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贞
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206
新形势下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途径探究
李德贞
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206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取得很大进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必须着力探索有效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途径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社会转型的加快,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也随之凸显。“两课”教学内容枯燥、模式单一;大学生社团等基层组织管理松散、凝聚力不足;班主任和辅导员对学生疏于管理和教育,没有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较高要求。因此,必须不断改进、创新,积极探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优化“两课”教学,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和主导作用。首先,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选拔和培养政治素质高、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其次,改进、继承和创新“两课”,增强其生命力。高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将“两课”与中国具体实践、高校自身特点、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相结合,运用创新思维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两课”教学不再拘泥于教室,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如:校史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参观学习等都可作为教学课堂进行思想政治专题教育,坚持将理论武装和实践育人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高校社团等学生组织是大学生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提高综合素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加强社团组织管理,准确把握和引领社团发展方向。支持、鼓励学术科技型、志愿服务型、兴趣爱好型等社团组织建设,把握好其发展方向。在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既要在“重大问题上严格把关,又要在活动的具体实践中放开手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1]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积极开展和主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关注大学生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消除其内在的忧郁、焦虑、失落等不良情绪,使其在丰富、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提升。同时,也要加强研究生会、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组织。首先,锻炼和培养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团结同学、有责任心的学生干部,打造一支品德优秀、作风过硬、堪为榜样的学生干部队伍,影响、帮助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通过激励措施提高其计划工作、组织活动、整合资源的积极性,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班级建设,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基层活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提供更务实的运作过程,有利于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2]鉴于目前存在的班主任责任意识不强,学生集体观念淡化,班级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必须加强班级建设与管理,激发党小组、团支委、班委会、宿舍等单元组织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技术覆盖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同时,关心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使其挖掘自身潜力,拓展管理能力,自觉肩负社会责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精神。其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和兼具专业性和思想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公益服务、社会调研、学术报告等,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集体凝聚力,真正发挥班集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面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首先要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其次,利用现代科技积极探索改善大学生心理等问题。主动了解、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开拓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平台和途径,积极参与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些工作的开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可操作性,引导学生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3]当然,也要紧跟时代脉搏,学习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关注新动态、探索新思路,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于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盲目消费、游戏控、考试作弊等一些不良行为要及时发现和教育,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落到实处。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其健康成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我们必须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现实出发,研究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究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1]韩东才.铸魂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12.
[2]黄荣生.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03(1):290.
[3]严建骏.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的有效路径[J].德育研究,2015,01(2).
G
A
2095-4379-(2017)17-0292-01
李德贞(1992-),女,汉族,甘肃武威人,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