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振国
(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江苏常熟 215511)
高中信息技术习题课教学的实效性探微
☆ 陆振国
(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江苏常熟 215511)
增强习题课教学的实效性,既能规范学生操作、发展其思维、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弥补教学盲点,更好地完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基于此,文章以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题型(以选择题和操作题为主)为切入点,探寻高中信息技术习题课教学策略,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与灵活运用操作技能的目的。
习题课;高中信息技术;实效性
高中信息技术习题课教学是指以习题练习、操作、教师点评等形式,采用课堂问答、测验、练习等方式进行一定量练习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探究错因、归纳解题方法,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从而让学生顺利地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然而,在习题课教学实际中,普遍存在教学随意、习题讲解缺乏新意、习题研究比较肤浅、课堂讲授重知识轻技能操作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信息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可从精选习题、评析习题、突破习题难点、归纳解题思路等方面组织教学,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习题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中信息技术以学业水平测试为导向,将习题类型主要划分为选择题和操作题,选择题以巩固理论基础知识为主,而操作题则以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操作为主。因此,在习题选择上,教师可以测试练习中常出现的考点为习题练习的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习题进行练习,重点突出,以增强习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练习成效。
例如:以“信息与信息技术”习题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等相关的知识,教师精选习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并能准确应用知识的目的。精选习题如:(1)下列关于信息描述中,错误的是()A.信息可以被处理B.信息能在不同形态之间转化C.信息的价值不会变D.表示信息的数据在计算机中可以被压缩;(2)物联网发展,这里的“物”是指()A.有显示器B.固定位置后不能随便移动C.连接网线D.在网络世界中有可被唯一识别的编码。习题(2)是知识的灵活运用,考查学生深层次理解能力,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知识的认知,拓宽学生思维维度。
需要注意的是(1)中需选择错误答案,很多学生会由于粗心未看清题目就盲目做题,出现多选答案的疑问。通过习题的精选,教师以点带面地介绍信息技术相关基础知识,使其形成一条主线,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串联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
针对学生出错率高的习题,教师在讲解时,不仅要分析原因,还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帮助学生有主次、有轻重地进行疑点分析。通过归纳、总结等思维活动,帮助学生梳理解题中的易错点,并通过对比、变式训练等强化学生问题分析的主动性,便于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中掌握解题思路,并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为提高解题成效奠定经验基础。
例如:以“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习题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利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进行信息加工、处理,以更好地呈现主题、表情达意,教师以学生常出错的习题为范例进行解析,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抓住知识的要点,明晰出错点。如(1)使用Word编辑文档时,要求插入剪贴画,其默认的环绕方式是()A.浮于文字上方B.紧密型C.衬于文字下方D.嵌入型;(2)在利用Excel对学生信息进行储存时,为了输入如“009105”格式的学号信息,需要将单元格的属性设置为()A.文本B.数值C.百分比D.常规;(3)将运动会中的比赛成绩进行排序属于()A.信息的获取B.信息的发布 C.信息的管理D.信息的加工。针对这三个题目,教师先引导学生对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梳理,通过分析总结自己出错的原因,以对比、变化题目条件的方式抓住理论知识的本质,明晰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防错方法,以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成效的目的。
学生在解题和操作中出现误判、误用、误操作等问题,很多时候是由于其对所学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纷繁复杂的题目中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未能突破解题的症结所在。基于此,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可通过展示解题和操作思路,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关系,从中提炼问题解决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多媒体信息加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图像信息采集加工和音频、视频、动画加工技术,教师以实践操作题为主,帮助学生理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从中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提高利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如以“别让他掉队”为主题,利用Photoshop制作学校宣传海报,要求学生在色彩、设计和布局上进行自主探究;利用图层、滤镜、文字输入、图片调整、修改等进行海报效果的设置,使其符合制作的主题。操作中,教师引导学生先对制作海报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分别在样式、布局、需要用到的操作功能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帮助其明确操作的方向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展示中,习得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解题思路展示,学生在面对综合实践题中,便能抓住解题的要害,集中突破,从而提高了操作技能和水平,实现学习效益的最优化。
高中信息技术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强调理论知识的内化与迁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错因,还要侧重思维的总结与归纳,让学生在错题分析、操作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以“表格信息加工”习题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利用Excel加工信息,习得利用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教师以提供“高一年级创建先进班集体评比表”原始数据为主题,要求学生完成下列习题:(1)学校要给全期总分最高的班级颁发奖状,如何快速地得知奖状颁发给哪个班级?(2)通过数据加工,有哪些班级是在不断进步的?哪些班级表现欠佳?你能否分析其中的原因?针对此题,只有原始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数据加工和分析才能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自主探究题目所涉及的求和、求平均值、图表制作等主要操作知识,即利用Excel将数据进行图形化处理,且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便通过理解题意、分析解题需要的知识、抓住解题方法完成对操作题的思路分析,从中掌握利用图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形成学科思维,提高解题的高效性。
总之,习题课教学既是评析,也是反思,评析的是学生在解题中暴露出的思维问题和操作失误,反思的是怎样才能减少或者杜绝学生重复性的错误,以达到运用、活用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从选题、评题、解题等思维层面实施习题课教学,以突出重点、廓清疑点、突破难点、扫清盲点,帮助学生明晰解题方向、构建知识体系、掌握解题方法、生成解题思想。
[1]魏雄鹰,肖广德,李伟.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测评方式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7,(05):15-18,61.
[2]蔡秉坤.谈高中信息技术习题课教学的实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6,(11):125-126.
[3]张义兵,李艺.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理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3,(05):16-19.
[编辑:闫长松]
G434
A
1671-7503(2017)21-0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