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雪娇
食药安全监控难 不法商贩为何屡禁不止
文 胡雪娇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提高,百姓对于食药安全越来越重视,食药安全便成为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虽然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治理食药安全,但是近年来我国食药市场的现状却不尽人意。为何不法商贩铤而走险、屡禁不止?这其中原因究竟为何?
如今日本、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地都已成为中国消费者的主场,眼药水、化妆品、保健品等越来越多的代购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圈。除了价格低廉似乎印着国外制造的东西在我国更有市场优势,近年来中国的食药市场频频爆出丑闻,使得消费者望而却步。尽管无良企业受到了处罚,有关官员被问责,但是一切归于平静之后,这些假冒伪劣的食药究竟应该如何处置?据了解,在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发生后,公安部指挥各地警方对相关案件共立案7起,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9名,刑事拘留45人,查封非法生产线80条,查扣用工业明胶生产的胶囊7700余万粒。
经历了初期的恐慌,公众心理逐渐冷静下来,而查处违规违法企业的诸多信息,无疑也是有效的镇痛剂。然而,仅有止痛远远不够,公众的不满与困惑需要答案:谁家的商品可以放心、何处才有安全?食药造假事件为何屡禁不止?
中国消费者认为,我国之所以食药安全难以控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对于食药犯罪的法律惩治力度不够,使得不法商贩损失不大,甚至存在“东山再起”的可能。但是也有人认为,目前我国食药犯罪管理的最大障碍不是刑量过轻,而是食药犯罪的起始点过低。全国人大代表吴向东在议案中指出,近些年,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违法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危害了公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现行刑法对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规定,仍不能达到有效遏阻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目的。“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造假犯罪的门槛设置过高,货值达到5
万元才算犯罪。很多时候由于造假货值较低,造假者被抓后无法判刑,导致违法者不断增多。”吴向东表示,以酒行业为例,消费者在饭店中常会喝到假酒,但受困于量刑门槛高及货品价值低,导致此类现象层出不穷。据悉,目前国家对食品药品安全犯罪行为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刑法典第三章第141条至第144条。对此,吴向东认为,上述关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刑事处罚规定并不能达到有效遏阻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态势,仍需进一步完善。他建议,必须降低起刑点,加大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惩处力度,才能从根源上遏制此类行为的发生。建议法律规定:凡是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和假冒伪劣食品者,即构成犯罪,公安机关有权对其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同时加大财产刑的处罚力度,并引入市场禁入制度,一旦违法者构成犯罪,则终生禁止其进入食品药品生产销售领域。吴向东还表示,财产刑的设定难以体现罪刑均衡以及资格刑的缺失也是造成食品药品违法犯罪事件不断出现的原因之一。他认为,罚金刑在刑罚处罚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罚金的数额要与行为人的罪责刑相适应,惩罚性赔偿应当成为惩治犯罪的利器。此外,对于利用资格从事犯罪的个人或单位,适用资格刑,可以起到特殊预防的作用。例如:禁止从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行为、吊销营业执照等,将有效遏制我国食品药品犯罪屡禁不止、恶性事件层出不穷的局面。
目前我国各地食药部门不得不说存在着疏忽职守的现象,更有甚者与不法分子同流合污,危害百姓。各地食药局应加快职能转变,变被动为主动,各个食品药品安全部门应各司其职,加强联系,通力合作,形成安全高效,信息畅通的食品药品安全网。避免出现推诿扯皮及互相“踢皮球”的现象。行政部门履行其职能,应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做到公平公正,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行政效率,把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放到首位,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放心的政府。
有些不法商贩为了蝇头小利,使用假冒甚至有毒物质添加或制造食药,营业者的思想认识是整个行业走弯路的根本原因,因此应提升经营者的道德素质,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的宣传教育,使经营者能够意识到食品药品的安全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更是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与肯定。经营着应遵守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促进自身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的改善,建立企业自身安全生产标准。推进规范化管理,对生产过程实施全面地质量监控,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不法商贩存在市场生存空间的原因正因为有很多消费者为了贪图便宜购买假冒食药,因此各部门应该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的宣传力度,提升消费者的防范意识,最大限度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购买“三无产品”,到正规超市购买商品,提高辨别真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