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时代下报纸民生新闻和新媒体融合的思考

2017-01-27 11:46李素敏
中国传媒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民生报纸栏目

■文/李素敏

对“互联网+”时代下报纸民生新闻和新媒体融合的思考

■文/李素敏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之而来的则是新媒体对报纸等各种传统媒体受众的分流,特别是对于报纸媒体来讲,新媒体所独具的传播时效以及传播方式上的贴近感与传播互动性,对报纸的民生新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互联网+”,部分报纸民生新闻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没有能够发挥出自身所积累起来的权威性、公信力的作用,使得报纸民生新闻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之中。面对这种情况,报纸民生新闻如何实现突围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出舆论引领作用,是每一个报纸人都应该积极思考的。本文主要就“互联网+”时代下报纸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进行探讨,以期可以为报纸民生新闻在“互联网+”的环境之下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作用提供借鉴。

报纸;民生新闻;新媒体;融合

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传统报纸的生产与发展受到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报纸民生新闻的发展就更无从说起。一直以来,民生新闻因其接地气、贴民生、平民视角等诸多的优势,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也一直是各种媒体的争夺焦点所在。作为报纸新闻宣传中的一把“利剑”,民生新闻报道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中实现突围?随着新媒体竞争愈来愈严峻,报纸民生新闻必须要积极地融入到这个竞争的大环境之中,做到扬长避短,打造出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民生新闻品牌。

1.“互联网+”下报纸民生新闻发展困境

1.1 传播速度的不断加速让报纸民生新闻的滞后性日趋明显

在“互联网+”时代之中,公众获取各种民生新闻资讯的渠道越来越多,为受众深入了解信息创造了前提。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让民生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变得越来越强,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可以在事件的第一现场开展直播,这种几乎不存在时差的传播速度可以说是报纸难以比拟的。作为传统媒体的主要传播力量,报纸主要是利用每日、每周等更新频率来对民生新闻进传播,如果没有赶上出版时间或者是出版的版面已经满了,那么民生新闻就可能会被推迟,使得民生新闻的时效性降低,滞后性变得更加严重。也因为这样,使得公众更愿意去选择几乎没有时差的互联网直播。

1.2 融合过程之中忽略了内容质量的本质

自从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后,论坛、微博、微信等传播形式的出现,对报纸的地位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受众的大量流失、发行量减少、影响力减弱等诸多情况的出现,已经让报纸媒体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报纸媒体开始寻求新的发展之路。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之中,部分报纸媒体缺乏理性的思考,仅仅认为媒体融合就是简单地发行报纸的电子版,博客、微博以及微信之中只需要简单的复制、粘贴就可以了。特别是为了急于和新媒体进行融合,忽略了内容的深度以及专业,进而为报纸民生新闻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更是错过了进行积极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

1.3 融合的过程之中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受众

在过去新媒体没有出现之前,报纸媒体有着其固定的受众,基本是传播者传播什么受众就被动地接受什么,这就使得受众的主体地位以及传受双方之间的良性互动都不能够实现。而在“互联网+”时代之中,受众已经成为了各种媒介争夺的焦点所在,受众地位得到巨大的提升,如今已经进入了“受众中心”的内容时代[1]。但是很多报纸民生新闻在转型的过程之中只做到了外在形式的融合,对于受众的地位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主动服务的意识严重不足,迫使受众转向更尊重他们的新媒体。

