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芸
屈突通,雍州长安人,《旧唐书》卷59《屈突通传》载:“通性刚毅,志向忠悫,检身清正,好武略,善骑射。”①《旧唐书》卷59,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319页。其一生曾效命于北周、隋、唐三朝,战功卓著。据《屈突通墓志》载,其起家于北周司卫都中士,后担任隋初的左卫府司马直至唐使持节十一州诸军事洛州刺史。其所任官职在此期间曾多次迁转,然传世的历史文献中对其在隋朝所任官职的记载出入很大,且不同史籍中关于同一时期官衔的记载也存在差异。通过参照《屈突通墓志》,本文拟对历史文献中关于屈突通在隋所任官职的记载进行粗浅分析论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旧唐书》卷59《屈突通传》载:“开皇中,为亲卫大都督,文帝遣通往陇西检覆群牧,得隐藏马二万余匹。文帝盛怒,将斩太仆卿慕容达及官千五百人,通谏曰:人命至重,死不再生……帝寤,曰:朕之不明,以至于是。感卿此意,良用恻然。今从所请,以旌谏诤。悉达等竟以减死论。由是渐见委信,擢为右武候车骑将军。”①《旧唐书》卷59,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319页。
该条记载了屈突通因劝谏隋文帝免除牧监官死罪,而被擢升为右武候车骑将军的事件。《资治通鉴》(本文简称《通鉴》)卷178文帝开皇十七年(597)条也有相关记载:“帝遣亲卫大都督长安屈突通往陇右检覆群牧……擢为左武候将军。”②《资治通鉴》卷178,隋文帝开皇十七年三月丙辰,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5556页。然《通鉴》则记屈突通由此擢升为左武候将军。先前屈突通在开皇中担任的亲卫大都督,属内卫,《隋书》卷28《百官志下》中记载大都督为正六品。③《隋书》卷28,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786页。《旧唐书》中记载屈突通升任的右武候车骑将军,谷霁光曾对该官职进行了分析:其官衔中只著骠骑、车骑名号的,属外官,即充任外卫而已。④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09页。且右武候车骑将军应为正五品,而《通鉴》中记其擢升为左武候将军,其官品则为从三品。⑤《隋书》卷28《百官志下》载:“左右卫、武卫、武候、领左右、监门等将军……为从三品”,又“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为正五品”(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785、786页)。屈突通有进言之功,自正六品升迁至正五品算是合理的超擢,而从正六品的亲卫大都督一次性升为从三品的左武候将军,则速度太快,完全不合规律。
《唐代墓志汇编》中收录了《大唐故左光禄大夫蒋国公屈突府君墓志铭》一文,墓志中对屈突通的历官情况也有所记载,隋初,屈突通除左卫府司马,袭爵邑川公,迁左勋卫车骑将军。仁寿四年(604),炀帝即位后封其为备身郎将,授正议大夫。⑥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4页。《隋书》卷28《百官志下》载:“左右卫、武卫、武候、领左右等府司马……为正七品。”⑦《隋书》卷28,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787页。因此,屈突通在隋初担任的左卫府司马为正七品。而左勋卫车骑将军也属内卫,为正五品。关于仁寿四年升任的备身郎将,《通典》卷28《职官十》武官上条载:炀帝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置备身郎将等官。①《通典》卷28,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790页。《隋书》卷28《百官志下》中记备身郎将为正四品,掌侍卫左右。②《隋书》卷28,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800页。而正议大夫,为散官,官品为正四品。③《隋书》卷28,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794页。从官品上看,墓志载屈突通在仁寿四年被授予的备身郎将为正四品。而《通鉴》记载开皇十七年擢升的左武候将军则为从三品,其官品较墓志中仁寿四年授予的备身郎将高,虽不能排除其在开皇十七年到仁寿四年间遭遇贬职的可能。但从一般官员的仕途经历来看,《通鉴》中记其迁为左武候将军的记载不符合官员正常的升迁规律。综上可推知《通鉴》中开皇十七年升任左武候将军的记载应有误。
《旧唐书》中屈突通在开皇十七年被授予右武候车骑将军的记载虽不载于墓志,但从其他史料中可知,屈突通确曾担任过武候车骑将军一职。《册府元龟》卷661《奉使部·守节》载:“唐屈突通在隋为武候车骑将军。炀帝遣通以诏征汉王谅。先是,文帝与谅有密约曰:‘若玺书召汝,于敕字之傍别加一点,又与玉麟符合者,当就征。’及发书,无验。谅觉变,诘通占对,无所屈挠,竟得归长安。”④《册府元龟》卷661,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7911页。《通鉴》卷180“文帝仁寿四年”条也记此事:“及高祖崩,炀帝遣车骑将军屈突通以高祖玺书征之。”⑤《资治通鉴》卷180,隋文帝仁寿四年八月丙子,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5606页。由上两条史料,可知高祖杨坚死后,炀帝曾派时任武候车骑将军的屈突通携玺书召回汉王谅。因此可从旁证屈通曾任武候车骑将军,由此可推屈突通或担任此官职一直至仁寿四年高祖驾崩。后炀帝即位,如墓志载,即擢升屈突通为备身郎将,授正议大夫。
