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国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跆拳道运动对大学生自信心与耐挫力的影响分析
曾庆国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自信心和耐挫力是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指标,但根据相关社会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养教方式及社会转型等因素导致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偏低,特别是群体性自信心和耐挫力水平持续下降现象凸显,亟待提高。跆拳道具有鲜明的技击性和对抗性,可以凭借漂亮的技术提高身体各项机能的同时,更能在对抗中帮助大学生群体重建自信与耐挫力,从而真正达到修身养性、锻炼心智的目的。
跆拳道运动;大学生;自信心;耐挫力;影响
1.1.1 原生家庭教育不当是导致大学生群体自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人格发展和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是自信心的重要指标,个体自信心的建立与其成长经验的获得呈正相关性,因此,大学生自信心的建立离不开原生家庭对子女良好的心理教育的重视。但笔者通过针对“大学生自信心影响因素”该问题发起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家庭养育方面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长期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影响,大学生原生家庭的溺爱式教育发生率较高,家庭事务参与度过低,学生群体课余时间基本被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占据,导致大学生群体整体在人格发展和人格自我完善方面缺乏经验。由于从小被家庭及社会过分关注,由此导致我国大学生群体到成年特别是到大学后在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方面普遍缺乏约束和规范。而更为严重的是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各级中小学学校基本尚未开展相关工作。由于缺乏自我管理及社交自信心,不少大学生在入学很长时间都无法打开新局面,一学期下来容易导致自闭、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成为影响大学生群体自信心的主要影响因素。
1.1.2 他人的评价是影响大学生自信心最为直接的外因 人的社会属于群居社会,个体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社会,个体的自信心的建立往往体现在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认可上。但当今的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却是中国变化最快的10年,由于整个社会氛围过于注重结果,轻视过程,而与大学生自信心建设非常紧密的社会活动及相关的组织建设又没有很好地跟上,这样给当今大学生接触社会、得到社会认可的机会并不多,个人能力往往只能单一地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而学习成绩往往与智商相关性更强,对情商的发展帮助不大,反而更容易助推出自卑、抑郁、焦虑、孤傲等不良心理。此外,由于独生子女的关系,家庭出于保护成长的目的实际过于干预子女,致使其同龄群体间严重缺乏交流和合作,更无法在游戏中促进其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和良好人格的形成。
耐挫力是指个体对挫折的认识、对待挫折所体现出来的情绪反应及挫折后的行为反应。良好的耐挫能力不仅考验个体在面对挫折时的问题处理能力,更能使个体在挫折中获取相应的生活经验,积极借助现有条件解决问题,寻求突破。但我国当前大学生群体在耐挫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抗挫折能力,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2点。
1.2.1 社会、家庭普遍缺乏挫折环境的营造,致使大学生群体挫折适应能力近10年呈持续下降态势 由于个体能力及其所具备的外在条件的差异导致不同大学生遭遇的挫折各不相同,但耐挫力却是支撑大学生个体克服困难,寻找脱困办法的重要心理素质。相比过去10年当今大学生群体普遍耐挫力水平低下,特别是环境适应能力水平过低,广为社会诟病。大学生的耐挫力是其面对挫折的认知能力和面对挫折所产生的情绪反应,由于当今的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从小生长环境缺乏挫折,基本成长于无挫折环境,这也是其成年后心理承受能力低、心理防卫机制弱的主要原因,他们一旦进入挫折环境容易出现恐惧、紧张、苦闷、退缩等悲观情绪,严重影响了其他个人综合能力及原有处理问题的能力的发挥。
1.2.2 中国社会“过誉”式教育的泛滥及挫折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缺乏化解挫折的经验 最近10年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和多元化自由发展的一个活跃时间段,特别是民办教育、西式教育发展突飞猛进对中国传统教育造成了巨大冲击。特别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等“过誉”式不当教育思想的灌输,使得中国家长在家庭教育上趋于急功近利,功利型教育思想下驱使家长让学生自由玩耍发展的时间严重缩短,甚至被残酷剥夺,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严重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甚至沦为不折不扣的学习机器。国外一项研究认为,适当的家务能够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但我国独生子女参与家务的比例和时间投入远远落后于国外家庭,不少受访高校学生表示从未或较少参与家务、家庭决策等家庭事务,在家庭生活中只关心学习即可。而对“自己的衣食住行及困难”问题学生的作答则是“家长负责处理,不需要自己管”,可见中国社会“过誉”式教育的泛滥及挫折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当今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化解挫折的经验,甚至心胸狭窄,容忍能力严重匮乏,不少人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更不会处理同学之间出现的小矛盾和小摩擦,甚至因为言语不和而出现的校园暴力犯罪事件呈逐年上升态势。
