蕴,也可以聘请“八人秋”民间高手当体育老师,对本校师生进行培训。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这些人从事民族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

3.3 商界打造旅游项目

经济决定了“八人秋”发展的规模和方向,“八人秋”只有在为人们带来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才会有更多的人去参加和研究该项活动,才能有所发展。让“八人秋”的发展融入到旅游业中去,建设沿途皆“风景”的旅游长廊是“八人秋”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3]。松桃县境内有西南地区苗族留存至今唯一一座保存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古苗寨——苗王城(国家4A级景区)。如果把“八人秋”打造成一种集观赏与体验于一体的民俗体育旅游项目,放在苗王城表演,既可以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强其自我造血功能,又可以焕发“八人秋”的生命力,促进其生产性发展。

3.4 大众媒体强化深入宣传

加强对“八人秋”的宣传。“八人秋”文化根生民间,除了政府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苗族人民群众的自觉保护。文化旅游不同于风景旅游,对软环境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八人秋”的发展需要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借助书籍、媒体、社会团体的力量,加强宣传、普及和教育的力度。如我们的采访对象提到的把“八人秋”元素融合到电影当中去或者拍成纪录片等。二是把“八人秋”的宣传教育运用到学校课堂中去,让苗族青少年学生从小感受到“八人秋”的魅力和价值,这样才能提高他们保护“八人秋”的自觉意识。三是积极做好“八人秋”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八人秋”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音乐、历史、民俗、体育等方面的价值,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八人秋”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汤恩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到,文化在应对和挑战中才能健康发展[4]。因此,在制定相关文化政策时,应该把刺激和保护相结合。刺激要适度,保护同样要适度,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保护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意识,扶持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学会用自己的力量走路。只有激发苗族人民参与、传承和保护的积极性,同时将软环境和硬环境的营造结合起来,才能使“八人秋”可持续发展。

[1]汤因比.历史研究(上)[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94-120.

[2]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70-284.

[3]杨敏,王勇.原生态“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校体育并活性传承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7):1-7.

[4]汤因比.历史研究(上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94-120.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Based on "Eight People Autumn" of Songt ao Miao Autonomous County

JIANG Manjuan,RAN Qiangwei
(Faculty of Humanities,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The "eight people autumn" is a traditional Miao national sports. In a way, it builds a platform for the young men and women of Miao to find the spouse and also become Miao people's way of praying for disaster, celebration of harvest and God-thanks. This article tries to describ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ight people autumn", and probe into the way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ight people autumn" of the Miao nationality,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ongtao County National Middle School "eight people autumn" players, coaches and some villagers of the Lanni village.

"eight people autum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ational minority sports games

G122

A

蒋满娟(1990-),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研究。E- mail:461581290@qq.com.

贵州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16年度课题(2016JD130);铜仁学院学生课题(trxk00003)

猜你喜欢
松桃立秋秋千
关于立秋你知道吗
《立秋》
发现非遗之美
“荡秋千”的由来
为什么秋千能越荡越高
迷你秋千
荡起秋千
松桃:男子如松 女如桃
铜仁市委离退局调研员罗用娉一行到松桃调研指导工作
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