又见《旧唐书》卷59《屈突通传》载:“大业中,累转左骁卫大将军。”⑥《旧唐书》卷59,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319页。此条中所记载屈突通升为左骁卫大将军的时间为大业中,并无记其具体年月。而《新唐书》卷89《屈突通传》则载为:“大业中,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①《新唐书》卷89,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749页。《新唐书》中的相关记载虽也无具体纪年,但却提及屈突通是在平定杨玄感叛乱之后升迁的。《通鉴》卷182“炀帝大业九年(613)”条:“八月,壬寅,玄感陈于董杜原,诸军击之,玄感大败,独与十余骑奔上洛……磔玄感尸于东都市,三日,复脔而焚之。”②《资治通鉴》卷182,隋炀帝大业九年八月壬寅,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5682页。由上可知屈突通在大业九年八月以后,以功被授予左骁卫大将军。而左右骁卫为开皇十八年设置的左右备身府演化而来,其长官左骁卫大将军的官品为正三品。③《通典》卷28《职官十》“武官上”条载:“至开皇十八年,置备身府。炀帝即位,改左右备身府为左右骁卫府,所领军士曰豹骑,其备身府又别置焉。”(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786页)
《屈突通墓志铭》载:“(大业)七年,迁右光禄大夫,授左候卫将军。十一年,授左光禄大夫,迁右骁、左候二卫大将军。”④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4页。屈突通被授予的左右光禄大夫为散官,从官品上看,其中左为正二品,右为从二品。⑤《隋书》卷28,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794页。此外,左候卫将军为从三品,而右骁、左候二卫大将军的品级均为正三品。
相较于墓志中载其大业七年迁右光禄大夫、授左候卫将军的记载,《旧唐书》等史料所载大业九年授为左骁卫大将军,屈突通的官品从大业七年的从三品左候卫将军提升至正三品的左骁卫大将军,为正常的官吏升迁,并无不妥之处。然墓志也载,大业十一年屈突通被授予右骁卫大将军。虽右骁卫大将军和左骁卫大将军的官品均为正三品,但左右官职却有尊卑之别。而历代利用“左右”来区分官序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时尊左,有时又以右为尊,变化无常。张霭堂曾对左右尊位的演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魏晋之后左职尊于右职的事例不胜枚举,且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下去,降至南宋,竟发展到文官以官阶带左字为荣,以不带左字为耻。此后明清两代,同样是百官礼仪尚左。①张霭堂:《我国古代“左尊”、“右尊”的源流及其具体所指》,《山东师大学报》1987年第2期,第73~74页。在《隋书》中也可找出许多相关实例,《隋书》卷64《来护儿传》载:“大业六年,从驾江都,赐物千段,令上先人冢,宴父老,州里荣之,数岁,转右翊卫大将军。……十三年,转为左翊卫大将军,进位开府仪同三司,任委逾密,前后赏赐不可胜计。”②《隋书》卷64,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516页。来护儿从先前的右翊卫大将军转为左翊卫大将军,并赐开府仪同三司,虽然官品没有得到直接的上升,但也可明显看出其得到了升迁。因此,左骁卫大将军的身份应比右骁卫大将军更为尊贵。而按墓志载,大业十一年才升任右骁卫大将军,所以《旧唐书》中屈突通在大业九年被升为左骁卫大将军的记载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关于屈突通在大业九年参与平定杨玄感叛乱时的官号,在史籍中也出现了不同的记载。《隋书》卷70《杨玄感传》载:“帝遣虎贲郎将陈棱攻元务本于黎阳,武卫将军屈突通屯河阳,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发兵继进,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复来赴援。”③《隋书》卷70,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618页。该条史料中记载屈突通为武卫将军。《通鉴》中对此事也进行了记载,卷182“炀帝大业九年”条:六月,“帝遣虎贲郎将陈棱攻元务本于黎阳,又遣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右候卫将军屈突通乘传发兵以讨感”④《资治通鉴》卷182,隋炀帝大业九年六月庚午,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5678页。。此条记载源于《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本。