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初探

2017-01-27 09:30葛焱
中小学电教 2017年4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内容信息技术

☆葛焱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广东中山528400)

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初探

☆葛焱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广东中山528400)

本文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就如何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如何激发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目的展开相应的讨论。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涵盖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操作技巧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等。如何激发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目的,成为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这一目标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如何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成为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

教育的发展往往跟不上技术的飞速发展,教材内容的编写也是如此。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中生对新技术、新事物的追捧也是最强烈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就会渐渐地对学习信息技术失去兴趣。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吃透新课标的前提下,熟练地将学生感兴趣而又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新知识及时补充进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材进行合理地整合。

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中的“流媒体与流媒体技术”一节中,教材内容仅涉及对流媒体简单原理的认识和浏览流媒体的操作,而目前绝大部分高中生都具有浏览流媒体的经历,如果按照教材的深度进行教学,学生很难更好地从需求出发去理解流媒体技术的实际意义。因此,笔者将教材的基本内容贯穿于“网络电视台”流媒体系统的搭建环节中,让学生通过亲身搭建“网络电视台”,自主探究和学习流媒体的相关知识。同时,笔者选用了简单、易用、贴近学生实际的Windows Media系统来进行学习。由于应用流媒体技术搭建“网络电视台”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同时大多数学生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这就使学生认为流媒体技术充满神秘感,同时对流媒体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对学习流媒体的相关技术操作充满了期待。一次恰当的内容整合,让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大大地提升。

二、创设激发学习兴趣的情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依赖于学习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要打破课堂教学“枯燥、无趣”的现象,就要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创设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情境,让学生身心都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探究活动中。

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认识图层”一节中,笔者设计了一个开篇情境:就是在给出上课内容后,直接播放了中国好声音平安演唱的歌曲《洋葱》,大家都沉浸在优美的乐曲中,甚至很多同学跟着唱,当歌曲唱到“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我的心”时,我渐渐地降低了音量。向大家提出问题:刚刚大家听到的“洋葱”是一层一层的,那么洋葱皮会不会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图层”呢?此时课堂上笑声起伏,同学们在笔者的引导下开心地互相讨论、学习。一节原以为平淡无趣的课在同学们意想不到的音乐中展开了。

再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中的“初识程序设计”一节中,由于学生平时接触程序设计的机会比较少,甚至一些学生感觉程序设计比较难学,致使很多学生对该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笔者在本节课开始前设计了一个小问题: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你面前的电脑是男还是女吗?然后在学生们惊诧的目光中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程序调出来演示一次,果然听到电脑发出了清脆的女声,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学生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了,大家都想知道真相,于是整个看似枯燥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

三、适合个性差异的分层教学

新课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它提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差异的学生却往往接受着相同的教育。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受家庭、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那么,面对差异如何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正视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等差异,在了解这些差异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恰当的分层教学,一来保证起点较低的学生能够听懂,二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竭尽所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提升。

具体来讲,就是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将教学内容大体分层设置为“基本任务”、“提高任务”和“拓展任务”。在实际教学中,“基本任务”的设置要针对大体层面,尽量能够让绝大多数学生顺利完成;鼓励部分能独立完成“基本任务”的学生通过学习资源和相互协助完成“提高任务”,同时让这些学生作为“助手”协助辅导有困难的同学;最后,鼓励具备较高能力水平的学生争取完成“拓展任务”。例如,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Photoshop文字工具的使用”一节中,了解到多数学生对Photoshop文字工具的使用仅停留在基本操作上。因此,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分层,将内容“由浅入深”分成不同层次的任务,依次为“为文字修改基本属性,如色彩、大小等”、“为文字添加阴影、描边等基本效果”、“为文字添加水墨、风化、放射等艺术特效”。通过分层教学,将一个较难的任务分解成学生容易接受和学习的小任务,构成一个任务链,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的难度和深度,为学生清除了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和路障,也让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构建知识。

四、常用激励评价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基本原则不是甄别与选拔,而是激励、诊断和促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给学生以“绶带”,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支持和鼓励的学习环境。

比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回答的问题,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通过启发、引导、演示等让学生完成学习,对于少数不能完成的学生,教师要帮他一把,在关键处提醒一下,使他能学下去、做下去,让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再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适当的在每节课预留一定的自由上网时间,作为给提前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激励,每每快到上课时,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问教师,“今天学什么啊?”“快点讲吧,我要快点完成任务然后上网啊!”学生以能获得自由上网的时间为荣,同时又快速地掌握了课堂学习内容,通过这样的一节课,教师和学生实现了双赢。

其实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还有很多,上述只是抛砖引玉。但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巧妙创设学习情境,恰当设计分层教学以及在课堂上多使用激励评价,相信如果能够切实地做到这些,那么信息技术课堂必然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陈娟.计算机学科教师怎样抓课堂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1,(05).

[2]吴克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分层评价策略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

[3]王艳艳.初中信息技术差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徐继红.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提升有效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05):13-14.

[编辑:庄丰源]

G434

A

1671-7503(2017)07-0031-02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内容信息技术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有趣的分层现象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雨林的分层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