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慧君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0
论我国老年犯的社区矫正
符慧君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0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其犯罪率也有所提高。与其他犯罪人员不同,我国老年犯罪者的年龄大、身体状况欠佳、大部分罪行较轻,采用社区矫正的方式效果更佳。本文结合我国老年犯的犯罪实际情况,根据老年犯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不同的犯罪类型,提出针对性的社区矫正工作方法,对老年犯开展有效的社区矫正,逐步减少老年犯的数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法制建设的深入,人们对社区矫正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人道主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我国老年犯的社区矫正工作主要是针对老年犯实施的一种矫正教育制度。作为刑法执行制度的一种尝试,老年犯社区矫正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落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公正和公平中承担着教化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刑法修正案(八)》中规定了对75周岁老年犯进行从宽处理,社区矫正的方式更适合这一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积累,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老年犯的社区矫正管理体系。当然,老年犯的社区矫正不是随意而为的,需要基于老年犯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针对不同犯罪类型的老年犯进行科学矫正,构建完善的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才能有效降低老年人犯罪的概率,帮助他们享受到一个良好的晚年生活。
老年犯是区别于其他犯罪分子而言的特殊群体,我国现行的法律还没有对老年犯进行完整的定义,199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仅仅规定了老年人为年龄超过60岁的人员,然后也将老年犯定义为超过60岁的老年犯罪者。这种界定方式不够全面,没有将老年犯按照多个阶段开展确认。
世界各地关于老年犯的年龄界定具有很大的差异,基本上涵盖了55、60和65几个标准,不同的划分方法体现了各个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也与平均人口寿命有关系。但是单纯的从年龄上对老年犯作出界定是不准确的,由于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认知能力、健康状况等的不同,在界定时还要从实际出发。因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老年人被定义为60周岁最为恰当,也符合群众的认知。
老年犯年龄界定的时间标准。在求刑、量刑和行刑阶段,老年犯年龄界定的时间标准主要有犯罪时年龄、审判时年龄和刑罚交付执行时的年龄几个标准。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求刑时主要是考虑行为人的责任年龄,即犯罪时的年龄。量刑属于刑事诉讼活动,应以审判时年龄为标准确定犯罪追诉程序和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诉讼权利。行刑阶段应以刑罚交付执行时的年龄为标准,便于确定刑罚的执行方式和矫正项目。在对老年犯具体实施社区矫正时,应当按照交付社区执行矫正时的年龄来确定是否属于老年犯,才考虑是否采取有别于其他成年犯的特殊监狱制度和社区矫正制度,需要针对老年犯的矫正进行系统的矫正项目。因此,我国老年人犯罪特指60岁以上的人所进行的犯罪。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多,老龄化社会趋势明显,随之增多的还有老年犯的人数和逐步提升的犯罪率。与一般的犯罪行为不同,老年犯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基本上都是生活空虚、家庭矛盾、生活困难等原因造成的,这与整个社会环境和背景息息相关。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对老年犯人开展监狱服刑办法效果不佳,甚至会引发他们的不良情绪,在服刑结束后还不易被家庭接纳,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再次走向犯罪的道路。社区矫正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对于老年犯罪者而言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与他们的心理诉求也非常相似。具体而言,它的重要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一)避免在监禁中引起不良问题,提高改造效果
以往的监狱监禁方式是一种最常见的法律制度,在服刑期间所要花费的成本较高,经过服刑的人员,尤其是老年群体,更是难以融入社会,一些老年犯自身身体素质薄弱,疾病缠身,再接受监狱管制,往往会产生更严重的问题,伴随产生心理疾病、健康恶化等症状,甚至引发死亡。改变监狱服刑的方式,对犯罪程度不太严重的老年犯进行社区矫正,能够有效弥补监狱管制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化的方式,也更容易让老年犯人心理接受,从而改变犯罪观念,产生积极和良好的效果,真正实现有效改造。
(二)社区矫正更符合人们的心理观念
随着法制建设的推进,刑罚的方式正朝着减量化方向发展,人民的文明程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社区矫正作为监狱刑罚的一种替代办法,更符合人们的心理观念,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参考借鉴。另外,从古至今,我国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思想,对待老人要礼貌和善,就连《大清律例》中都明确规定对待年老的犯人要适当量刑。由此不难看出,实施社区矫正更符合人们的心理认知,与世界发展潮流相适应,与传统美德相挂钩。
(三)老年犯的自身特点更符合社区矫正
