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理想国”的实现依赖于人的超越性

2017-01-27 14:34陈熠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理想国柏拉图共产主义

陈熠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试论“理想国”的实现依赖于人的超越性

陈熠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作者首先对比论述了柏拉图的正义观和孔子的仁,以此引出人的超越的本性;接着又对两者对各自理想社会的主张进行了对比阐释;然后又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依赖于人的完美的观点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得出结论,人只有在创造价值、实现自身价值中才能更好地体现人的不断超越的本性,而人的本性只有在与社会的共同理想相结合中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正义;价值;超越;理想社会

柏拉图的正义观是以实现自身道德的超越为目的的,儒家主张通过修身达到“仁”的境界,马克思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就是人自身的完美,他们的主张都无不体现人的超越性。我们所说的“理想国”即理想社会,即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他们的理解虽有不同,但他们的主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实现自身价值中实现自身的不断超越,在肩负社会责任中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

一、柏拉图的正义观与孔子的仁

柏拉图的正义观类似于孔子的仁,是一种境界。柏拉图所说的拥有正义的人正如儒家所主张的“仁人”,而柏拉图的理想国依赖于正义的光辉洒落整个人间。正义可以从两个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一是个人层面;二是国家社会层面。“正义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就个人层面而言,柏拉图的正义是善恶分明,与人为善,类似于孟子主张的“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正义就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或是每个人只做自己的事不兼做别人的事。[1]社会成员都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各守本分,各司其职,这与儒家的正名思想是相通的,按照“礼”的准则规范自身的思想与行为,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柏拉图还说道:“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1]获取正义的途径主要在于个人的自律,以正义的标准要求自己,并在各司其职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中不断修正、完善与超越自己。他还强调“正义是心灵的德性”,这里和儒家主张的德行修养,强调人在道德上的完善和超越是一致的。

儒家主张通过修身达到“仁”的境界,在做好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的事和处理协调好各种关系中,也即是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具体实践中达到修身和实现自身价值的目的。修身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个人道德境界的超越,更是为了经世济民。通过修身,实现人的道德的自我超越与完善,修身是“齐治平”的基础,又在“齐治平”中得到体现与提升。修身若只是“独善其身”,是狭隘的“仁”的境界,修身不是目的,目的是“兼济天下”。通过“齐治平”这些具体的实践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承担社会责任中达到“仁”的境界。

二、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孔子的大同世界

从国家层面而言,柏拉图认为国家政体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强调由哲学王统治的贵族政体更符合正义。这里所谓的正义只是柏拉图个人的正义,准确地说是柏拉图所代表的贵族统治阶级的正义,是狭隘的保守的正义。哲学王应是具有正义德性的人,只有正义的人才能够领导和统治拥有正义政体的正义城邦。“各司其职,不去做与自己身份不相符合的事,不做任何造成国家混乱、危害国家安宁和谐的事情,才能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2]柏拉图认为他的理想城邦应实行“公有制”,“私有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认为只有取消私有制,消除私有观念,实行共产,子女由集体抚养教育,这样,公共利益便是个人利益,将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个人私利融为一体。理想的城邦依赖于正义成为人们的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处世原则,各等级严格遵守各自的道德规范就是正义。

“大同社会”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认为社会发展的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社会是每个人所共有的,是所有社会成员的。“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社会每个人都讲究信用,注重人际关系的和睦,人人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做亲人看待,不只是把自己的子女当做子女看待,把他人的老人当做自己的一样来奉养,把他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来抚养。人人都有着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在大同的社会里,人人都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人人都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都能够得到他所追求的幸福生活。

