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世程
审
——闻而审,则为福矣
文丨张世程
“审”的篆书是这个样子:“审”。除了有相同的宝盖以外,下边就大相径庭了。怎么回事?这当然是汉字简化造成的:保留了“宀”做形旁,完全启用了另一个字“申”做声旁。这样一来,要从字形上推断它的意义就是个难事了。还是追本溯源吧。繁体作“審”,《说文解字》说:“本作宷,从宀从釆。”下边加个“田”当然是后来的事。小心,这宝盖下边的“釆”可不是“采”,“釆”读作biàn(也读作biǎn,指兽爪),是象形字,模拟兽爪留下的印迹;“宀”是房屋。屋子里有兽爪印,这是什么状况?我们的先民们或许顿时警觉起来,接下来就是仔细分辨,从而知道得清楚明白。也因此,《说文解字》释“审”为“悉也”。
《吕氏春秋·察今》里说:“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说的是仔细察看屋堂前的影子,就知道日月在运转,阴阳在变化。这种“审”的行为是从已知推到未知,因而能“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也因此被称之为“有道之士”。《礼记·乐记》中说:“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说的是通过审察音乐,能了解政治情况,也就有了治世之道。厉害吧,这审察之功竟这么大,能给天下人带来福祉!
这当然靠的是一种“审慎”的态度!这不,“审慎”一词就这么应运而生了!《中庸》里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强调学问思辨必须有一种十分审慎的态度。由此看来,“审”这个字由“仔细分辨”衍生出了“仔细审慎”的意思。其实《增韵》里就有现成的解释:“详也,熟究也。”
当今时代,资讯充分发达,面对各种传闻与谣言怎么办?比如早几年,各种关于“世界末日”的传说与传闻爆炸式地冲击我们的视听,最令人恐惧的是地球文明的终结。可是我们跨过来这么多年了,所谓“末日”还没任何迹象。原来,所谓“世界末日”只不过是时序的推移与更迭。按照玛雅文明的纪年,走过2012年12月21日,我们就迎来了一个新的“太阳纪”。你看看,如果我们能有一个审慎的态度,或者审视的功夫,就尽可以安享现实之福,迎接未来之福,大可不必弄得这么恐慌!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早年追随弗洛伊德,后来却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灵性”理念跟他的“性欲”说有着很大的分歧,便毅然与他分道扬镳,决不去做一个现成的继承者。这样一种“审视”,对于自己的,对于老师的,乃至对于他和老师之间的分歧,该是多么富于勇气的冷静批判!也因此,荣格有福了,心理学研究更有福了——他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一派。
也就是这位荣格先生,他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往外张望的人是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今天我们已经将其奉为至理名言,可见对自我生命的“审视”,意义有多么重大!在这一点上,陶渊明可以说是一个顶好的样板,他“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却因督邮前来视察,不肯见,便解下绶印辞官而去。看似一时使气,实则应是审察已久,他发现自己“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便毅然归去田园。归去之后呢?一方面能“倚南窗以寄■还记得最初学习语文的情境吗?字组合成词,词再连缀成句。每一个汉字是语文最基础的元素,一笔一画都是先人的智慧,音形义中蕴藏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字开篇,让你从头开始感受汉语的美妙与魅力。傲”,那是何等傲岸不屈的心性!另一方面却又“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这又是怎样优雅的情怀!——看哪,这其中的一个“审”字是不是值得仔细玩味一番?明明房屋窄小,仅可“容膝”,却觉得足以让自己安身立命,而且能活得通透舒展,这分明是听从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产生的理性审视吧?也许,那时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最后,还得提提《吕氏春秋》,《察传》篇里说:“闻而审,则为福矣。”不仅对于外部世界,更在于对自我生命,有一番“审”(审慎)的态度、“审”(审视审察)的功夫。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做个有福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