首先,能够显著提高参与学生的身体敏捷性和体质,从而增强运动自信心。跆拳道的动作讲求速度、力量和效果的有效配合,以击破为测试功力的手段,而技击效果需要练习者具有充分的自信果断对其对手及其所面临的当时的情况准确作出判断才能做到。从运动本身来说,跆拳道在运动量上比较大,需要练习者全身肌肉和关节的密切配合才能到位地完成相应的动作,因此在长期的练习中,练习者的运动机能得到加强,身体素质自然也得到较好的提高,特别是心肺机能、力量、身体灵敏性、耐力等指标得到快速提升,由于身体素质的整体提升也使得练习过跆拳道的大学生敢于挑战其他运动项目,自然借助体育运动增强了自信心,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其次,能够有助于拓宽学生社交圈子,提高学生的社交自信心。具体来说,由于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团体性运动,练习者来自不同院系,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交际功能,群体间的竞争性被弱化,在轻松的氛围下和在天长日久的相处中,练习者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更容易培养且相对更牢固,有助于拓宽学生社交圈子。加之,跆拳道运动本身是一项注重礼仪的运动项目,要求需要练习者从内而外都要尊重对手,崇尚高尚,通过每节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的礼仪强化的方式,使得参与跆拳道运动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使其团体荣誉感、尊重感、仪式感都得到了培养。此外,学校跆拳道各级协会经常组织会员在各种学校重大场合中进行各种表演和汇演,更是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从而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自信心。
2.2.1 有助于提高参与学生的内在受挫思维水平 跆拳道的品势是由若干个分立动作组成,是练习者入门的必修课,练习者只有通过长期不懈地重复性练习,并且有意识地记住品势演练的路线,才能充分领会跆拳道品势的精、气、神,而大学生在身心发展上处于思想情绪变化幅度较大阶段,容易因为各种挫折产生愤怒、暴躁、悲伤、抑郁等不良情绪。跆拳道实战技术更是很好地为学生的消极情绪的发泄提供了良好的发泄途径,该运动要求练习者在实战对练更要克服畏手畏脚、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被击打等各种困难,击破表演更是要忍受关节的疼痛,踢沙袋更是加强肌肉力量和提高反应速度的家常便饭,练习者只有敢于去面对挫折,改善其心理抗挫折能力才能真正寻找到机会击败对手,而抱怨、消极等待等则会被对手狠狠打击,高下立显。久而久之,则真正有助于提高参与学生的内在受挫思维水平。
2.2.2 能够促进大学生外在行为水平跆拳道是一种修身的体育锻炼,它的培训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形成完美、标准的技术动作,更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外在的动力及遵守一定的规则。经过1年以上跆拳道的练习,能够帮助练习者化解消极情绪,养成一种迎难而上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容易内化成生活态度,迁移到大学生群体生活和学习上,更容易敢于直视问题,调节内在思维情绪,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敢于寻求教师、朋友及同学的帮助,从而促进大学生外在行为水平。
大学生群体作为中国最具发展潜质的一个群体,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中国未来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因此,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大学生群体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工作上的挫折,构筑积极的自信心不仅是家庭、学校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理应承担起的责任。但虽然我国经济保持30年的高速增长,教育也获得极大进步,但是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国教育体系还是有很多工作尚待开展,当今大学生自信缺乏、抗挫折能力低下已经发展成一个群体问题,值得教育者和整个社会的关注。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跆拳道教学实践及对其他学校所开设的跆拳道的课堂观察发现,坚持1年以上跆拳道运动对大学生群体的自信心及耐挫力有积极改善功能,特别是在大一上学期就开设跆拳道运动的大学生群体中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能够使其在心理素质、自信心以及耐挫力的培养上更具有积极意义,在后续的跟踪实验中,坚持跆拳道后续练习,毕业生更能够内化掉毕业带来的焦虑、压力等不良情绪,从而在面试中获得更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获得积极的发展。
[ 1 ] 范海彪.跆拳道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1).
[ 2 ] 李军. 跆拳道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J ].医学教育,2009(6).
[ 3 ] 郜春霞,汤志强. 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G886.9
A
1674-151X(2017)12-089-02
投稿日期:2017-04-26
曾庆国(1962—),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