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芬 上海电机学院
浅议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模式的创新
陈丽芬 上海电机学院
2013年中国在上海浦东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开启了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快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并在社会、经济、体制、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海上海自贸区体制改革中海关监管模式的各项创新,分析其对海关工作带来的各项机遇与挑战。
上海自贸区 海关监管 改革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该试验区范围覆盖了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达28.78平方千米,并根据先试先行推进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需要,逐步拓展实施范围和试点政策范围,形成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该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要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努力形成促进投资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着力培育国际化和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中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国服务。
上海自贸区是中国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试验田”,更是中国积极应对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必然选择。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取得很大的发展。目前,中国经济也正处于换挡关口,在国际需求疲弱及劳动力成本升高的压力下,寻找改革新的创新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称为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难题。承载着众多责任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近日被批准成立。希望自贸区的设立重振地方乃至全国经济,激活企业发展活力,带动产业、产值快速提升,有效拉动内需和地区经济的繁荣,被称之为“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另一方面从国际形势上看,美欧自贸区谈判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建立的两大自贸区都不包括中国,面对未来世界贸易格局的可能改变,中国将面临严峻“二次入世”的危险。为了缓解可能出现的危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有必要建立“属亍自己”的自由贸易区域。
自贸区的设立表明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对外开放的决心,为“二次入市”破除市场壁垒和体制机制的障碍,为开展国际贸易新格局的相关谈判积累经验,为中国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铺平道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不仅顺应了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增强了我国国际竞争力,同时对我国积极主动实施对外开放战略起到积极作用。上海自贸区旨在通过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以开放促改革,建立融入全球新格局、新规则的“倒逼”机制,达到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设立上海自贸区的主要任务是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其他区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上海自贸区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模式。在一线,创新监管技术及方法,简化进出境备案清单,简化国际中转、集拼和分拨等业务进出境手续;在二线,推行“方便进出,严密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通过风险监控、第三方管理、保证金要求等方式实行有效监管。
自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来,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新政不断推陈出新,已出台14项自贸区创新制度,其中部分监管措施已经在全国和上海自贸区外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物流中心(B型)、或保税监管场所启动实施。
(一)自贸区建设对海关履职提出全新课题
上海自贸区建设有四大制度创新:投资管理制度创新,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实施事中事后制度创新,这一些系列制度创新释放了新的改革红利,其内涵已远超货物贸易范围。
海关要从战略的高度把握自身定位,全面有效履职、优化监管服务,最大程度地促进货物和服务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要积极防范新一轮开放可能带来的金融、税收等风险及在意识形态、国家安全方面可能造成的潜在威胁。
(二)自贸区建设对海关改革形成倒逼机制。
自贸区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了自贸区6大领域。18类、23项开放措施,设计各类新型贸易业态发展和功能拓展措施。
海关必须全力发挥好海关职责作用,在确保有效监管前提下,以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服务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自贸区建设对海关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海关必须在执法环境、监管能力、信息化水平、设备及监管条件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不适应和业务量与人力资源之间、企业的便利化需求与海关有效监管之间的矛盾。
海关必须坚持贸易安全与便利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一套自贸区及面向全关境的海关新制度体系、新管理体制和新监管模式,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
[1]颜晨广,姚瑶.上海自贸区政府管理模式创新之问题分析[J].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9)
[2]冯志峰.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经验归纳、问题检视与复制方法[J].亚太经济.2016(7)
[3]竺彩华,李锋.上海自贸区建设的主要成就与问题分析[J].亚太经济.2016(1)
[4]沈国兵.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对中国经贸发展的影响[J].社会科学家.2013(12)
[5]王立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主体性文化教化[J].求实.2015(3)
陈丽芬(1981-),女,湖北武汉人,硕士,上海电机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