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思屈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中国文化产业也进入由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大国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也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新精神,解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下简称“总局”)新近发布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对落实党对新时代的文化产业的新要求,按照十九大报告描绘的宏伟蓝图,立足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的实际,加快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的任务也作出具体的部署,是十分必要的。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一个梦想、坚持两大效益、推进三种融合,争取四大目标,明晰地描述了未来5年中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发展11个方面的任务和64项工程,给出了中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强国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规划》围绕的“一个梦想”,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落实到文化产业发展,就是中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强国梦想;《规划》坚持的“两大效益”,即有机统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两大效益的统一中,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深入推进媒体融合、业界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三种融合”,争取到2020年实现四大发展目标:一是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大幅提升;二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三是“智慧广电”战略和新闻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全面推进;四是传播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形象、产品服务走出去的成效和作用更加凸显, 走出去重点工程和项目扎实推进,国际传播体系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就,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5年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速度和利润增长速度均明显超国民经济整体水平。文化、科技融合步伐加快,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出口规模持续增长,文化走出去成效显现,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行业管理与法治建设不断加强,为进一步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基础。
2015 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1655.9 亿元,较2010 年增长70.5%;利润总额1662.1亿元,增长54.5%;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达4635亿元,较2010 年增长101.35%。[2]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图书、期刊等内容产业继续繁荣发展,全国共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持证机构10232 家,较2010 年翻了一番,全国电影票房连续10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数字出版营业收入超过4400 亿元,较2010年增长318.7%,在新闻出版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由2010 年的8.5%增加到2015 年的20.5%;视听新媒体已经成为互联网流量贡献率最大的应用领域,产业规模达到378.4 亿元,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产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力度进一步加大,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推动组建了130 多家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四家出版集团进入全球出版企业50 强,全国已有23 家影视企业、33 家出版传媒企业在境内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张江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园区基地孵化效应和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目前,我国日报发行量、图书出版量、广播电视传输覆盖规模、电视剧动画片产量位居世界首位,电影产业、数字出版、印刷业整体规模均居世界第二,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大国。[3]
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工程、电影高新技术应用工程、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中华字库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全行业数字化发展大大加快。一批推动数字出版发展的关键技术得到广泛应用,170 家出版机构被确定为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传统印刷与互联网加快融合,印刷电子商务平台约300 家,数字印刷企业近3000 家。各级广播电视台基本实现数字化,省级以上广播电视台实现网络化制作播出。全国2.39 亿有线电视用户中,数字电视用户1.96 亿,高清电视用户超过6000 万,新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网融合业务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电影数字化放映全面覆盖。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持续增长,数字出版产品出口超过50 亿美元。新闻出版企业在境外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超过400 家,跨国兼并收购成为我国出版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文化走出去,成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走出去的重要力量。打开了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物市场,版权输出和引进品种比例从2010年的 1∶2.9 提高到 2015 年的 1∶1.6。[4]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实现了政府职能、体制机制、发展方式等重大转变,形成了扶持精品生产的引导机制、支持改革发展的政策机制、加快技术创新的推进机制、参与国际竞争的激励机制等重大机制。《电影产业促进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立法取得重大突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版权)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深入推进,为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体制保障。
恭逢盛世,国运转兴。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不仅经过多年的发展为进一步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新时代又迎来了市场、政策和科技革命带来的大好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为促进文化消费、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变化的新要求。在习近平思想指导下,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政策框架,形成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带来重大政策利好。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网络、信息技术的裂变、融合发展,为重构媒体格局、创新文化业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品产量、覆盖规模不断壮大,多项指标位居世界前列,进一步做强、做大的物质技术条件更加雄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基础更加完备。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生产力,必将带来事业大繁荣、产业大发展和整个行业传播力竞争力影响力大跨越。
在成绩和机遇面前,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具体表现在四点。