2.“互联网+”时代报纸民生新闻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几点建议

2.1 加强报网互动、思想宣传上的宣传互补

在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实现报网的宣传互动,尽可能将宣传做深、做透。当前很多报纸都设置了网络版,并且在网络上开设了民生新闻互动栏目,其目的就是要利用网络这个渠道来更好、更方便地传播民生信息。例如《河南日报》所设置的《焦点访谈》,《开封日报》所设置的《开封网谈》等都是这方面的先行者。为了能够更好地反应民生,需要进一步增强报网互动的力度,《开封网谈》中就有专门的“网上民声”的栏目,该栏目通过对开封网上网民们所发的帖子和大家有密切关系的民生热点问题进行核实筛选,然后将其刊登到“网上民声”这个栏目之中。开封日报的这个举动曾经受到了广大读者们的大力关注与认可。随着形势的发展以及广大网民们的需要,后来在保留了“网上民声”的栏目基础之上又专门开辟出了“部门回声”这个栏目。只要是“网上民声”这个栏目中反映的问题,都能够在“部门回声”这个栏目中得到回应。《开封日报》此举让民生新闻不只是停留在谈论阶段,更是进入到了问题解决阶段。从《开封日报》的成功可以看出,在融合的过程之中,民生新闻不仅仅是需要向上反映,还需要得到解决,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升报纸民生新闻与网络的权威性,不断增强报纸民生新闻的可信度与亲和力。

2.2 融合过程中要对网络热点民生新闻与报道进行正确的理解

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很多读者所关心的各种热点民生新闻,有很多都是从网络上获取的。但是,还有很多的读者希望可以从报纸上获得这些热点民生新闻的相关信息,这是因为报纸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所以读者们希望可以从报纸之中了解到最为真实的情况。为此,在报网互动宣传的过程之中,报纸需要对网络上的热点民生新闻进行全程追踪,同时还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真实的报道,以增强报纸民生新闻的可读性。例如曾经的“犀利哥”,在最开始的时候,仅仅是几位网友对“犀利哥”为了裹体在无意识之中而形成的随意混搭风格的惊叹,同时惊叹于“犀利哥”因为精神恍惚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淡然。后来随着事件的发展,人们对“犀利哥”的关注越来越多,也希望能够了解更多。此时,很多媒体都开始了热点跟踪报道,但是网上的媒体很多只是进行正面的引导宣传。而报媒不能仅仅只是关注“犀利哥”的表象,而要多关注“犀利哥”其内心深层次的心理以及精神需求,需要多关注一些内里的东西。对于报纸民生新闻来讲,要去追寻热点民生新闻事件产生的源头,在报道的过程之中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进行正面的宣传,更是要注重更深层次的东西以及后续的内容。特别是在媒体融合的如今,作为传统媒体,报纸媒体的信息滞后性虽然严重,但是也为发掘深层次内容提供了时间,这为增强民生新闻内容深度与可读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3 需要打造出一支全媒体人才队伍

报纸民生新闻想要与新媒体实现有效的融合,就必须要在组织架构以及工作流程之上注重对民生新闻采访资源的整合,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的民生新闻采访队伍。这一支队伍必须要有着高瞻远瞩的全媒体视野、有着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全方位的媒体能力[2-3]。不仅要熟悉报纸媒体的制作发行流程,同时还必须要能够熟练地运用照相机、智能手机以及网络等各种新媒体技术设备。同时,他们还必须要拥有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媒体能力,在采访之后能根据报纸媒体的需求来传播各种形式的资料。同时,他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深度,在采访之后可以发现其中更深层次的问题,并能够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出来。可以发现,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之下,新闻采编对于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媒介融合意识的要求都非常高,对于记者编辑的创新精神以及业务素质的要求同样也非常高。因此,要有效地推动报纸民生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就必须要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全媒体人才队伍。

3.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之中,报纸民生新闻必须要能够认清形势,要积极顺应媒介融合发展的要求,探索出适合报纸民生新闻的发展路径,在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等多方面实现整合,并要利用报纸媒体权威性的特点来打造媒体融合背景下优秀的新型民生新闻栏目。

[1]王琼. “以人为本”做好报纸民生新闻[J]. 西部广播电视,2015(01):48,63.

[2]李速. 报纸民生新闻采编之我见[J]. 理论前沿,2014(09):276.

[3]蒙晓阳,李华. 中国报纸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与成就[J].新闻爱好者,2012(14):51-52.

(作者单位:大理州洱源县中共洱源县委宣传部)

G220.7

A

1671-0134(2017)05-034-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7.05.003

猜你喜欢
民生报纸栏目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报纸
栏目稿约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栏目主持人语
卖报纸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