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媒体转型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以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全员阅读实践为例

2017-01-26 17:17徐怀明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10期
关键词:蚌埠日报社报业

□徐怀明

(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安徽 蚌埠 233000)

为媒体转型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以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全员阅读实践为例

□徐怀明

(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安徽 蚌埠 233000)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触手可及,现在许多人遇到问题只要问“度娘”,似乎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东西。在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的当下,各家地市报探索转型融合发展,路径各异,特色各具。蚌埠日报社作为一家创刊60余年的地市党报社,挖掘历史底蕴,厚植文化优势,倡导全员阅读,建设学习型报社,在媒体融合发展中与时俱进,探索有自身特色的蚌埠路径。

“浅阅读”是浮躁的代名词,对强调专业办报精神的报人来说是一种伤害

近几年,新媒体携技术优势来势汹汹,传统媒体人在未来发展方向上,一时间不知所措,迷茫困惑,对原先坚守的传统媒体的文化优势、内容优势、品质优势也产生深深的疑问——我们还是“文化人”吗?过去喜欢阅读、喜欢探讨、喜欢以“文化人”自居的报业环境不复存在了吗?

分析原因,除了新媒体求新求快,爆炸似的海量信息裹挟着媒体从业人员无暇进行深入阅读外,缺少阅读氛围也是媒体单位不可回避的现实。“文化单位没文化”是许多自诩为文化单位的可悲现实。当前,一些传统媒体广告经营以及发行量呈断崖式下滑,员工收入下降,缺少吸引力,导致员工心浮气躁,有的以“新闻民工”自喻,缺少职业规划和远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能静下心来阅读,保持充电进取状态的员工实在少之又少。同时,新媒体的话语体系,以贴近年轻人阅读体验为目标,文风口语化、潮流化、轻松化,内容浅显且扁平化,使传统媒体人以严谨、端庄、厚重为追求的文字表达,在新媒体面前没有市场,也使人产生“阅读无用论”的心态。

另一方面,新闻信息“以秒推送”,媒体人考核压力陡增,一些媒体要求记者一线采访10分钟内发“两微一端”,1小时内进行网络发布,随后还要进行纸媒深度稿件的撰写。记者疲于奔命,每天不是在采访,就是在采访写稿的路上,心灵缺少独处的空间,阅读的乐趣被挤压遁形。

在众声喧哗的自媒体时代,党媒从业人员恰恰是最需要不断阅读,不断充电,不断更新和获取专业知识的群体。在党媒倡导推行阅读文化,及时更新知识,紧跟时代潮流,掌握新媒体技术,做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者,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与路径。

营造读书氛围,遍植阅读基因,使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近年来,为加快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适应全媒体发展需要,蚌埠日报社在营造读书氛围、鼓励成长成才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选拔优秀人才,鼓励回炉深造

在蚌埠日报社主要领导的倡导下,经社党委研究,制定《关于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的通知》,从2013年起,有计划地从副科职务及以下工作人员中择优选拔(社中层正职进修学习由社党委直接安排)人才赴高校半脱产深造。对学员学完规定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学员通过继续学习获得硕士学位,报社都出台相关激励政策。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有近10名优秀年轻采编人员进入南京大学、安徽大学读书深造,有的已经取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有的取得双学位证书。如今已成为采编发各岗位业务骨干。

为不断提高员工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层次,2014年,蚌埠日报社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工作的意见》,鼓励员工参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学历学位教育,并提供一定的条件和必要的帮助,力争实现“全社45岁以下的员工全部达到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及以上水平、全社硕士学历员工达15%”的目标。通过出台制度、鼓励读书、倡导学习,传递不断进取的正能量,在蚌埠日报社已成为一种风气。

2.把握学习需求,全员分类施训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蚌埠日报社确定培训重点和内容,增强教育培训和阅读书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报业融合发展和员工素质提升,把学习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按照“人人都是社长,个个都能成才”的目标要求,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长的条件,全面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文化和业务素质。报社、部门和员工个人要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制订教育培训计划,分类实施。