然而,《通鉴》四部丛刊景宋刻本则记屈突通为左候卫将军。根据《屈突府君墓志铭》中记载,大业七年屈突通被授予左候卫将军。另外,《册府元龟》卷121《帝王部·征讨一》中也有相关记载:“大业九年六月,杨玄感反。遣右翊卫大将军宇文述与左候卫将军屈突通等,驰传发兵以讨之。八月,破玄感于阌乡,斩之,余党平。”⑤《册府元龟》卷121,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454页。此处也记屈突通为左候卫将军,与墓志和《通鉴》四部丛刊景宋刻本所载一致。然而从大业七年至大业九年之间,史籍中并未见到关于屈突通担任右候卫将军的记载。并且从左右官职尊卑来看,从左候卫将军转右候卫将军的可能性也极小。由此可知大业九年讨伐杨玄感时,屈突通的官号应为左候卫将军,所以《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本的记载应有误。中华书局本以清朝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本,在校勘上也吸收了章钰等的成果。然在此条记载中却将左候卫将军记成右候卫将军,因“左”和“右”两字形似,所以可能是在传播刊刻的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此外,前举《隋书》卷70《杨玄感传》所记屈突通担任的武卫将军,其官品也为从三品。左右武卫府的职责在于领外军宿卫,置左右武卫大将军一人,将军各二人,以总府事。①《通典》卷28,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786页。但除该条史料外,并不见其他关于屈突通任武卫将军的记载,因而此记载的真实性也需考证。
另外,《通鉴》卷184“恭帝义宁元年”条载,七月,“代王侑遣虎牙郎将宋老生帅精兵二万屯霍邑,左武候大将军屈突通屯河东以拒渊”②《资治通鉴》卷184,隋恭帝义宁元年七月壬戌,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5741页。。该条记载中称屈突通为左武候大将军。然炀帝即位后,对官制多有改革,《隋书》卷28《百官志下》载:“三年定令,品自第一至于第九,唯置正从,而除上下阶……改左右卫为左右翊卫,左右备身为左右骑卫。左右武卫依旧名。改领军为左右屯卫,加置左右御。改左右武候为左右候卫。”③《隋书》卷28,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793页。因而,在恭帝义宁元年已无左武候大将军这一官名,应改其为左候卫大将军。且据墓志载:大业七年屈突通被授予左候卫将军。而并无在大业七年之前授予左武候将军,后又转任为左候卫将军的记载。仅按墓志所载可推知,屈突通并未担任过左武候将军一职。然除该条所载的左武候大将军外,前文所提《通鉴》卷178文帝开皇十七年(597)条中也记载屈突通被擢升为左武候将军,上两条记载虽都确有误,但屈突通为左武候将军的记载来源于哪?首先,有可能是编修者在撰写的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将官名抄错。然而也不能排除屈突通在仁寿四年任备身郎将到大业三年改革官制之间曾被任命为左武候将军的可能。
由此,我们可对屈突通在隋朝仕官经历进行大致的梳理。隋初,屈突通为左卫府司马,袭爵邑川公。开皇十七年,时任亲卫大都督的屈突通因进言之功而被擢升为武候车骑将军。此外,屈突通还曾任左勋卫车骑将军,因左勋卫车骑将军的官品高于开皇十七年所任的亲卫大都督且与武候车骑将军相同,所以暂列于开皇十七年后。仁寿四年炀帝即位后,屈突通被封为备身郎将,授正议大夫。大业七年,迁右光禄大夫,授左候卫将军。大业十一年,又被授予左光禄大夫,迁右骁、左候二卫大将军。
而关于传世文献对屈突通官职记载出现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探寻:其一,在编修史籍的过程中,修史者所参看史料众多,任务繁重,因此会出现错漏的情况。此外,在后世刊刻传播时也会出现诸多问题,从而逐渐衍生出不同的记载。如,将字形相同的“左”看成“右”,从而导致记载出现错误。其二,屈突通所历三世,职官制度变迁频繁,官名也经常改动。因此史官在修史时如不对历代职官制度十分熟悉,则可能会出现将已改称的官号仍用前称等情况。其三,屈突通一生所任官职多次迁转,修史者在撰写与其相关的历史时,对其各个时期具体所担任的官名并不一定十分清楚,可能出现将其某个担任时限较长或者最终担任的官职来代称其所任官职的现象。
由以上传世文献中屈突通的官职记载所产生的诸多疑义,也可对同时代其他官员所任官职记载进行研究,看是否出现类似的情况,从而可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便了解隋代官员具体任官情况。对武将屈突通在隋仕官经历的探究,于隋代武职升迁路径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其任官经历不仅是研究的重要史料,同时也可为隋代武职的升迁路径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角度和切入点。
此外,传世历史文献作为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其在撰写和后世刊刻的过程中,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错误。所以我们在阅读这些史籍时,应该持有谨慎的态度,认真地对史料进行甄别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