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颖 秦皇岛日报社; 王宏艳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厉斌斌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秦皇岛市社会力量参与“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研究
么颖 秦皇岛日报社; 王宏艳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厉斌斌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公共文化建设是由公共部门生产和提供的满足大众需求及促进大众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服务和产品。近年来,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高,在政府参与的基础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迫切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秦皇岛 社会力量 互联网+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目前,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的秦皇岛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果,如博物馆、图书馆、旅游景点、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民间组织、民营机构等,为公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秦皇岛市社会力量参与“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秦皇岛应该巧借“互联网+”的平台,有效实现社会力量的整合,凸显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在线化和数字化。
秦皇岛一直坚持“用灵魂塑造文化、用精神培养文化、用产业发展文化”的理念,全面实施“旅游立市、文化强市”的战略,打造“旅游+文化+生态”的新局面。秦皇岛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如《秦皇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等,积极号召社会力量主动投身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但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过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广泛。社会力量参与主要包括两种即公民有组织参与和公民个人参与。秦皇岛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力度不够广泛,仅以极少数的企业和政府联合部门的非盈利性组织为主体,很少有公民和企业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即使有部分营利性组织参与,也是被动参与的,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尚未意识到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性。同时,部分参与的社会力量还缺乏一定的资金支持,影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水平。
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相关制度尚未完善。由于参与的社会力量的水平各不相同,很难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调,难以发挥社会力量的真正作用。而营利性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把利益作为首要因素来考虑,重视利益的回收,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公益性相背离,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引导。
3.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目前,秦皇岛市虽然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但是,政府只是注重号召社会力量参与,却缺乏参与后的有效管理、评价和反馈。社会力量一旦参与后,政府就认为完成了任务,并没有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忽略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评价和反馈。部分社会力量根据自身的利益来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发展,严重打消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意愿。
4.缺乏对“互联网+”的充分利用。目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形式相对单一,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还是以文艺演出、资金赞助等传统的方式,缺乏对“互联网+”的充分利用。同时,公共文化的服务建设的宣传方式、获取资源信息的途径也较费力费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应该与时俱进,巧借“互联网+”的平台,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动力,让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人们群众谋福利。
1.鼓励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政府应该抓住“互联网+”的机会,增强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宣传,让社会意识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魅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不仅包括营利性组织,还包括公民个人、非营利性组织,增强社会服务的力量。同时,政府还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形式,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公共文化网站等形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发展。
2.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制度。政府应该积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相关制度。首先,应该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让社会力量主动并乐于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力量的有效管理和调控,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条不紊的发展;再次,利用互联网互动行为的优势,及时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行评价和反馈,认可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3.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手段。“互联网+”改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手段,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便利。首先,秦皇岛市应积极搭建各类互联网平台,方便人们获取最前沿、高端的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吸引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关注;其次,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终端或电脑等设备了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也为公共文化资源的传播创造新的平台;最后,打造移动式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实现资源的共享,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奠定基础。
4.建立区域性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平台。政府和社会力量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区域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平台,让公共文化服务向“智慧”和“互联网+”转型。相关部门对网络中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汇集相关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数字化以及实体化资源,构建“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新模式,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
5.实现社会力量与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有效对接。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平台对社会各种力量参与“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在一体化平台上构建大众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需求、管理、监督等模块,再结合信息技术,将推动社会力量与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有效对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动性。
秦皇岛市社会力量参与“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政府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积极性,推动秦皇岛市“沿海强市,美丽港城”的建设。
[1]王静坤.秦皇岛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商,2016,(35):64.
[2]赵苑苑.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对策研究[D].宁波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