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完美的“完美”故事

2017-01-27 06:04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幼儿园林巧珍
早期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完美小兔子兔子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幼儿园 林巧珍

一个不完美的“完美”故事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幼儿园 林巧珍

孩子的成长是什么?我认为,不在于能不能成功地养好几个动物,最最宝贵之处,就在于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尊重和敬畏。这些都是成为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是幼儿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案例

初见的喜悦

潇晴把自家喂养的小兔子拿到了班级后,孩子们争相观赏,吵着要摸摸小兔子。大家一致决定,在自然角里,给小兔子安个家。小兔子的入住,让自然角里的生命气息一下子盎然起来。老师孩子忙得不亦乐乎,很快,从各处“募捐”而来许多材料,兔笼、兔粮、蔬菜、瓜果,堆了一角。孩子们一有空,就跑来和兔子聊天、给兔子喂食……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小兔子的喜爱。

伤心的离别

小兔子受到了持续三天的“热情款待”后,今早,蜷缩在“新家”里不动了。孩子们陆续跑来围观,有的猜测:“小兔子是不是噎到了?”有的担心:“小兔子是不是生病了?”有的好奇:“要不要把小兔子拿出来看看?”……在猜测和观望中,渐渐地,孩子们发现小兔子开始抽搐,随着抽搐的频繁,最终,兔子瘫软在那里,再也不动了。

“林老师,小兔子死了。”潇晴第一个哭着跑来找我,然后是一大波孩子。“嗯,小兔子应该是死了。”我说。“我想把它带回家。”潇晴说。“我们把它埋起来吧,埋在幼儿园里,这样我们以后想它了还可以去看它。”有个小朋友提议,很多孩子随即附和,一些孩子忙着安慰潇晴。潇晴想了想,点了点头。就这样,我们给小兔子在幼儿园的后花园里挖坑造坟,和小兔子道了别。

抛问与无解

简单的仪式过后,悲伤的氛围笼罩在班级里。有一些孩子开始“寻找凶手”,在几番争论和哭闹后,大家把“凶手”锁定为班级里的香芃芃和阿哲两人。教室里,越来越嘈杂,指责声一声高过一声。

第一次抛问,我说:“为什么你们觉得他们是凶手?”孩子们陆续回答:“我们每次都给兔子喂一点点,他们给小兔子喂得太多了。”“是的,我劝了他们也不听,还一直喂,一直喂。”“小兔子一定是被撑死的。”“对,就是他们俩,让他们赔!”孩子们的情绪越发激动,开始声讨。

我接着第二次抛问:“既然你们都说小兔子是被撑死的,说明大家都知道,兔子吃东西是有一定量的。那你们知道小兔子一顿吃多少才合适,一天又要吃几顿吗?”当我抛出这个问题后,教室里安静了,孩子们谁也说不清楚。即使是兔子的主人潇晴,也支支吾吾地说要回去问问奶奶,明天再来告诉大家。

第三次抛问:“不着急,这样,我们用一个礼拜时间,一起去了解一下。大家把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兔子的事情记录下来,下次再来讨论,好吗?”

调查和讨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孩子们在调查表上记录的内容越来越多。通过分类和整理,我发现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兔子能吃什么?兔子不能吃什么?兔子的喂养方式?于是,我们坐下来一起讨论,并统一了意见:兔子的食物主要有兔粮、牧草、多汁饲料三种。兔子最喜欢吃的是多汁类的饲料,例如白菜、生菜叶、胡萝卜、香芹等。我们还知道了兔子不能吃高脂肪、高水分食品。例如巧克力、方便面、面包等等,以及蛋类食品、含荤油的食品等,所以小朋友不可以给它喂零食或者我们人类的食物。我们还知道了兔子是不知饥饱的,所以每次喂食都要定量、定点……孩子们通过资料收集,了解了关于兔子饮食的很多习性。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调查途径也比较多样化:有从父母、祖辈那里了解的;有从兔粮的说明上了解的;有问卖兔子的老板的;还有百度调查的……通过这次小调查,孩子们还学会了如何多途径地收集信息。

