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迈向中央厨房
——柳州日报社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17-01-27 07:50吴怀辉韦太平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4期
关键词:日报社柳州传统媒体

□吴怀辉 韦太平

(柳州日报社,广西 柳州 545000)

三步走,迈向中央厨房
——柳州日报社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吴怀辉 韦太平

(柳州日报社,广西 柳州 545000)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柳州日报社抢占先机,布局全媒体矩阵建设,做强做优党的新闻舆论阵地,扎实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提升市委机关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目前,柳州日报社全媒体矩阵用户超过160万,巩固和扩大了党的新闻舆论主阵地优势,因此被评为“中国报业新媒体项目创新50强”,获“中国地市报媒体融合创新10强”称号。微电影《寻TA》获首届中国报业短视频微电影大赛优秀作品奖。在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网站优秀作品评选中,柳州日报社除“柳州1号”APP获全区优秀新媒体奖外,还获得优秀作品奖、优秀专题奖、优秀互动社区奖,收获省区级新媒体奖项“大满贯”。

走好三大步逐步建好平台形成机制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拥有实力雄厚的传统媒体,二是拥有形态齐全的新媒体。显而易见,有了前者新媒体发展便有了依托,有了后者传统媒体转型便有了出路。如果只有前者没有后者,或者只有后者而没有前者,就谈不上融合发展,当然就更加谈不上中央厨房的建设。柳州日报社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分三步走。

走稳第一步,布局新媒体平台建设。

柳州日报社传统媒体平台主要是《柳州日报》《柳州晚报》和柳州新闻网。《柳州日报》发展成为如今的对开12版彩色大报,《柳州晚报》如今已发展成为四开48版彩色报纸。柳州新闻网于2006年8月创建,是柳州市第一大新闻门户网站。

柳州日报社的新媒体建设起步于2012年底。当时,为应对铺天盖地、来势汹汹的自媒体冲击,报社党委决定举全社之力,精心布局和建设新媒体。先是因陋就简创办手机报,自主研发了“魔码”,实现了报纸内容向手机屏幕的迁延;接着自主研发了“柳报传媒”APP,实现了新闻内容的即时发布;创办了“柳报传媒微报”微信订阅号,在新闻传播中强化了与受众的互动。经过三年来的努力,我们完成了柳州新闻网的升级改造,拥有了数字报、手机报、微信、微博、“柳州1号”APP、微视听等新媒体平台,形成了由报纸、网站、数字报、微信集群、微博集群、手机客户端和音视频、微电影产品组成的媒体形态齐全的全媒体矩阵。

跨出第二步,形成全媒体矩阵运行机制。

媒体平台众多,给新闻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带来了难题:传统媒体的优势是采编力量强大,但稿件出路却非常单一;新媒体的优势是内容推送及时,但稿件来源却十分有限;少量的几个技术人员,到底是该以维护采编设备为主,还是以研发新媒体产品为主?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们,相信兄弟报社也会同样遇到。我们采取的对策是,从建立完善全媒体矩阵运行机制入手破解难题。

2017年1月,柳州日报社进一步整合新闻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成立新媒体中心,将分散在《柳州日报》《柳州晚报》和柳州新闻网及各经营公司的20多个各类新媒体,集中统一由新媒体中心运营管理。新媒体中心运营管理的媒体平台除了新闻网、数字报、手机报,重点运营“柳州1号”APP、柳州发布微信、柳州晚报微信、柳报传媒微报微信、柳州日报微博、柳州晚报微博及垂直新媒体平台,同时代理运维10多个县(区)和市直单位新媒体平台。

与此同时,我们着手修订《柳州日报社采编管理制度》,清理和废除了与融合发展相抵触的条条框框,专门制订新媒体绩效考核办法,以分配手段激励全媒体联动、跨平台供稿、多平台协作。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填平了平台之间的鸿沟,实现了新闻生产要素的融合。比如,我们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化解新媒体供稿难题:“软”就是以分配政策倾斜鼓励传统媒体采编人员向新媒体供稿,稿件推送即付酬;“硬”就是作出硬性规定,题材重大的指令性采访、突发性新闻事件、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到场记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向新媒体供稿,否则将按规定进行处罚。有了制度的激励,技术人员跨平台服务也成为常态。