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并存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完全改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存在差距;深入了解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推出适应市场、满足时代需要的精品力作的任务依然繁重,与更好地满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目标还存在明显差距。
促进新旧媒体融合、科技文化融合和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文化新业态的任务十分艰巨。网络化、融合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实现全业务、全流程、全网络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的战略转型任务依然艰巨。
束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尚未彻底消除,推进成熟市场主体、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还在建设之中,提高产业竞争力不强,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尚未充分显现。法律法规还不能充分适应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和发展需要,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监管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国际文化竞争力和传播力建设方面,我国传媒机构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与世界知名传媒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生产世界级、划时代内容产品的能力较为欠缺,海外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水平与我国文化资源大国形象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还不相称。
《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要任务,既振奋人心,又伟大艰巨。为圆满完成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规划》采取了既重规模,又重质量,走既有“招数”,也练“内功”的内涵式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归位、创新、落地三大关键问题。
归位,就是回归精神引领和价值导向的首要地位,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内容生产和创新能力、构建现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做大、做强中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
文化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新闻出版影视公共文化服务,既承担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公民文化权益保障的任务,又发挥着文化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文化市场的培养的功能。《规划》列出的文化公共事业工程,从长远来看,都是培育创意环境,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的产业基础建设。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音像)版权资源传承工程”,将归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图书音像版权资源,搭建版权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版权资源免费使用、再创作回馈的文化传承良性运行机制。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文化事业与产业相互促进的关系。
我国有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为中国新闻出版影视产业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文化产业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文化资源并不等于文化资本,[6]文化产业发展也存在“资源诅咒”现象的可能。世界文化资源的大国,如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往往就是文化产业弱国,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
《规划》在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建立新闻出版影视产业强国方面主要做了三种安排:一是夯实基础,通过“中华典籍整理出版工程”与“国家学术出版工程”强加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整理、消化,促进其向文化资本和市场竞争力的转化。二是精品引导,以“中华精品出版工程”,包括整理传统优秀文化的“重大出版工程”、体现时代文化成就的“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影视作品创作生产引导”项目等,都将对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三是补齐短板,对市场竞争力尚弱的环节实施扶持计划,如规划中的“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和“少数民族语言影视剧片源补助”项目等,其目的都在于补齐短板,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现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激活国民文化创意、释放文化市场需求、推动文化消费升级的重要手段。高效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
《规划》提出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统筹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的重要思路,强调政府主导和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并重,以政府购买、项目补贴、以奖代补、定向资助、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等方式,支持社会各类组织和机构参与,鼓励符合政策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项目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开展项目建设,促进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这对激活文化需求,推动文化消费的持续提升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对培养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
现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是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共同产物。抓住当代科技革命和文化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提高规模化、 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促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的创新发展,是《规划》的一个重要思路。
加快发展新媒体新服务产业,是《规划》的一大重点。《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数字音乐、数字教育、网络文学、动漫游戏、高清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数字广播、回看点播、电视院线、电视图书馆、宽带服务、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新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务,通过绿色印刷推广工程的战略安排,推动印刷产业向绿色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这一系列措施都围绕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
深化一体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取得新突破,是《规划》的一大亮点。《规划》重点列出了“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项目”,其中包括“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工程”“ 国家出版发行大数据工程”,包括对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数字印刷、数字版权管理、“机器人+出版”和数字教育、数字娱乐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的重点扶持。《规划》中的“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工程”,涵盖中国广播云平台、 新型多媒体融合平台(“中华云”)、中央电视台新媒体工程、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承载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和广电全媒体制播与服务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等,体现了中国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加快深度融合。
