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飘艺 李韵文
中央民族大学
从国际收支角度理我国的解跨境资本流动
张飘艺 李韵文
中央民族大学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跨境资本流动中资本流入的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从1984年的36亿美元上涨至2008年的9812亿美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国际收支表作为一种统计报表,记录了一个国家与世界的主要的经济活动,而对于跨境资本的理解可以将国际收支的资本与金融账户作为切入点,从数字角度进行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 跨境资本流动 外汇储备 资本与金融账户
2014以后,我国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长期“双顺差”的格局扭转为“一顺一逆”,即经常项目的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下同)逆差。与此同时,我国的外汇储备也从之前的上升期进入缓慢下降期。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1655.74亿美元,到2014年的38430.18亿美元。然而2015年开始,外汇储备逐渐开始缓慢下降(2015年33303.62亿美元;2016年30105.17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收支表中包含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和净误差与遗漏,而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的金融账户分为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和储备资产。储备资产所反映的官方的国际储备状况,而研究一国的整体对外资产负债情况时,我们需要剔除储备资产。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的官方数据统计,若就单单资本和金融账户而言,除2016年是顺差263亿美元外,自2000年,我国都是逆差,但是2016年非储备性金融账户逆差4170亿美元,资本账户逆差3亿美元。因此“一顺一逆”中的“逆”不是单单指全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而是将储备资产剔除后的剩余的资本金融账户,否则我国在此之前一直都是“一顺一逆”,而不是“双顺差”格局。
跨境资本流动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随着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联系不断加强,其在国际间的流动相对于以往变得更加频繁。本世纪的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2013年,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新兴经济体;第二阶段是2014以后,国际资本逐渐从新兴经济体流出。
第一阶段可以根据资本流动的动因再细分为两个时期,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资本流入通常受两方因素的影响,一是拉动因素,二是推动因素。拉动因素指的是高的收益风险比,可以理解为,新兴经济体较好的经济增长前景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吸引外国投资者。推动因素是指资本输出国国内的投资吸引力下降,如低利率、低投资回报率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发达国家经济体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利率下降,国际货币流动性大大加强,这也促进了新兴经济体资本的流入。
中国的跨境资本流动与全球的流向大致相同,第一阶段为2000-2014,资本大量流入,经常和资本账户“双顺差”;第二阶段为2014年以后的“一顺一逆”格局。
在第一阶段中2008年以前,中国直接投资顺差规模逐渐增大由300多亿美元上升到1000多亿美元,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的直接投资顺差跌回1000亿美元以下,但之后的几年的都保持在较高的顺差水平,其中2011年和2013年甚至分别达到了2317和2180亿美元的顺差水平。另一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以后,其它资金流入渠道所占的资金比重开始上升,证券投资在2008年以前经常为逆差,2008年以后证券投资呈顺差且数额呈上升趋势,到2014年达到峰值824亿美元。与其它许多研究得到的结论相似,流入新兴经济体的资本总量更多地取决于推动因素。
第二阶段2014以后,美国开始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并不断上调利率,美元汇率有所增强,这放缓了国际资本市场流动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资本从新兴经济体的流出。同时中国的外汇储备由升转降,资本和金融账户由顺差转变为逆差。与其它项目相比,直接投资一项发生了较为重大的改变,由以往一直的顺差,到2016年的466亿美元逆差。
有些人认为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逆差就是资本流出,与外资撤离相同,事实上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逆差一方面是由国际形势导致的外资撤离,另一方与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改变也有关系,原来经常项目创造的财富都会进入央行储备资产,现在都变成了企业和居民自己持有。因此市场主体持有的对外资产有所上升。
我国的对外资产主要集中在中央银行,其主要形式是储备资产,而对外负债则是主要集中在私人部门。 相较于过去的几年,通过外汇储备形成的官方对外资产下降,更多地转向企业和个人,这其实是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原本一边倒的外汇持有结构。据外汇局的统计数据,2015年,银行累计结售汇逆差29361亿元,累计远期结售汇逆差12137亿元。
由于2014年以前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利息较低,因此降低了美元的借入成本,中国企业倾向于国外融资,由此增加了借入外债的数额。然而,2014开始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并逐步加息,上调利率;同时,中国的国内利率有所下降,在低利率环境下,相较于国外,国内环境更适于融资,中国企业转向国内融资,开始加速购汇还债、加大外汇持有。
事实上,对于资本和金融账目的逆差我们没有必要过度担忧,除逆差额在可控范围内,逆差本身的出现也是一种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反应。一方面,未来资本流出,特别是中国本土资本主动流出将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央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正在发生重大改变,这也预示着央行将淡出对冲外汇角色,加速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及利率和汇率市场化。
[1]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间序列.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2]李扬.失衡与再平衡[J].国际金融研究,2014(3):3-6
[3]牛晓健,钱旭.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推力”还是“拉力”[J].经济问题探讨2014(9):107-111
[4] 杨农.全球资本流动逆转,新兴经济体如何应对[J].国际经济评论,2014(3):117-120
张飘艺(1996-),女,汉族,浙江人,本科,中央民族大学,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李韵文(1996-),女,汉族,湖南人,本科,中央民族大学,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