资源整合带来效率的提高,激发了新媒体的活力。当前,我们的三个主要微信公众号牢牢占据着柳州新媒体排行榜1、2、3名,在广西也经常排在前列。柳州发布微信公众号粉丝13万+,跻身柳州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行列;柳州日报微博发展势头强劲,关注粉丝量从2016年的6万多增至如今的84万+,迅速进入全国纸媒微博50强,排名经常位列广西媒体微博前三。“柳州1号”APP和柳州新闻网在重大活动报道中脱颖而出,以崭新的图文直播方式受到广泛关注。“柳州1号”APP开创了直播平台,影视团队建设和音视频业务不断拓展,航拍技术日益成熟,目前是柳州市唯一能够在全市性大型活动现场进行航拍并视频直播的媒体。

迈向第三步,建成中央厨房实现完全融合。

应该说,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走稳了第一步,跨出了第二步,正在抬腿迈向第三步。这第三步就是建设中央厨房。

在全媒体条件下,建设一个超级指挥中枢、高效协同平台、内容创新平台,以实现媒体的真正融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央厨房”。从新闻生产应用方面来表述,“中央厨房”不是单纯的一个工作场所和硬件设备,以上线运行的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1.0版本为例,它至少包含6个功能模块:内部用户管理系统、互联网用户管理系统、传播效果评估系统、可视化产品制作工具、新媒体内容发布管理系统、报纸版面智能化设计系统。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党报,要建设“中央厨房”,必须解决面临的几个实际问题:内容生产技术、媒体传播技术、用户管理技术、新媒体研发技术、智能化设计技术和具有媒体融合发展理念的决策层、足够投入的建设资金。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报社,估计在这几个方面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

柳州日报社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谋划“中央厨房”建设。当时,还特地组建了“媒体融合运营中心”,负责具体推动媒体融合工作。至今,我们建成了计算机中心机房、计算机网络工程和全媒体采编系统。对照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1.0版本,我们完成了“可视化产品制作工具”、“新媒体内容发布管理系统”、“报纸版面智能化设计系统”和“内部用户管理系统”4个模块的建设。虽然中央厨房指挥大厅还未建成,但社长和总编辑已经能够在现有条件下,顺畅地调控、指挥报社旗下的全媒体矩阵。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工作人员,随时随地进行协同作业,实现全媒体产品的采集、制作与发布,初步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一批全媒体编辑、全媒体记者正在成长。

建成真正标准版“中央厨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中央厨房是标配。要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标准版“中央厨房”,柳州日报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计划和目标是:在当前实现采编发一体化的基础上,还要建设全新的空间平台(指挥中心大厅),建设全新的技术平台(媒体用户管理系统、传播效果评估系统),搭建全新的组织架构。

在空间设置上,中央厨房位于柳州报业大厦10层,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将建成一个充满科技感的空间,是指挥调度整个柳州日报社新闻生产、产品发布的中枢和大脑。在组织架构上,我们报社的“中央厨房”将彻底打破了过去媒体条块分割的运作模式,拟设立总编辑值班中心,建立采、编、发联动机制,统筹使用采集、编辑、发布和技术力量,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渠道传播”的工作格局。

充分体现集中指挥、高效协调、采编调度、信息沟通、协同制作等“中央厨房”的基本功能。鼓励报纸、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微视听杂志的优秀编辑记者,根据自己的兴趣跨部门、跨媒体、跨地域、跨专业组织“新闻工作室”,如同一支支新闻特种兵小分队,反应敏捷、行动迅速、即时传播。而报社“中央厨房”将给予他们策划支持、资源支持、技术支持、传播支持和适当奖励。

要积极努力 也要量力而行

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抢先在第一时间发声,彰显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2017年2月5日,3名柳州游客在南非旅游遭枪击,柳州日报社新媒体首发消息,全媒体及时跟进报道有关各方救援处置情况,全网点击量超过百万,各大媒体相继转载。

各媒体平台联动立体传播,精准推送扩大影响力,可以呈几何级地放大宣传互动效果。2016年9月,我们利用微博平台与阿里巴巴合作进行城市营销、宣传柳州螺蛳粉,报社各媒体平台参与造势,活动话题24小时内阅读量达到5000万次,致使柳州螺蛳粉一天销售30万盒;柳州日报官方微博阅读量达到500多万次。

少数民族地区媒体融合发展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特别是建设中央厨房,硬件水平高、技术含量高、人员素质高、资金投入高,建议做好充分的论证和准备,不要仓促行事,避免造成“烂尾工程”。

(编辑:秦明瑛)

猜你喜欢
日报社柳州传统媒体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潍坊日报社:推进深度融合改革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克拉玛依胡杨
注重速度深度温度,做强新媒体主阵地——奉化日报社成功运营奉化发布要述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本刊新聘特邀顾问陕西日报社社长钟顺虎同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