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羽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浅谈打造专业化辅导员职业指导队伍对高校的重要作用
李洁羽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职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性,都不同程度地对大学生开展了职业指导教育。与此同时,也对高校从事职业指导师队伍专业化越来越重视。本文将从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所占的重要位置和方法进行简单叙述。
辅导员 学生 就业指导
1.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全程化和阶段性开展。当前,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宣讲、就业信息提供、求职技巧培训和就业手续的办理上,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因此,很多高校正在逐步将工作对象从应届毕业生扩展到全体在校学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努力做到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而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的重点就是切实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从大学生入学开始的职业启蒙、心理引导到寻求职业的指导,直至顺利就业,都是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2.辅导员的工作特点有利于开展就业指导。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也从政治引路人转变为指引学生素质发展、成长成才的良师益友。一是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与学生最近”的老师,辅导员为大学生提供的职业生涯辅导,是大学生将来成功踏入社会的第一个有力支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择业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点。二是辅导员工作的全程性和过程跟踪性,要求其关注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并能做出及时的评估与指导。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交往最密切、接触最频繁,也是学生生活中的贴心朋友,容易与学生建立起有效沟通的平台,对学生的情况掌握最全面,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1.辅导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有:一是辅导员不仅担任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任务,还要承担党团、行政、教学、科研工作,任务繁重,精力分散,对就业指导工作认识不足;二是由于部分高校辅导员工作年限短,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知识,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三是很多高校缺乏有效的考评和激励措施,加上部分辅导员从事兼职工作,待遇偏低,工作责任意识不强等影响了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
2.就业指导工作要讲求科学方法
首先,服务功能与教育功能相结合。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长远发展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最高目标,这也意味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发挥服务与教育功能,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生活之中。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应利用每学期开学伊始或毕业生离校之际,针对各年级学生,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校友座谈会、举办模拟招聘会、组织同学参加职业能力测试等形式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就业指导的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相结合,指导大学生准确认识自我,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规划意识,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
其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目前有一对突出的矛盾加剧了严峻的就业形势,即企业对毕业生的预期发生了变化和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发挥大学生在就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高校辅导员要坚持共性化辅导和个性化指导的工作方法,鼓励学生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在参与中提升能力、发扬个性、完善自我;利用先进典型的事例,通过就业指导课和个别谈话的方式,指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根据个性、兴趣和特长准确进行自我定位,主动出击,增强主体意识,克服“等、靠、要”的就业心态;开展创业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增加公关礼仪、经营管理、创业常识和技能培训等,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平台。
第三,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和突破口。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青年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就业形势的重要渠道。高校辅导员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珍惜大学期间的各种实习机会和勤工助学机会;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促使学生努力扩大与社会的接触,在认识社会的基础上认识自我,锻炼自我;要整合资源,加强指导,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载体,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四,重视特殊群体学生的就业指导。贫困生、学业困难、以“读书”为中心等特殊群体是就业指导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对象,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挫折感强,功利色彩重,不善言辞和交往等,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得不够自信,容易成为就业弱势群体,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于维持校园稳定,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意义重大。高校辅导员要让弱势群体学生在比较中找优势,从克服学生自卑心理入手,经常在公开场合开展一些旨在锻炼每个学生动口、动手能力的活动,比如辩论、演讲、自我介绍等;要以心理咨询和就业教育为主,分析特殊群体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收集整理必要的求职技巧,做好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顺利就业。
第五,统筹安排,阶段化开展工作。任何工作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工作方法,针对不同年级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分阶段,有侧重的开展。第一阶段(一年级)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初步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开展自我探索,对大学三年有明确细致的规划、处理好专业与兴趣、专业与职业的问题,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二阶段(二年级)引导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以调整或确定自己职业和发展目标,同时掌握一定的求职技能;第三阶段(三年级)引导学生熟悉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完善求职材料,做好求职前的各种准备,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同时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有意识地做到从学生角色到职业人角色的转变。
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辅导员职业实战能力略显不足
职业指导作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从业者具备专业的知识结构和增强专门的培训。以我院(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队伍得出以下特点,35岁以上辅导员为3人,25岁至32岁之间辅导员为49人,其中达到包括14名新进人员,达到三年或三年以上辅导员经验的老师仅有5人,基于以上数据显示工作实战经验不足势必严重制约辅导员职业指导的工作质量。
2.事务性工作较多导致辅导员精力不足
职业指导的任务重,工作周期长。辅导员在自身工作量十分饱和的情况下明显无法做到分身有术。当前,虽然许多高校都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做了明确界定,但仍然摆脱不了“保姆”这个头衔,依然成为了只要与学生有关的一切事务就离不开辅导员的身影,导致辅导员忙于应付日常事务和突发状况,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说的就是辅导员的工作,基于以上情况辅导员很难在拿出更多时间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3.辅导员的工作主动性普遍不高
职业指导工作需要极富耐心、热心和热情主动,与此产生鲜明对比的就是辅导员对现有工作没有过多的主动性。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点:一是辅导员岗位声望不高、职业存在感偏低、晋升渠道狭窄、收入偏低,“保姆”的头衔扔不掉,很少有辅导员会在这一职位上奋斗终生。二是我国职业指导起步较晚,对该工作认识不深,一般都会认为是学院又给增加了一份工作,这样就容易导致辅导员对该项工作敷衍了事,效率低下。
[1]谢芳.颜伟.积极发挥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心态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15
[2]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C].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
李洁羽,女,助理馆员,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经济系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