以资本为纽带推进媒体融合,是《规划》的一大新意。《规划》提出,要推动设立国家出版融合发展投资引导资金,带动社会资本积极参加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探索以资本为纽带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支持传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媒体控股或参股互联网企业和科技企业。
《规划》对进一步提高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高度重视,相关举措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积极培育产业发展主体,打破层级和区域限制,鼓励支持传媒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主业突出、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新型骨干传媒公司和国家级骨干出版传媒企业。《规划》中的“广电网络资源整合”项目,体现了总局协同推进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和全国性业务开展的思路和决心。为此,《规划》还特别写入了支持符合条件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的内容。
二是加快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在内容方面的核心优势,巩固提升图书、报纸、期刊产业,大力繁荣电影、电视剧、影视动画、纪录片、网络剧、微电影产业。《规划》中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项目示范工程”,包括拓宽项目支持渠道,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基金等各级各类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项目创新合作等内容。《规划》中的“国家音乐产业促进工程”,首次把音乐作为重点产业加以规划扶持,顺应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全面升级的新趋势。
三是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规划》中的“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包括广播影视产业基地、出版创意基地、数字出版基地、印刷产业基地、音乐产业基地、版权创新基地等建设项目,旨在形成较为完整的内容创意、加工、存储、复制、传播、消费、物流产业链,集聚行业资源,培育新型业态。《规划》重点列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传媒融合发展基地工程,鼓励和推动书香小镇、影视小镇、音乐小镇、动漫小镇、游戏小镇、知识产权(IP)小镇等具有新闻出版影视特色的文化小镇建设,这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基地(园区)和特色小镇建设示范带动产业发展”这一总体战略思路的具体化。
《规划》首次把“影视强国建设”工程正式列入建设内容,反映了中国影视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日趋成熟的现实,体现了当代中国影视产业的自信。
市场是产业的生命,健全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现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基础。主导引领国内市场,拓展影响国际市场,是规划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落地的重要指导思想,主要包括加快构建现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体制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版权产业加强版权保护体系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丰富“一带一路”文化内涵四方面的举措。
以建立多层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为目的,《规划》提出了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并举的思路。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促进市场要素合理流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抓住了现代文化市场建设的要害,看准了中国文化市场发展的症结。《规划》提出积极拓展后产品、衍生产品市场,延伸产业链,反映了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品市场体系认识的不断深入。
《规划》特别强调了创新投融资市场,明确了推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资源相结合,建立适合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发展的多样化、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影院线等现代流通的发展方向,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出版物流服务体系。
完善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离不开征信体系和智力支持体系的作用。因此,在《规划》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市场体系建设项目”中,专门列出了“全国新闻出版征信系统建设工程”和“国家新闻出版智库建设工程”,把征信体系的建立和智库建设列入规划,必将促进中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迈向更高的层次。
继续全面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健全确保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是优化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需要,是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规划》“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制改革”工程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被列在了第一项,改革方向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依法决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进一步放宽发行、印刷等企业的准入条件。
放宽准入并不意味着放松管理。为了优化市场环境,《规划》明确提出要对网络传播影视剧,包括境外影视剧实行同一标准,以及进一步规范出版物市场和电影放映市场,进一步加强版权市场管理的相关内容。
在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举措上,《规划》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推出一系列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结构的措施,针对频道频率、报刊发展中的同质化、低效率等问题,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在深化国有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企业改革方面,《规划》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对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做出了明确安排。其中“国家级骨干出版传媒企业培育工程”,旨在推动以党报党刊所属非时政类报刊和实力雄厚的行业报刊出版单位整合资源,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推动出版、发行集团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兼并重组,形成以上市出版传媒公司为龙头,加快建成国内一流出版传媒集团,培育若干家国际知名世界一流的大型跨国出版传媒集团。
《规划》中的“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出版影视经营”项目等内容,体现了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允许非公有制广播影视企业以控股形式参与广播影视制作机构改制经营的改革发展方向,是市场关注的一大热点。
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版权保护为前提的精神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版权产业的发展程度,往往体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凡是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大多有健全的版权保护制度和发达的版权产业。
为了建立实行适合我国发展国情的著作权保护制度、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版权产业环境,增强市场创新创业动力,同时也为了加强版权涉外应对体系建设,妥善处理多双边关系,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树立中国版权良好国际形象,《规划》对“国家版权监管和版权产业推进项目”进行了重点安排和精心设计。其中包括“版权监管与服务平台项目”“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体系建设工程”“国家版权示范工作推进工程”和“全国版权交易体系建设推进工程”等。
参与“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是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所应尽的历史责任,也为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提供了难得的全球发展机遇。
