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晓宇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研究
南晓宇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对于劳动的有关概念,有利于我们科学理解并深入开展当代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本文论述了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定义,重点解释了异化劳动概念,并讨论了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概念;异化劳动;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说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或是人与人的关系,都离不开劳动这一基本概念的研究范畴。通过深入研究掌握马克思劳动概念,正确理解马克思对于劳动的定义,有利于将劳动从资本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破解当前消费主义观念的错误认识,正确认识个人价值,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古希腊劳动的地位很低,是只有被压迫的奴隶群体才具备的职能。直到近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才开始逐渐转变对于劳动的轻视态度。这些不同观点为我们正确理解劳动的概念提供了更加多维的角度,这有利于拓展我们的思路。在对不同观点的学习中,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观念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论判断,这检验着我们消化吸收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能力。国民经济学出于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对于劳动展开研究。相关学者对于劳动问题也非常重视,他们的研究深入探讨了私有制的各种规律,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中各个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形成了具有系统性和开创性意义的劳动观点。但究其根本国民经济学始终是为资本主义发财致富而服务的一门科学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经济学,它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产生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对于国民经济学家来讲,劳动只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他们没能以历史且客观的态度来面对劳动正确认识劳动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黑格尔站在哲学的维度中,将劳动表述为自我意识的绝对精神在塑造世界时的外化及其扬弃,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并将劳动看作一种抽象的精神活动。不同于国民经济学家的表述,他带领着劳动的概念从经济学领域上升到了哲学层次,将其看作精神的劳作为劳动赋予了哲学内涵。马克思通过总结批判黑格尔哲学和国民经济学关于劳动的理论,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超越将劳动与人的实践与存在方式相融合从哲学层面对其加以理解和把握。
劳动概念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基石,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不单单是指的人们为了在社会中生存满足物质需求而采取的日常活动,它还是一种精神活动决定着人的本质是最为基础的一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始终坚持从劳动这一人类最基础最普遍的对象性活动来研究人类,他认为掌握并进行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之处,因为劳动不但能够创造物质生活资料,人的本质及其社会关系也都是在劳动中逐渐形成的。马克思的这一发现使得社会人类社会从以往的思辨王国中逐步走向现实世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概念做了一般界定,劳动就是劳动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处理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对劳动、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资料这三个基本要素进行了分析。劳动在经济学领域和哲学领域是有着不同含义的,劳动在经济学领域指的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活动,而在哲学领域劳动与人的存在是相关联的。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多是以在财物世界满足需求为出发点,大都把劳动单一的解释为物质性的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局限性就决定了他们不能客观全面的认识劳动。马克思通过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作,揭示了剥削的本源即资本与劳动相对立。并阐述了劳动不是由于缺乏物质资料而被迫进行的活动,而是由于人的存在具有相对于现实生活世界的超越性,人存在的超越性构成了劳动的本质。
随着时代更迭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劳动及其特点也在随之不断改变,马克思从现实出发立足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基础上针对国民经济学领域的劳动价值论这一研究思路进行了批判,并指出资本主义下的劳动不能使人们实现自我满足,相反资本主义下会压迫人的身体和精神使人异化,总结出了劳动异化理论。劳动异化理论离不开抽象劳动这一基本概念,抽象劳动指的就是是现代社会中的商品生产活动,这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抽象掉了所有的特殊性而单纯保留交换价值的生产,人的生产劳动完全沦为资本增殖的手段与工具。劳动者这种为了生存而出卖给资本家的劳动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马克思在肯定异化劳动抽象劳动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并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的工具性手段性进行了揭露。马克思对私有制条件下人的生命活动出现的扭曲与异化这一现象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揭露,形成了关于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的劳动实践,人的劳动实践创造了社会关系这一基本观点,这一发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基础。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直接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不合理性以及不合理的劳动制度引起的全社会的非人化现实,并进一步论证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合理性。并指出劳动的异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必然会走向异化的扬弃,届时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使劳动不再受到制约,劳动也不再是非劳动者剥削劳动者的手段而成为一种需求需要,人与人之间为争夺生存必需品的斗争将不复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不同于以往人类哲学史中的各种学说,就在于他将哲学由形而上学的虚幻世界带到了现实世界,更加注重人的生存状况和现实生活将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作为目标。其突出的特点就是着眼于人的感性活动和存在方式去理解存在的意义。马克思的对于劳动概念的剖析深刻的对国民经济学家的和黑格尔的抽象劳动理论进行了批判,他还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发生异化的现实,发现了劳动是人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开创了从人的对象性活动探讨哲学存在论基础的新方式。不同于黑格尔抽象的劳动概念马克思更加重视现实世界中的劳动,发现并指出正是劳动创造出了人类历史劳动是人类历史得以发展的现实基础,证实了人类历史是劳动创造的而不是抽象推理出来的。马克思认为劳动是感性的不需要设置任何理性的前提,劳动不仅创造出了物质资料还创造
出社会关系和人本身,是人的生命活动是感性对象性活动是人的生命本质的体现。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无情批判的同时,也为人类社会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未来只有实现劳动的解放,将异化劳动转变成具有人们主观意识的自主活动,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类解放。劳动的解放不是一种虚幻的乌托邦,而是具有实在的内容与现实的意义。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要破除资本对劳动的奴役,扬弃资本与劳动之间的二元对立,实现对劳动的解放劳动是人具有目的性的自主活动。在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庸俗的价值观已经对人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迷失于对于财富和物质享受的无节制追求中陷入个人价值体现于消费体验与消遣的错误认识,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劳动的含义学习马克思劳动理论研究,否则中国就会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样陷入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陷阱,从而导致形成错误的价值认识腐蚀我们的信仰。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张雄.创新:在历史与未来之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哲学解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A
A
2095-4379-(2017)19-0289-02
南晓宇(1992-),女,汉族,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