此外,为了解决大家分别喂食,导致小兔子吃得过多的情况。孩子们还商量出几个比较合适的喂养方式,比如:1.每天一个值日生,轮流喂养小兔子;2.喂好一次必须做一次标记。

失望和决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讨论,孩子们达成共识:再养一只小兔子。自然角里又热闹了起来,这次大家都异常小心地喂养它,互相提醒,生怕伤害到小兔子。但是,事情的发展却不像童话故事那样完美,等待我们的是又一次的诀别。小兔子又死了,这一次不是死于喂养过当,而是因为突发而来的寒流……

这一次,少了争执,但是孩子们的情绪特别低落,很多孩子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因为小兔的死去,因为努力后的失败,更因为我们对兔子的了解还不够。小兔子的死亡所有人都有责任,因为我们的疏忽,又一个生命消逝了。

“宝贝们,还想让新的小兔子住进中3班吗?”这一次,孩子们犹豫了,有的低头不语,有的则一边擦泪,一边摇头……

“为什么呢?”我问。

“万一又养死了呢?”即使重新养一只小兔子,也不是原来的那只了。”“每个动物的生命只有一次。”于是,自然角里所有的动物饲养计划暂停了。

反思

1.重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过程的价值远胜于结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教师应当高度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过程,而不仅关注验收结果。从幼儿两次饲养兔子的结果来看,都是以失败告终。但是,仔细分析整个过程:孩子们从刚开始的喜爱兔子,给兔子盲目喂食;到了解如何喂养兔子,进行有方法的照料;再到决心暂时不养兔子。这整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对兔子的认识有提高;照料方式也更科学;饲养动物的态度也更加慎重。虽然他们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他们逐渐学会了寻找自身的不足,积极地寻找方法解决,对自己的错误自发地改正。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变化是可喜的,它背后蕴藏的价值比结果本身更为可贵。

2.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关注有效的支持和引导

《指南》中还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案例中,教师针对中班幼儿的特点,对于“如何饲养兔子”的问题,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支持。比如:利用三次抛问,引发幼儿对于兔子死亡原因的调查,从而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通过创设环境、张贴调查表,从而呈现幼儿的探索过程;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幼儿梳理零散的经验,获得有效的认知经验;此外,教师还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心理环境,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等。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支持,幼儿对兔子的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拓展了认知经验;同时学会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测;尝试通过收集信息、调查解决问题;还学会了用图画和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以及和同伴大胆交流、共享各自的经验。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无论是探究能力、记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因此,老师的支持是有效的,推动了幼儿的发展。

3.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重视不可估量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案例最后,孩子们对于“是否继续养兔子”的问题一改往日的兴致勃勃,大多以沉默表示。他们的这个决定初看是一种放弃的行为,似乎不利于“坚持性”培养。但是仔细思考,却发现这个决定的背后隐藏着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从幼儿的回答中可以发现,他们理解了生命只有一次,明白了一旦消逝就不可能再重来。通过活动,幼儿从最初的“喜欢、愿意亲近——爱护、主动了解——尊重敬畏”,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孩子的成长是什么?我认为,不在于能不能成功地养好几个动物,最最宝贵之处,就在于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尊重和敬畏。这些都是成为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是幼儿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成长

通过解读这个案例,我欣喜于幼儿的转变和发展,他们的发展不仅来自于能力的提高,还来自于行为的转变,更来自于个性品质的提升。但这个案例中也留有遗憾,例如:如何引导幼儿更加耐心、有责任心地照料动植物;如何引发幼儿对动植物的进一步探索;如何关注幼儿的差异性;如何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这些都是我今后工作中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的。

生命中纵然有成长的喜悦,但也有不可避免的“磨炼”。我想,这次经历将成为幼儿生命中的一种收获。有时候,遗憾也能成就一种完美,这或许也是生命之所以“美丽”的真谛!

猜你喜欢
完美小兔子兔子
兔子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可爱的兔子
小兔子的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