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的探索
——以上海堤防处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志愿服务合作为例

2017-01-27 11:12刘津铭陈思思
科学中国人 2017年9期
关键词:河海大学校地意愿

刘津铭,陈思思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校地合作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的探索
——以上海堤防处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志愿服务合作为例

刘津铭,陈思思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具有明显的主观能动性,渴望通过志愿服务实现自身的价值、锻炼自身能力。社会大众对接收志愿者服务仍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同时有接收服务的需求,也不能及时的提出诉求。校地合作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应加强校内以及校外的志愿者管理组织建设,对需求进行多元、个性、专业化划分,构建校内校外长效的沟通机制,加强服务需求信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布,实现服务需求、志愿者意愿与个人能力提升之间的完美衔接。

志愿者;大学生活动;综合能力;公共服务

志愿者服务起源于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现已成为一种利他主义、慈善思想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在我国志愿者服务活动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与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不无关系,但相较于西方国家的志愿者服务仍然有许多不足。在我国高校学生是开展志愿者服务的主体,志愿者服务的开展模式并不成熟,志愿者的服务意愿、社会对志愿者服务的需求未能有机的整合起来。本文基于理论、调查分析,尝试探索校地合作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的探索。

1 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的意愿与现存的问题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具有主观意愿。对于大学生而言,开展志愿者服务是升华自身奉献精神、提升个体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随机调查了河海大学500名在校大学生,结果显示,所有学生都认可志愿者服务,其中99%的学生表示未来正在参加志愿者服务,或有机会的话会参加志愿者服务,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的意愿非常强。从参加志愿者服务的目的调查结果来看,约为86%表示,能够锻炼自己的,包括沟通能力、实践能力,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约54%的学生认为志愿者服务对于今后的工作非常有利,若能够利用自身所学则自己更愿意参加志愿者服务。极少部分表示因为大学课余时间充裕,参加志愿者服务是为了充实时间。但遗憾的是,仅有约14%的学生尝试过寻找志愿服务的机会,近1%的学生了解大学内志愿者社团,并参加过志愿者社团的活动。从调查结果来看,河海大学的志愿者服务呈现以下特征:①主观意愿较强烈,对志愿者的态度积极、正面;②有强烈的锻炼自身的目的倾向,以利于今后的发展;③不了解志愿者活动,或绝大多数没有主动联系志愿者组织。河海大学志愿意愿有待激发,缺乏渠道,将志愿意愿与志愿机会联系起来。

2 社会对志愿者服务的需求

志愿者服务存在提供者与接受者,在我国志愿者服务的接受度主要在青年群体,中老年人对志愿者服务的态度整体上仍然是正面的,但也不乏人群认为志愿服务是“瞎忙活”、“傻”,这些人群可能存在明显的利己倾向。另一方面对于接收志愿服务的态度,人们的态度更加消极。受传统文化影响,长期以来,我们认为独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时认为接收他人的无偿帮助是可耻的行为。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在部分领域,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上海提防设施管理处,主要工作包括应急抢险、物资管理、简单的故障维修、在用设备检修与保养、测绘等,这些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对志愿者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上海提防设施管理处如果让志愿者参与进来,一方面可能害怕会落下尸位素餐的名声,另一方面担心学生能力不足,出现疏忽,出现工作质量问题,最终影响提防事业水平。部分上海提防处工作人员担心管理志愿者,指导志愿者工作,反而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若出现事故,反而需要承担责任,不愿意做出改变。

3 校地志愿者服务工作模式

3.1 校地志愿者服务工作模式需要解决的矛盾

从前文分析可知,构建校地合作志愿服务工作模式,需要解决的矛盾包括:①大学生个人志愿的意愿,培养自身能力与志愿者工作本身能否提升自身能力的矛盾;②大学生的个人意愿、行动能力之间的矛盾;③大学生自身工作能力与志愿者工作本身能力要求之间的矛盾;④志愿者工作与接收服务的单位本身工作秩序之间的矛盾。

3.2 模式构建

校园、地方组织之间,需构建长效的沟通机制。确认志愿者服务的计划,明确服务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志愿者与服务需求明确:①明确校园能够提供的志愿者资源,包括人员、人员的素质能力,能力评价包括有无志愿者经验、个人积极性、专业技能、时间是否充裕等;②明确地方组织中的服务需求的数量、需求对志愿者的要求,需求可分为专业性的需求、一般需求,一般需求应该是生活类、无专业技能要求的需求,如照料老人,专业性的技能应该包括前文提到的应急抢险、物资管理、简单的故障维修、在用设备检修与保养、测绘等,这些专业的需求对志愿者能力要求较高,对志愿者的锻炼性也较强。

(2)志愿者资源的组织:①组织登记希望参加资源者人数,登记每个人的信息,能够参加志愿者时间,联系方式,以利于校园内的志愿者管理机构能够及时了解动态资源,能够随时安排;②校园需要有完善的组织模式,通过平台的方式显示即将开展的志愿者服务,这些服务的要求,让学生能够心中有数,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参加这些活动;③校园内有高校的志愿者组织,能够做好需求的更新、志愿者资源管理、志愿过程管理,确保志愿服务过程中学生的安全,能够审核需求者发布的信息,审核信息是否真实、可靠;④在开展志愿服务时,有专人进行协调、管理,负责志愿者与需求者联系,解决实际问题走好安全管理;⑤能够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将志愿者服务与学分挂钩,纳入档案管理内容。

(3)被服务的组织:需要做好需求的调查、更新,及时反馈,准确的分析这些需求对志愿者的要求,从多元角度,丰富需求的种类,同时负责志愿者服务期间的安全工作、指导工作,保障志愿服务的顺利完成,做好被服务者的管理,做好宣传。

4 小结

校地合作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应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传递志愿服务的正能量为主要目的,应加强校内以及校外的志愿者管理组织建设,分析社区居民的多元、个性、专业化服务的需求,加强校内志愿者的资源管理,提高覆盖率,构建校内校内长效的沟通机制,如打造志愿者服务网络平台、手机APP的O2O模式,实现服务需求、志愿者意愿与个人能力提升之间的完美衔接。

猜你喜欢
河海大学校地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重点选题方向
校地合作“闻令而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昔阳县“三区”服务特派团开展产业调研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重点选题方向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校地审计人才合作发展探析
高等教育质量模式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