在为人处世中,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义和利的关系。孔子说:“义者,宜也”,人要做其应该做的道德规范以内的事情。利就是利益。在义和利出现矛盾时,“儒家主张行义远利,义高于利,义重于利,为义可舍弃个人私利,甚至可舍生忘死,见利忘义是小人之举”。[3]人不能只把眼光盯在个人私利上,在义和利发生冲突时,绝不见利忘义,要把义放在首位,关键时刻甚至要舍生取义。“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人人都不会过度贪图小利,都愿意参与社会的建设,为社会的共同理想奉献自己的力量。社会的共同理想就是每个人的理想,每个人的理想只有在社会的共同理想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实现。大同的社会就是自由幸福的国度,它依赖于社会的大同,社会的大同就是人人都追求道德修养的超越与完善,人人都奉行无私奉献的道德风尚,人人都甘于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大同社会”的实现依赖于每个人不断的道德超越,以至达到“仁”的境界。儒家主张通过修身达到“仁”的境界,在做好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的事和处理协调好各种关系中,也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中达到修身和实现自身价值的目的。修身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个人道德境界的超越,更是为了经世济民。通过“修身”,实现人的道德的超越和完善,达到“仁”的完美境界。

三、柏拉图的理想国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

柏拉图主张理想国实行“公有制”,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所实行的公有制有所不同。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阶级和阶级对立不复存在,私有制消失,剥削与压迫成为历史,公有制建立,生产分工也随之消失,生产劳动已无体力和脑力之分,生产资料公有,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足够充裕,物质资料实行按需分配。马克思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4]劳动并不只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每个人都是为了满足一切人的生活需要而劳动,而不仅仅是为自己而劳动,社会的共同利益就是个人的利益。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5]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是一个过程。在这个阶段,他所理解的共产主义是以消灭现存社会制度为目的的现实的革命运动,并未把共产主义当作是以现实为基础的社会理想与社会的理想状态。实际上,共产主义可以被理解为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对更加美好生活追求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理想,以及一种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

社会一切的发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了人的自身的完美和人类的自由幸福。“只有在特定的社会中,人才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人也才能全面获得自由发展自己的能力,人的自由也才能真正实现”。[6]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至达到完美的境界依赖于特定的社会条件,这个特定的社会条件就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姑且把它当做是共产主义社会吧。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共产主义将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共产主义的实现依赖于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全面自由发展的结果就是人的完美,而人达到完美的境界就是人的本质的占有和人的本性的复归。马克思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又说: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8]马克思把自身的完美与人类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命运与整个社会甚至全人类的命运联系了起来。人的完美正是在通过自身人格的超越与完善,自由个性的不断得到解放,在为人类创造幸福的过程中形成的。

结语

无论是孔子的“大同社会”,还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抑或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任何理想社会的实现都依赖于每个人拥有高尚的道德觉悟以至于人性的完美。不断超越的人的本性使人能够注重在奉献自身中寻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在承担社会责任中达到自身境界的超越。在理想的社会里,每个人的命运都与这个社会的命运合为一体,社会的共同利益便是每个人的个人利益,人人都甘愿为了他人和社会共同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每个人的人性的超越与完美又同时推动着理想社会的实现。简言之,只有在奉献自己,肩负社会责任中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只有在实现自身的价值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不断超越与完美,回归人的本性,占有人的本质,推动“理想国”的真正实现。

[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史超群.柏拉图理想国中关于建构理想城邦的讨论[J].金田,2015,(8):31.

[3]彭立荣.儒文化社会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唐世秀.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J].理论经纬,2010,(1):1-12.

[7]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娄 刚)

On the Realization of“The Republic”Depending upon Man’s Transcendence

CHEN Yi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Public Management,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0,China)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Plato’s justice and the benevolence of Confucius,from which human’s nature is introduced;then makes comparative explanation of their respective attitudes towards the ideal society;and then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arx’s idea that the realization of community depends upon man’s perfection;in the end,we draw a conclusion that man’s nature of continuous transcendence can be exhibited well only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values and realizing self-values,and man’s nature can reach the perfection only when it combines with the common ideal.

justice;values;transcendence;ideal society

C91-09

A

1009-3583(2017)-0026-03

2017-01-12

河南大学“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5CXTD-01)的阶段性成果

陈 熠,男,河南项城人,河南省高校干部培训中心学员管理办公室助理、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理想国柏拉图共产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大理:梦游理想国
山洞、漁人、水澤田地——文徵明的理想国
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知识与权力
为新闻业创造一个“自我维持的”市场——区块链新闻平台Civil的“理想国”
党员干部践行共产主义信仰的现实困境及思考
理想国——马来西亚的车与“道”
柏拉图的椅子
行星猎手:“柏拉图”望远镜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