顾名思义,社区矫正是在社区开展的教育矫正方法,老年人身体各项指标数据下降,各机能也有衰退的现象,相比普通人员,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有限。虽然近年来老年人犯罪事件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犯罪行为基本上都较轻,不会产生重大的社会问题,初犯和盗窃占的比重较大。对于这部分老年犯而言,采取监狱服刑的方式有些严厉,而社区矫正则更加科学,一方面可以减少成本投入,避免监狱管制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防止心理疾病发生;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矫正效果,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总的来说,对老年犯开展社区矫正,有助于矫正他们的心理问题,激发他们身体的各部分机能,扩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强化他们的思想素质,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构建他们的幸福生活,避免出现老龄化社会的各种弊端。
老年人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情况,如果犯罪行为不太严重,对其进行社区矫正将更加有益于提高改造效果。社区矫正是行刑社会化的一种方式。2002年,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工作开始推行以来,在社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逐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培养了一支专业化队伍。但毕竟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还比较短,再加上逐渐壮大的老年人这一特殊队伍,使得在对他们进行矫正的时候存在很多不足,影响矫正的水平和质量。因此,老年犯的社区矫正工作要根据老年犯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不同的犯罪类型来进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工作重点放在帮助和预防上,进而降低老年犯的犯罪几率。
(一)社区矫正方案要符合老年犯的特点
老年犯与其他犯罪人员有很大的区别,在对待他们的时候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区分对待,要特别关注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开展矫正,不能盲目而为。另外,在矫正教育过程中要强调法制引导,减弱思想文化、职业技能和生活上的教育,从他们的健康考虑,减少服刑期间的劳动量,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完善他们的心理诉求,防止他们重新犯罪。
(二)对不同犯罪类型的老年犯进行区分,健全评定机制
在我国,老年人犯罪类型多元化,涉及罪名较为广泛。其中侵财型犯罪涉及较多,也有相当数量的男性老年人实施暴力型犯罪、性犯罪等,严重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女性老年犯常以盗窃罪等破坏社会秩序犯罪存在。老年人初犯后,继而也会出现累犯和惯犯。因此,需要掌握老年犯的特点,尊重老年犯的矫正需求,对老年犯罪进行类型区分化研究,建立科学的社区矫正评价机制。
首先,应当坚持法律的明确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五种罪犯,那么累犯是不适用社区矫正。其次,应当准确领会立法精神,对老年犯罪人尽量从轻或减轻处罚,尽可能地避免实刑。最后,社区矫正机构针对老年人犯罪的内在特征,对老年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身体情况、悔罪态度、社会危险性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的进行客观评价,得出因人制宜的矫正管理方法。
(三)对老年犯社区矫正重点应放在帮助和预防上
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老年犯参与犯罪的主要原因都是生活困难,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子女,养老问题堪忧。针对这样的问题,国家要关注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减少无家可归人员,解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问题。此外,降低老年人犯罪率最有效的办法不是事后管理,而是提前预防,国家必须关注老年人口的各种问题,预防他们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做好防护工作。
综上所述,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多,我国的老年人犯罪概率逐步提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对老年犯要运用社区矫正的方式进行教化,避免监狱监禁存在的不足,关注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找准矫正的方法,科学做好预防工作,从而减少老年犯罪行为的发生。
[1]马燕,陈治军.老年人性犯罪之原因及预防矫正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7):77-78.
[2]杨木高.关于加强老年犯罪与矫正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J].老龄科学研究,2014(5):23-30.
[3]吴宗宪.老年犯罪人社区矫正论[J].中国司法,2011(8):76-80.
[4]张慧聪.论我国老年犯的社区矫正[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1):96-98.
[5]黎丽娟.论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D].湖南师范大学,2011.
[6]魏兰懿.老年男犯的心理特点及其矫正[C].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2175-2177.
D
A
2095-4379-(2017)09-0116-02
符慧君(1986-),女,海南乐东人,硕士研究生,海南政法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学、监狱学、社区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