《规划》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以丝绸之路影视桥、丝路书香等工程的深入实施为手段,构建与丝路国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合作新格局。《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增强走出去合力。坚持内外统筹、政企统筹,完善政府主导、多主体参与、市场运作的走出去工作机制,鼓励通过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在外办出版社、开店建厂、合拍影视剧、合作出版图书,更好开拓国际市场。
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规划》以翔实的材料和具体的数据让我们清晰看到,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文化市场潜力充足,文化消费能力和层次提升迅速,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在新的历史时代升级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只要我们能够按照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我国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就一定能够在2020年之前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在新的历史时代再创辉煌。
增长极(Growth Pole) 在经济学中一般指围绕推进性主导产业部门的一组高度联合、富于活力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产业的快速发展往往不是平衡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这些增长点或增长极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从英美等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在一定条件下常常有助于形成新的增长极,从而成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中关系到内容生产与传播的核心部分,又是当代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重要结合部,与城市发展、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和装备制造等工业部门关系密切,因此,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的创新不仅在精神文化领域影响大,而且在产业创新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扩散和回流效应。在中国特色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体系中,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的创新发展更容易形成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依次递进,有机联系的系统性创新发展。
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已经具备成为中国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增长极的前提条件。我国具有世界最大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生产和传播体系,已经成为世界图书出版量第一大国、电视剧制播量第一大国、电影银幕数第一大国,电影市场世界领先,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打造为文化产业的增长极,为我国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是顺势而为,大势所趋,意义重大,功在必成的新时代壮举。
按照经济学增长极理论和文化产业精神符号学原理,打造我国文化产业的增长极,要求我们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建设任务的同时,特别做好培养创新主体、扩大规模效应、优化外部环境、打造精神符号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创新主体,是指集中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群体和文化企业家群体,使创意与创新成为文化经济增长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元动力。
扩大规模效应,即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育成为增长极的地区提供相当规模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存量,通过不断投资扩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率,形成规模经济和文化创新高地。
优化外部环境,是指为不断改善外部环境条件,包括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和政府高效率运作,恰当的政策、公平的市场竞争等法律制度以及人才引进与培养等“软环境”,以适应创新发展。
打造精神符号是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核心部分的特殊要求,指打造以独特的形式表现的独特精神内容,以鲜明特色方式讲述的具有感染力、号召力的核心精神价值。
要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和总局《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打造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增长极,还需要在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细致研究《规划》内容的同时,落实新理念、对接新需求、培育新业态、拓展新市场。
落实新理念,就是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的文化供给质量,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对接新需求,就是根据人民群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地创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内容、形式、手段、方式,把握价值导向,多出精品力作,提升和完善文化服务。同时还要积极引导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市场消费,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培育新业态,就是要依托科技创新,激发文化创意,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落实“互联网+”战略和“文化+”行动,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激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拓展新市场,就是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生产经营机制,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尽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同时大力推进对外文化贸易,拓展文化发展的空间,主导引领国内市场、拓展影响国际市场。
细读《规划》,展望“十三五”,我们看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本身就是一个生动感人的“中国故事”。随着《规划》的顺利推进和成功实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一定会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增长极,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力的重要载体。
《规划》中的一个梦想、两大效益、三种融合和四大目标的实现,将使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更好地完成“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7]的伟大任务,在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精神、提升中国影响的同时,中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将自己故事讲得更加精彩。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自近代以来,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民族复兴梦想,中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世界的辉煌。只要中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人能够不忘初心,胸怀梦想,凝聚意志,奋力拼搏,5年之后,世界将不仅会看到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同时也会看到一个更加生气勃勃、富于创新的中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那时,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已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升级的重要引擎,成为全体国民美好生活的精神之源和创意、创新、创业的灵感之源。
新时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又开启了新的征程,那将会是又一部缔造奇迹、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