为了检验读书成效,报社每年开展两次应知应会读书测试。测试内容含《蚌埠日报》《淮河晨刊》报道的蚌埠市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信息外,还包括历史、文化、哲学、军事、地理、科技等内容,以及对报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等,重在检验读书学习的成果。测试成绩纳入后备干部考察内容,对取得好成绩的员工给予一定物质奖励,营造读书学习、学有所获的良好氛围。

3.办公会,大讲堂,读书角,书香弥漫

读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社主要领导的倡导、带动下,每周一社领导和中层干部参加的行政办公会,必组织半小时读书学习,已成为办公会固定内容。社长还亲自推荐《艾森豪威尔》《曾国藩与晚清大变局》以及其他工科类、军事地理类书目,让大家阅读交流。利用传媒大讲堂、道德讲堂,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官员为媒体人开展专业领域知识讲座,拓展知识面。在全社开展“每天读书一小时,每月阅读两本书”活动,扩大阅读范围,引导员工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历史、科技等知识,培养健康情趣。社长还要求每人提供两本书用于交流,每年读书不少于10万字,提倡记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体会。外出学习培训,回来必交“作业”。深读周刊部、淮河晨刊编辑部等部门还设立读书角,交流读书心得。如今的蚌埠日报社,遍植读书基因,书香弥漫,氛围浓厚。

从阅读到实践,为媒体转型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效果显现

1.阅读积淀,厚题深文,扩大纸媒张力。阅读使人成长,阅读使人富有深度。阅读给媒体人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报纸的改变。2016年以来,结合《淮河晨刊》改版,引导记者摈弃内容简单的社会新闻报道,鼓励开展主题策划、事件策划,提倡“厚题深文”,与新媒体错位竞争,给读者提供不一样的阅读体验。2016年下半年以来,结合蚌埠正在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推出“美丽珠城·行走蚌埠”“创城十项提升行动”等大型系列报道,以行走观察社会,以历史人文解读城市发展,以鲜活的笔触聚焦创城。策划以拉通版推出,图文并茂,既聚焦创城主题,又鲜活厚重,具有很好的阅读性和指导性。系列报道推出十多篇,多次得到市领导关注和广大读者好评。如:《“蚌埠浦东”:在文明中追求蝶变》《延安路,让城市中轴线成为文明风景线》等采访扎实,资料丰富,文风清新,内容饱满,提升了《蚌埠日报·淮河晨刊》的厚重感和影响力。

2.“上马杀敌,下马赋诗”,个个皆为人才。出版部、编委办、发行部每周编发《一字师》《一周审读》《发行简报》,部门员工轮流撰写工作体会、点评一周办报得失、总结发行经验,就连学历不高的发行站长、甚至发行员也屡有文章交流。每年,报社还组织员工外出研学,扩大视野的同时,开展写作竞赛。如果没有平时良好的阅读积累和写作习惯,社长倡导的“上马杀敌,下马赋诗”目标就不会实现。

3.办好《开卷有益》《心香一瓣》等专版,放大读书效应。为搭建读书交流平台,多年来,《蚌埠日报》及《淮河晨刊》无论怎样改版,都坚持保留读书版面,为报社留下一抹书香,为全市读者留下一个宁静读书和交流心得的空间。目前,作为新书连载的《开卷有益》及书评版《心香一瓣》,定期出版,给读者带去阅读享受的同时,也接受读者投稿,撰写读书心得,放大读书效应,引领文化发展,为书香蚌埠建设作出党报应有的贡献。

4.阅读促进蜕变,媒体融合效果显现。阅读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站位。《蚌埠日报》率先推出的《摁手印并田地》报道,得到中央媒体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关注。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先后9次给予《蚌埠日报》高度赞场,创全省地市党报之最。

(编辑:秦明瑛)

猜你喜欢
蚌埠日报社报业
潍坊日报社:推进深度融合改革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克拉玛依胡杨
注重速度深度温度,做强新媒体主阵地——奉化日报社成功运营奉化发布要述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
本刊新聘特邀顾问陕西日报社社长钟顺虎同志简介